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运输
-
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土建阶段第三方技术服务实践与总结乔书光 陈树杰 郭春生本书以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实践为依托,从第三方技术服务的角度对土建施工阶段的相关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与总结。书中主要内容按第三方技术服务专业共分为六篇,包括第三方测量、第三方监测、第三方检测、桥梁监测、环境与水土保持监理监测、旧盾构机预评审与盾构监控等。“第三方测量篇”对三号线工程中GNSS控制网、联系测量、贯通误差、陀螺全站仪、内外业一体化、三维激光扫描等测量方法和新技术进行了实践分析和讨论。“第三方监测篇”以监测数据为切入点,对复杂环境、高风险地质条件下的三号线地下车站和盾构隧道的风险识别与防控处置进行梳理与总结。“第三方检测篇”从试验检测管理模式、试验标准化工作方案、多样式原材料抽样方案、原材料检测电子化台账、检测数据深度挖掘五个方面对三号线工程的检测工作展开了立体的分析与探讨,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桥梁监测篇”重点介绍了现场监控与数值仿真分析手段的应用实践,终实现了三号线顺德水道大桥施工全过程的线性控制与高精度合龙。“环境与水土保持监理监测篇”对轨道交通工程的环境监测技术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又分别对三号线工程大气环境与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可行有效的管控措施。“旧盾构机预评审与盾构监控篇”通过对三号线盾构机适应性、可靠性的预评审工作进行统计与梳理,提出了对新造和再制造盾构机审查工作重点的建议。借助三号线盾构姿态纠偏工程案例总结提炼了盾构机姿态控制的技术措施与管控程序。
-
西藏道路交通典型高原地质灾害科考图集叶唐进 李俊杰 王鹰《西藏道路交通典型高原地质灾害科考图集/第三极科技文库》为作者及其团队近几年对青藏高原西藏所有行政县、主要交通干线、典型灾害发生点的科学考察成果,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RTK等设备采集了一手宝贵资料,较为全面、系统展现了西藏高原典型地质灾害对道路交通的危害。青藏高原尤其是藏东南号称地质灾害的博物馆,也是从事地质灾害研究的宝地。《西藏道路交通典型高原地质灾害科考图集/第三极科技文库》结合野外科学考察成果,以西藏高原典型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碎屑坡、堰塞湖、冻土、涎流冰、风积砂、河岸冲刷等灾害为主线,并结合野外灾害点实时在线监测和高精度三维建模计算组织内容。《西藏道路交通典型高原地质灾害科考图集/第三极科技文库》以科学考察图像资料为主,并对典型灾害点进行简要的文字介绍,既可以为青藏高原典型地质灾害研究和工程建设提供参考,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也可以作为科普书籍,扩展广大读者视野。
-
复杂城市环境下综合交通枢纽火灾防治研究与应用赖良驹 林程保 陈俊敏 彭小兵 张冬奇复杂城市环境地下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作为人流集散的大型公共场所,具有空间相对封闭、功能多样、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等灾害,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由于此类工程建筑类型及使用性质的特殊性,在消防设计的过程中存在我国现行的防火设计规范难以解决的超规问题:重庆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高铁出站换乘大厅,其空间高大,并贯通地下负一层至负四层,连接高铁出站通道、地铁出入口、公交车、出租车站,构成了复杂的地下火灾烟气蔓延网络。火灾烟气的流动会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耦合影响,其火灾的控制、合理的通风排烟至关重要;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功能分区面积大,同时交通换乘的横向/纵向的连贯性、通畅性也对灭火技术和防火分区的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早期灭火系统主要包括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固定消防水炮等,防火分隔通常采用防火墙、防火卷帘、防火门等物理分隔,但因为交通枢纽空间具有高大、开放的特点,传统的灭火技术和防火分隔方式很难满足其功能需求;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防灾救援体系,涉及火灾、恐怖袭击、暴雨、强风和地震等灾害的防治,涉及各类灾害的防范和预警技术、人员疏散逃生、应急救援体系及预案等系统内容,如何构建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防灾救援体系和应急预案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此,《复杂城市环境下综合交通枢纽火灾防治研究与应用》致力于研究复杂城市环境地下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火灾特性及防排烟关键技术、复杂城市环境地下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防灭火及防火分隔关键技术、复杂城市环境地下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火灾联动报警关键技术以及复杂城市环境地下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火灾救援体系及应急预案这四个问题。课题为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烟气控制系统提出可行方案及关键设计参数;提出可行的水灭火和防火分隔的技术方案及其适用条件;建立复杂城市环境地下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火灾救援体系及应急预案。
-
复杂城市环境下综合交通枢纽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程娜 林程保 邓建国 刘晓华《复杂城市环境下综合交通枢纽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借鉴了国内外已有的成功典型案例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大规模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新形势,以重庆沙坪坝交通枢纽——我国首例铁路车站上盖城市空间的案例为依托项目,开展课题研究来探索适用于包含客站在内的综合交通枢纽的建筑本体节能技术、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给排水系统节能技术和电气系统节能技术。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新建交通枢纽各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水平,实现这类特殊的节能运行,在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开发建设领域具有重要的探索实践价值和示范先导意义;另一方面可为未来同类大量新建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节能设计、运营做参考,为其节能减排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该研究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复杂城市环境下综合交通枢纽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共分6章。第1章介绍了项目立项的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章对国内外交通枢纽节能现状进行了介绍;第3章介绍了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特点及经典案例、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以及技术路线;第4章介绍了项目主要创新点及成果应达到的水平;第5章介绍了建筑本体、暖通空调、电气、给排水四大专题的研究成果与结论;第6章介绍了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及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后,展示了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与建筑业的10项新技术。
-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行车调度团队任务复杂性理论与方法谌微微 韦玉东 张耀方全自动运行(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FAO)系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地铁行车调度团队成员的体力负荷并提升任务执行效率,但也使得监控作业任务的内容和认知决策压力大大增加,尤其是使应急场景下团队任务处理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加突出。控制中心行车调度团队远程监控作业任务完全取代了原来司机对列车的直接操纵,从而使其任务呈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如时间压力下认知策略选择的不确定性,交互界面管理难度的增加,系统的复杂性、耦合性以及内部行为的模糊性导致的团队成员出现“自动化惊讶”以及对自动化的过度依赖和极度排斥等。这些变化都会导致行车调度团队任务出现更高的复杂性,尤其在面对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动态变化、工作负荷分配不均时,更容易出现失误,进而对系统安全带来直接风险,甚至酿成灾难性事故。《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行车调度团队任务复杂性理论与方法》针对上述问题,从分析FAO行车调度团队任务特征出发,构建基于事件网络的团队任务模型,并从文献研究的角度结合FAO行车调度团队任务过程提出团队任务复杂性概念化模型,同时在团队任务模型和团队任务复杂性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团队任务复杂性度量模型和分析方法,为FAO调度控制系统关键技术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
-
中国交通工程学科建构与探索徐吉谦 等本书收录了徐吉谦教授自19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发表的约50篇交通工程研究与探索学术论文,涵盖了中国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综合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大城市出入口与城乡结合部交通规划与设计研究、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城市单向交通研究、城市自行车交通特性与规划研究、公路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理论研究、城市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及城市交通史研究等广泛领域,它展现了徐吉谦教授对于中国交通学科初创期理论体系建构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开创性思考与探索,既充分借鉴吸收了当代国际交通工程学科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与理论成果。
-
成都地铁盾构应用技术施振东 管会生 赵卫星《成都地铁盾构应用技术》以成都轨道交通5、6、10、17、18号线盾构隧道施工工程为依托,综合采用技术调研、资料收集整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进行研究:总结提出成都特殊地层条件下盾构总体方案选型及关键部件选型配置方法;建立高强钢刀盘仿真模型,在满足刀盘强度、刚度的条件下,针对刀盘的结构、开口布置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基于离散元的砂卵石地层盾构刀盘掘进过程仿真及关键掘进参数研究,解决刀盘切削、排渣过程难以可视化,卵石颗粒流动性难以定量分析的难题,为工程中刀盘结泥饼、螺旋机断轴、掘进参数配置等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主减速机齿轮在工作中的发热以及温升对齿轮的啮合和接触疲劳寿命带来的影响;提炼成都特殊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机配套技术方案及盾构法关键施工技术,为盾构机在成都特殊地层条件下的应用提供参考。
-
高速铁路空间线形参数动力学分析理论与方法庄建伟 冯涛《高速铁路空间线形参数动力学分析理论与方法》介绍的知识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采用理论分析、动力仿真计算方法,通过舒适度试验、收集国内外相关的线路资料,并采用与工程实际对比研究分析等方法,解决了空间线形技术参数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平纵面主要技术参数与动力特性参数之间的理论分析模型、各项技术参数合理取值等空间线形设计的关键问题。(2)应用车-线耦合动力学理论,经过大量的仿真计算,揭示了高速列车在通过曲线时速度、圆曲线半径、实设超高、未被平衡超高、缓和曲线参数、纵断面设计参数、空间线形组合等技术参数与车辆之间的相互动力作用关系及影响规律,给出了曲线路段车体横向加速度与未被平衡超高等技术参数的计算关系式。(3)建立了高速铁路曲线参数动力学分析理论与方法,完善了高速铁路空间线形的计算理论。(4)给出了不同速度等级、不同轨道类型的高速铁路小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小竖曲线半径、大坡度、小坡段长度、夹直线长度等技术参数及相应标准建议值,为制定我国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提供了科学依据。(5)课题研究成果已被成功用在中铁一院、中铁二院、中国铁路设计集团等单位承担的高速铁路项目的设计中,应用本课题的成果指导设计,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优化,提高了设计质量,降低了工程投资,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高速铁路空间线形参数动力学分析理论与方法》介绍的高速铁路空间线形技术参数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和分析模型,对于完善高速铁路空间线形参数设计理论,指导高速铁路线路设计,促进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复杂城市环境下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布局规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毛晓汶 张奇瑞 陶思宇《复杂城市环境下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布局规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旨在对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布局规划进行研究,充分利用临近三峡广场的区位优势和现有的交通条件,打造集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为一体的综合换乘枢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通过枢纽配套城市功能开发,实现枢纽与城市的融合,提升城市形象。《复杂城市环境下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布局规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归纳如下:(1)梳理了国内外铁路客运枢纽发展沿革,总结了铁路客运枢纽发展阶段,提出铁路客运枢纽建设模式的转变与铁路发展的盛衰交替密切相关,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归纳了铁路客运枢纽演变动因;选取了国内外典型铁路客运枢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发展演变历程,提出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意见。(2)提出了确定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组合模式的方法;进行了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总体体量研究;在充分考虑区位、经济、交通、环境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枢纽城市功能组合配比模型,系统地提出了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规划研究理论与方法。(3)构建了站城融合背景下新型综合交通枢纽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将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生成量分为综合交通枢纽交通功能交通生成量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交通生成量进行预测。(4)系统分析了综合交通枢纽各种布局模式的优缺点与适用条件,提出了各功能模块规模的测算方法,构建了考虑枢纽复杂度和关联度的布局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站城融合模式下新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复杂城市环境下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布局规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对我国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可供交通运输工程领域设计及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供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作为专业教材或参考资料使用。
-
交通运输地理学牟瑞芳交通运输地理学是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场站线网设计、城市规划以及经济区位规划的重要基础学科。本书以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重点分析了交通运输网络、交通运输枢纽、城市交通运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