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常见自然灾害避灾自救辛晶 编暂缺简介...
-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石顺存 编《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是与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程相配套的实验教材,也是水处理实验技术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贯穿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主线,重点突出科学实验素质、实验技能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共分七章。首章简要介绍了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的教学任务、基本要求及实验安全;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第三至七章对18个实验项目的背景、目的、基本原理、实验设备、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且每个实验后面附有问题讨论。《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内容涵盖面广、实验可操作性强。尤其是一些实验项目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实用性强,内容更具启发性和针对性。《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可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环保设备工程及环境生态工程等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及其技术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的参考书。
-
广东石漠化周命义,郑全胜,冯汉华,吴协保 编本书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组织编写,是“中国石漠化”系列丛书之一,系统分析了广东省三次监测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趋势与原因,调查监测了广东省石漠化监测区植物资源、珍稀及特有植物、植物区系和群落多样性,总结推广了广东省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树种选择,科学评价了广东省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成效与典型经验,对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城市绿化植物的空气颗粒物污染消减作用王会霞,王彦辉,石辉 著本书介绍了城市绿化植物对空气颗粒物污染的调控机理与研究进展,比较了典型树种叶面的PM2.5等颗粒物滞留能力和动态变化及受污染程度和气象条件等的影响,分析评价了城市绿化植物调控PM2.5等颗粒物污染的功能,提出了考虑不同污染区域和功能需求的树种选择建议,提出了以增强PM2.5等颗粒物调控功能为目标的道路防护林、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化带等的植被结构模式。这些成果可为系统认识城市绿化植物防霾治污能力、提高城市森林的规划、营造与管理水平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从而充分发挥植物的“绿色吸尘器”功能。本书可供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林业生态工程、园林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实验人员及实践工作者参考。
-
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研究报告郝翔,成金华 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作为湖北省委改革的重要智库之一,在湖北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湖北省经济社会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生态文明等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中心通过开放基金的形式,坚持开放基金选题全面支撑湖北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委托重点研究课题的原则,围绕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研究。具体包括: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研究、旅游者生态文明行为影响机制研究、长江经济带能源生态效率时空分异及提升路径研究、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收敛性研究、长江经济带水污染防治的区域空间协同推进研究、湖北构建“共抓长江大保护”体制机制研究、湖北区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问题研究、基于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湖北省绿色发展研究、可持续城市交通系统优化研究。
-
东北亚地区环境治理与中日韩环保产业合作薛晓芃 著《东北亚地区环境治理与中日韩环保产业合作》将东北亚地区环境治理研究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作为该书研究的基础,重点分析东北亚地区环境治理的现状及合作特点;第二部分主要考察东北亚地区环境治理在实践中取得的进展与成效,并尝试在理论上进行抽象和总结。这一部分主要考察两个本地区运行较为成功的合作机制——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和北九州清洁环境项目,考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参与区域环境治理的实践,总结两个合作机制能够产生治理成效的治理路径;第三部分考察东北亚地区环境合作的潜力,将研究视角投向环保产业合作和环保技术合作领域,探讨中日韩环保产业合作提升东北亚地区环境治理水平的路径;考察中日韩三国环保技术转移体系,分析地区环保技术转移合作的潜力,为中国推进环保技术成果转化体系提出借鉴路径,为中日韩在地区内外推进环境合作提供新的路径。《东北亚地区环境治理与中日韩环保产业合作》可以为研究国际关系,特别是研究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东北亚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的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以满足对这一领域有兴趣的普通读者的需求。
-
宁波市海洋生态修复实践与发展刘红丹,金信飞,徐坚 等 著《宁波市海洋生态修复实践与发展》共分为8章。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海洋生态修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宁波市海洋生态修复实践与发展》的主要内容;第2章研究区域背景,介绍了宁波市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和大陆岸线资源概况,探讨了目前宁波市存在的海洋生态问题:第3章对宁波市目前开展的蓝色海湾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围填海工程生态评估进行了介绍;第4章系统介绍了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海洋生态修复技术;第5章分析研究了目前宁波市典型的7个生态修复案例;第6章探讨了宁波市海洋生态修复发展方向、重点布局;第7章主要对开展海洋生态修复的技术、政策、资金保障措施进行了介绍;第8章对宁波市海洋生态修复现状进行了思考总结,提出了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
日本环境法律法规汇编董旭辉,张云晓,陈刚,李玲玲,宿因 编,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译《日本环境法律法规汇编》内容涵盖日本的环境基本法及日本在水质、土壤、大气等介质污染防治、二英类化学物质治理等领域的主要法律文件,涉及法律与相关特别措施法、施行令、环境标准等类别。书中所列法律选译自日本政府截至2019年2月15日所公开发表的官方公报,部分标准根据新实行情况有所更新。该书将为中文读者了解日本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法规与研究日本环境法制体系提供参考,对于提升中国地方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人员的大气、水质、土壤污染治理能力,发挥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
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方法研究安毅,霍莉莉,李岳农产品的监测工作,与土壤环境息息相关,但又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监测是分季节的,只有农产品成熟期才能采样,而土壤监测却是全年皆可;二是,农产品种类千差万别,对于重金属污染的种间富集能力差异,更是远大于土壤的变异性;三是,农产品监测结果更多地体现区域性,由于每家每户种植习惯的差异,难以将一地的监测结果直接外推应用,因此,要求采样代表性要更加充足。本书中所说的农产品,主要是指种植业产出的食用农产品,对于畜牧业、养殖业,以及种植业中非食用经济作物,可以参考,但监测方法上还是有较大的差别,请广大读者谨慎选读本书。
-
生态文明的理论建设与实践探索李威 著文明的实质就是人类社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认识的把握,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就是要准确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模式,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人类的文明共经历了四个时代。从一开始的人类以狩猎采集为主的原始文明时代,到种植业和养殖业相辅相成的农业文明时代,再到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工业文明时代,最后到了当今注重生态保护的生态文明时代。这些文明都是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基础上,对自然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同样,自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也对人类产生或好或坏的重大影响。总之,这些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突出贡献,但是这些文明同样也在生态环境方面给人类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教训。生态文明是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这三个文明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梳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对于认识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