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十四五土壤环境修复行业展望报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孙宁 著暂缺简介...
-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李海生 著暂缺简介...
-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文献汇编生态环境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 编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次重大国情调查,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大背景下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为全面摸清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环境底数、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国务院和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的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普查机构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心组织、奋力作为。广大普查人员无私奉献、辛勤付出,广大普查对象积极支持、大力配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取得重大成果,达到了“治污先治本、治本先清源”的目的,为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和制定决策规划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集中反映了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深化优化的新成就,昭示着生态文明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
石化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发展蓝皮书周岳溪 等 著本书以石化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为主线,解析了石化行业石油炼制-有机原料-合成材料生产链的水污染特征和控制技术需求,系统介绍了石化行业水污染控制技术发展历程与现状,覆盖石化装置清洁生产、废水资源化减排预处理、综合污水处理与回用和炼化一体化企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优化等方面的技术进步,精选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研发的石化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案例,系统梳理了石化行业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脉络与趋势。本书可供从事石化、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废水处理处置及污染控制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石化、化工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
十三五中国清洁生产推行进展蓝皮书党春阁 等 著暂缺简介...
-
二氧化硫信号分子研究孟紫强 著一般认为二氧化硫(SO2)是大气中有毒气体污染物,而近年来我们的研究发现SO2不仅是一种具有全身性毒性作用的环境气体污染物,而且它还可以在体内生物合成,具有多种生理作用,是一种生物气体信号分子。本书从SO?及其衍生物的理化特性及其内源性生物合成与调节,对心血管、免疫、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对基因组或多种基因表达的调节,对离子通道的作用及对多种信号转导的调控等方面,论述 SO?生理、病理生理与信号分子作用,阐述 SO2及其衍生物不仅是重要的生命小分子,而且具有潜在的医疗或药用价值。本书注重描述试验方法的创新和研究工作的逐步进阶,从提出假设、反复试验、研究挫折及其克服,直到最终把 SO2确定为生物气体信号分子的全过程均有详细论述。因此,本书也是二氧化硫信号分子研究史。本书适用于从事医学、生理学、生物医学及环境科学等方面研究的专业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及科研人员等阅读参考。
-
环境污染物人体健康毒性参数推导技术于云江 等本书分为9章。第1章介绍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涉及的毒性参数一般概念及其类型;第2章介绍国内外污染物毒性数据源,主要包括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国外以及我国现有主要数据库现状;第3章重点介绍现有剂量-效应关系模型和评估方法,包括NOAEL/LOAEL法和BMD法等;第4章主要介绍环境有毒有害污染物和高风险污染物的筛选方法,为后面毒性参数推导有关章节提供目标污染物;第5~8章对目标污染物现有毒性数据的丰富程度进行分类,分别阐述不同类型污染物的毒性参数推导技术;第9章阐述场地土壤污染物毒性数据库的指标体系和结构特征。
-
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战略研究万军,杨桂山,程翠云,葛察忠,董战峰 等著为了便于有关机构、部门和专家学者能更好了解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的思路与要求,技术组将研究成果进行集成整理,形成了《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战略研究: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战略研究: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全书分为13章,包括区域生态环境形势分析、总体思路研究、区域绿色发展研究、区域大气环境共同保护研究、基于陆海统筹的水环境共同保护研究、区域船舶污染控制研究、区域土壤环境安全利用研究、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区域生态体系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区域固体废物协同共治研究、区域环境风险联合防控研究、重点地区生态环境跨界协调机制与政策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研究等,基本涵盖了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研究。
-
碳核算理论与实践马翠梅 等著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加剧了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重大风险,对全球生态系统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气候变化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人类前途命运。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09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 2020 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40%~45%,并要求将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2015 年我国政府提交给联合国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2030 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60%~65%。2020 年 9 月 2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 年 10 月,中央层面出台了顶层设计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紧随其后,国务院发布了《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领域以及具体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也陆续发布。
-
能源与环境工程实验教程杨丽、廖传华、许辉 主编本书分别对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设备与仪器的选用、有机固废的理化性能测定及能源化利用技术、有机废水的理化性质测定及能源化利用技术、有机废气的理化性质测定及污染物的脱除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的基本程序及其重要性、实验设计的方法、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实验所需的主要设备与仪器、有机固废和有机废水的理化性质测定及能源化利用技术、有机废气的理化性质测定及污染物脱除技术。本书针对能源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过程中的能源化利用问题设计了32 个实验,其中有机固废的理化性质测定及能源化利用包括13 个实验,有机废水的理化性质测定及能源化利用包括10 个实验,有机废气的理化性质测定与污染物脱除包括9 个实验。本书可作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新工科专业师生的教材,也可供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环境工程、资源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及相关行业从事化验与分析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