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
-
小异特龙历险记[日] 高士与市 著,姚博文 译暂缺简介...
-
藏东南森林生态系统与植物资源梁尔源 等 著《藏东南森林生态系统与植物资源》系“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藏东南关键区科学考察的生态学总结性成果。《藏东南森林生态系统与植物资源》介绍了藏东南生态系统科考的背景和意义;不同时间尺度的森林生长和结构变化,墨脱和色季拉山的药用植物和特色观赏植物资源;墨脱种子和苔藓植物以及地衣的多样性;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及生态安全风险;森林干扰迹地的更新过程等。《藏东南森林生态系统与植物资源》充分利用第一手调查资料,以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为主线,分析藏东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时空格局,为理解森林植被结构、生长和生态过渡带变化提供机理解释,为森林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一带一路”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
河南养殖池塘常见藻类原色图集张曼,董静,高云霓本书为养殖池塘中藻类鉴定监测、水质评价和藻相调控提供了珍贵的基础资料,也为水产养殖从业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养殖池塘的水质管理参考资料。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分类篇,主要介绍在本次监测调查中拍摄到的浮游藻类,这些浮游藻类涵盖了蓝藻门、硅藻门、隐藻门、甲藻门、裸藻门和绿藻门。下篇生态篇,全面介绍了藻相调控的重要性,系统分析了藻类调查过程中影响浮游藻类多样性的关键因素、不同养殖对象池塘中藻相的基本特征和蓝藻在养殖池塘的分布特征。本书总共记录了6门102属283种(变种)藻类,其中可能存在新属1个,新种6种,中国新记录种6种。新种和中国新记录种基本聚集在硅藻门和裸藻门中,这也显示出养殖池塘藻类独有的分布特色。
-
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10的精细定位及抗病应答机制分析刘冠 著番茄叶霉病(Tomato Leaf Mold)是由番茄叶霉菌(Cladoporium fulvum)引起的真菌病害,该病害是保护地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对番茄的产量、品质、经济效益都产生了严重影响。通过育种获得含有抗病基因的抗性品种可以有效地控制叶霉病的发生,但是同时也加速了叶霉菌生理小种的分化。挖掘新的抗病基因,并通过分子生物学的一些手段,把抗病基因应用于新品种选育中,对番茄的抗病育种有着重要的作用。经过长期的田间调查和性状鉴定,含有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10的抗病材料Ontario 792,对多数的生理小种表现出有效抗性。Cf-10基因最初被Kanwar在1980年运用经典遗传学的分析方法定位在8号染色体的长臂上,而后的研究较少,影响了Cf-10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本项目初步完成了以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10的抗生理小种范围、抗性遗传规律等研究,同时将Cf-10基因初步定位在1号染色体短臂的候选区间内,以期通过基因测序、分子标记、基因编辑、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对Cf-10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的分析,同时Cf-10基因介导的抗病应答过程中的关键基因进行筛选验证,为以后Cf-10基因的克隆以及全面揭示Cf基因家族抗病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
去细胞生物支架赵应征 编《去细胞生物支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对去细胞支架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首先阐述了现有的组织去细胞技术,然后对心血管系统、肝脏和胰脏、胃肠道、生殖系统、周围神经、中枢神经、支气管和肺、皮肤、泌尿系统、骨骼和骨骼肌等的去细胞支架进行了详细阐述,论述了各种器官组织去细胞支架的制备工艺、性能评价、修饰和改造、功能和应用,探讨了基于去细胞支架与干细胞的组织工程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潜力。本书适用于从事医药制剂和生物材料研究的相关人员及相关专业院校师生。
-
生态学与进化中的重大问题Thomas N.SherrattD 著衰老、性别、合作、物种、绿色的草木与蓝色的海洋,这些都是我们平日里司空见惯的现象。你是否曾经疑惑,它们为何会出现?世界为什么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人类在其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而当生物圈终结之时,一切又会何去何从?本书就是这样一本写给成年人的“十万个为什么”——只不过这里没有十万个包罗万象的问题,只有十个在生态学和进化理论中的重大问题。在回答每一个问题时,我们都能看到多种不同理论的交锋与碰撞,它们各有不同的逻辑和方向,也各有其适用范畴,至于究竟孰优孰劣,还需要读者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
课例研修模式及实践刘清堂,张妮,曾祥翊针对已有区域研修缺乏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导致研修过程中沟通成本较高、整体效率较低的问题,《课例研修模式及实践》提出了可操作的、能调动区域教师研修参与性和积极性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例研修模式。在理论上,梳理了课例研修模式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课例研修模式的设计理念和研修流程。在实践上,以典型案例为载体,详细介绍了案例的背景、活动设计、具体实施及研修效果。《课例研修模式及实践》旨在通过案例的介绍,进一步发挥“强校牵引、名师引领”的效应,助力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
-
前瞻与全局张晓云“十四五”规划是未来五年事业发展的重要顶层设计和行动指南,从时空上具有前瞻性与全局性,梳理和研究长期制约事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对于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助力推进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前瞻与全局:湖北文物事业“十四五”发展研究》结合《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需求,以前瞻与全局的视角,坚持问题导向与法治思维,立足湖北特色文物资源和工作实际,聚焦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考古与大遗址保护、博物馆管理、文物安全等重点内容,通过扎实的现场调研、数据分析和政策研究,探索提出相关系统性思考和可行性解决路径。
-
北京科技大学纪事《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铁学院)纪事》编辑组《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铁学院)纪事:1952—2022》系统梳理了北京科技大学1952年至2022年七十年的发展历程。按1952年建校到1960年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60年至1988年北京钢铁学院、1988年至1998年隶属于冶金工业部时期的北京科技大学、1998年至2022年隶属于教育部时期的北京科技大学四个时段分别整理汇编。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名称、历史沿革、领导体制、隶属关系、人事方面的重要变化,各种重要章程、决策和措施的制订,各种重要组织的建立和重要活动,各种重要会议,学校重大事件和活动,校园变迁、标志性建筑及工程、重要设施的兴建,学校重大成就,学校主办的国际会议、国(境)外交流活动和合作办学等,以及学校发展中的代表性统计数字等。
-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环境指示作用研究蔡文倩等本书以大型底栖动物为研究对象,系统诠释了大型底栖动物环境指示作用的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在渤海湾底栖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中的应用。基于2015~2016年三个航次获取的渤海湾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及多个水体和沉积物理化参数,本书分析了研究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探讨了导致群落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建立并完善了渤海湾生态质量状况评价的**指数(指标)体系,初步推导出渤海湾生物基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