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科学
-
农业工程学科在中国的导入与发展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本书稿包括综述、工程报告、回忆录和访谈资料四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20世纪40年代20位赴美学习农业工程的中国留学生学成回国后为新中国农业工程学科的建立和农业机械化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综述部分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汪懋华撰写的农业工程学科在中国的确立与发展,工程报告为凯斯公司提供的中国农业与农业工程考察报告,回忆录为留美学生之一陶鼎来回忆在美国学习农业工程的情况,访谈资料内容为采访十余位留美学生的家人、同事、博士研究生回忆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
-
热区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创新与实践刘建 等 著本书所精选的工程案例和理论成果均来源于生产实践,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主导,兼顾经济适用、功能可靠的原则,从使用、设计,施工等多方面思考,优化或研发适合热区的设施类型和结构形式,满足热区设施生产多样化的需求。本书共收录22篇文章、9篇专利、3个专利应用案例说明和49个设计工程实例效果图,均是对作者团队近年来研究成果的梳理,也是首次对热区设施农业工程领域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实践进行总结。
-
熊猫作伴王永跃 著很多年前,邛崃山里的卧龙是一个隐秘的地方。传说羌族的一支部落流落到这里开始刀耕火种,定居下来。后来,山那边的一些也陆续搬迁到这里,渐渐形成了多个和羌族融合的村寨。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山吃山,过着平静的日子。由于地处深山,这里很少受到外界的打扰。1983年,卧龙一改往日的平静,名声大噪。因为在莽莽群山之间,生活着一种令全世界惊叹的明星物种——大熊猫。刚从四川大学生物系毕业的张和民,也是为此而来。十年苦读,终于能接触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与珍贵的大熊猫打交道,张和民的心里有一团火在燃烧。直到扒上拉运牦牛的货车,一路颠簸到了卧龙,后又翻山越岭,到了荒无人烟的“五一棚”大熊猫野外生态监测站,多人合住的简易帐篷,这团火才逐渐冷却下来。原来,研究大熊猫不在实验室,也不在动物园,而是在它生活的密林深处。此时的五一棚,已有了十来个人。他们穿着毛蓝色的劳保服,打着绑腿,背着无线电接收机,早出晚归,寻找、跟踪那些难得一见的野生大熊猫。打头的,是被称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把交椅”的矗教授。头发乌黑、个子高大、大眼方脸的矗,早在1974年,就率队到卧龙调查过大熊猫,完成了我国次大熊猫调查卧龙数据的收集。数据显示,卧龙的大熊猫分布密度极高,尽管那时人们的保护意识并不强,但150多只野生大熊猫的分布数量让矗激动不已。后来,国家决定建设野生大熊猫监测站的时候,矗又回到了这里,选择了五一棚作为我国早的大熊猫野外跟踪、调查监测站。可以说,他就是五一棚的创始人。从如何寻找监测路段到如何使用无线电接收器,从如何通过粪便判断大熊猫的年龄大小到躲避野外调查工作时遇到的危险,在这里,张和民得到了矗无私的帮助,很快便成了野生大熊猫跟踪、监测的一把好手。张和民还遇到了年近五十、被称为“本地人”的彭加干。其实,彭加干也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少年时,为躲避战乱,父辈带着他从平原来到了大山里,在卧龙的村寨里定居。后来,又结婚生子,成了大家口中的本地人。已在五一棚工作了几年的彭加干,对这个刚分配来的、山外长大的大学生很照顾。除了饮食起居,他还在野外工作时常提醒要注意的事项。工作之余,他们还会坐在五一棚旁边的红桦林边聊聊家长里短。也是从彭加干的讲述里,张和民才知道了卧龙大熊猫保护和跟踪的起源。彭加干说,战乱让他离开了家乡,过上了与森林为伴的生活。大山好似一座巨大的屏障,隔离了外界的喧嚣,让他和家人远离了战乱带来的恐慌,享受到了大山孕育的丰富物产。青年时期,他从当地村民那里学会了打猎。他们在原始森林里围猎,猎枪瞄准肥美的野牛、野山羊和猪獾,用以换取粮食和茶叶来改善生活。但他们从不猎杀被村民们称为“黑白熊”的大熊猫,虽然这种动物密林里有很多。相传遇见了黑白相间的黑白熊就不吉利,躲都来不及,更不要说猎杀了。大山把彭加干从白净的山外少年,变成了皮肤黑亮、个子高大的山里汉子。他娶了村里漂亮的姑娘,养育了一儿一,与大山有了更深的缘分。长期在山里跑,彭加干成了卧龙有名的“活地图”,森林里的地形地貌、飞瀑流泉,动物在哪里喝水、在哪里睡觉,哪里有什么治病的草,他再熟悉不过了。后来卧龙成立了自然保护区,他放下猎枪,加入了保护森林和动物的队伍中,开始了另外一种生活。“不打动物了,生活怎么办?”笔直修长的红桦树下,张和民问。虽然刚来不久,但卧龙的地质特点他还是了解的,村民们居住在高山河谷地带,土地贫瘠,如果不精打细算,土里根本就刨不出几个食来。彭加干说:“保护区成立后,好多人都加来,可以挣工分。那时候,大队还养绵羊体来说,生活还算将就过得去。”
-
蔬菜害虫识别与防治彩色图谱邱海燕,刘奎 编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及收集整理的资料编写了本书,旨在为蔬菜害虫田间识别和防治提供参考,为农业生产者和技术服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全书分为豆科蔬莱害虫、十字花科蔬菜害虫、茄科蔬菜害虫、瓜类蔬菜害虫、多食性害虫,并附害虫不同虫态和为害生态照片,附录归纳整理了蔬菜害虫常见天敌高清图片、防治蔬菜害虫的不同类型代表性农药相关信息,以及蔬菜害虫拉丁名索引。适合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农业院校师生、技术推广人员、种植户等阅读参考。
-
茶器典·越窑青瓷宁波茶文化促进会 编本书主要内容以茶具为 中心,着重写越窑青瓷茶具 ,尤其是上林湖制作的秘色 瓷,它是越窑作品中的杰出 代表,茶具又为其中精品。文字紧扣茶具主题,又从悠 久的历史、辽阔的地域背景 上广为涉略。青瓷茶具是中 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传承与创新中,推动着 中国乃至世界的陶瓷研究, 越窑青瓷为人类文明史谱写 了华丽篇章。
-
茶人物典宁波茶文化促进会 编史籍记载宁波最早之茶人,是“茶圣”陆羽先后在《茶经》《顾渚山记》中三次记载的余姚人虞洪,其于东晋永嘉年间入瀑布山采茶,巧遇道家丹丘子指点获大茗,随着《茶经》的传播,其事在海内外茶人中家喻户晓。关于本书茶人物的定义,系古今甬籍或外地在甬人士,在茶文化、茶产业等方面产生影响者。本书共收录31篇31位茶人物主要事迹,并将各篇亮点作一简介。
-
问道乡村文化刘奇 编本书收录了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刘奇教授公开发表的有关乡村文化的相关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乡村文化展开论述:准确把握乡村文化建设的理念、构建乡村新型文化生态、重塑农业文明的现代尊严、传统农耕文化遭遇断崖式沉没“为往圣继绝学”成当务之急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建设、用好文化的兴观群怨、保护与活化古村古镇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这些论述和观点对指导农业农村工作者开展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书稿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大道至简,对我们全面了解和学习乡村文化有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长江大学校园植物图鉴高沁匀 等 编《长江大学校园植物图鉴》由高沁匀等编著
-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毕玉霞、方磊涵 主编《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是“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共分十三章,系统地阐述了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阐述了法定动物疫病的检疫检验。本书的编写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坚持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注重课程思政与职业素养教育以及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根据实践和教学需要,在相应的章节后安排实训内容,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并在各章节后安排了本章小结和思考题,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材中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本书配有电子课件,可从www.cipedu.com.cn下载使用,微课等数字资源可扫描二维码学习参考。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兽医卫生检验和动物防疫检疫专业师生的教材,亦可供五年制高职、成人教育等相关专业师生以及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人员参考。
-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编为满足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学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迫切需求,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强化法律意识,推动落实第一责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编写了面向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知识问答《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学法懂法100问》,内容涵盖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和标准制定、农产品生产等几个方面,用知识问答配合插图的形式,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和指引,内容生动有趣,语言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