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地震预测关键技术与实践赵松《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地震预测关键技术与实践》是一部介绍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地震预测方法的专著,总结了川东地区多年来的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勘探开发成果及经验。《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地震预测关键技术与实践》在分析川东地区构造圈闭特征、长兴组地质及沉积相特征、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地震识别方法的基础上,以长兴组礁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为主线,梳理了如何综合利用古地貌分析、地震属性及地震相分析、叠前叠后反演及流体检测等关键技术进行生物礁储层地震识别及精准预测,为进一步加快川东地区天然气勘探步伐提供技术支撑。《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地震预测关键技术与实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
-
大山里的长尾龙铁永波暂缺简介...
-
松辽陆相湖盆沉积体系与控砂控藏模式胡明毅,邓庆杰,蔡全升《松辽陆相湖盆沉积体系与控砂控藏模式》以松辽盆地为例,选择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梨树断陷火石岭组—营城组、三肇凹陷扶余油层、齐家—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为研究对象,围绕松辽盆地深层断陷与中浅层拗陷开展层序、沉积、储层、成藏等方面的综合地质研究工作,系统总结陆相断陷湖盆与陆相拗陷湖盆在层序发育模式及主控因素、沉积体系分布与演化规律、湖盆控砂机理与预测方法、油气成藏规律与成藏模式等方面的特征及差异。
-
一路风尘歌满天陈宝国在新中国登山运动史和 高等地质教育 ,中国地 质大学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书写了中国登山运动与地质 科学考察相结合的难忘篇章 ,成为中国登山运动史和中 国地质科学考察 的亮点 。本书以中国地质大学开展 登山运动和地质科学考察的 过程为背景和线索,展现了 70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坚持服 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开展登山科考活动的历史轨 迹,是一部记录和展现这一 段历史的可资借鉴的读物。 该书可供研究和关注中 国登山科考史的学者和爱好 者阅读参考。
-
2011—2020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2011—2020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进展》收集了我国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沉积学等学科领域知名学者2020—2021年在《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上刊登的“学科发展十年进展”系列论文,共33篇。《2011—2020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进展》较全面、系统地综述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2011—2020年)我国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沉积学及其相关学科以及技术、模拟领域(如微束微区原位分析、高温高压实验和计算模拟等)的主要进展和创新成果,并对未来的学科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理论与实践郦永刚 张永仙 吴忠良本书介绍中国地震实验场 (CSES) 的综合概念框架、科学目标和研究重点, 以及在地震学、构造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等观测基础设施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书中阐述 CSES初始阶段形成的区域断层模型、区域速度模型和区域大地形变模型。本书涉及多门学科和固体地球物理广泛领域,通过 CSES 描述多种学科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CSES致力于加深对大陆板内地震发震机制的科学理解,提高社会的抗灾能力。旨在建立一个地震科学领域实验场,促进和支持国际和跨学科合作。本书包含以下内容: ? 地震实验场的历史:挑战与机遇 ? 地震活动、地震监测网络更新和历史地震灾害 ? 青藏高原东缘地震构造和地球动力学及其对地震实验场的启示 ? 基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CSES 理论框架 ? 中国西南地区速度结构、活动断层、大地形变和地震预报的区域模型 ? 板块加载对域內网状断裂带的运动力学含义。 ? ?r水河-小江断裂系统沿线震间耦合关系。 ? 四川盆地西南长宁-兴文地区三维地壳结构与地震活动特征。 ? 加利福尼亚帕克菲尔德地震实验场应用导波表征圣安德烈亚斯断层 ? CSES 重大科技产品和科学技术进展
-
大山里的长尾龙铁永波暂缺简介...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吴永斌本书通过近30年的气候观测资料、多年气象灾情资料以及GIS地理信息数据,研究怒江州常见的暴雨、干旱、高温、低温冷害、大风、雷电等主要气象灾害的特征,综合分析各种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抗灾能力,结合□□灾情,运用区划技术,并综合气象防灾减灾数据,编制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气象防灾减灾地图,提出了怒江州主要气象灾害的地域风险和防御重点。本书共分5章,第1章介绍怒江州自然社会概况和气象灾害防御现状,第2章介绍怒江州各市县的气象灾害特征,第3章介绍怒江州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的模型和方法,第4章编制出怒江州各市县的暴雨、干旱、高温、低温冷害、大风、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
中国持续性强降水形成机理与预报方法研究翟盘茂 著持续性强降水均出现了东亚西风带沿海低槽不断快速重建或加深,且中纬度锋区位置稳定维持,低空西南急流反复加强,且其轴线左侧的南风经向强梯度带位置相对稳定,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和南亚高压脊线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纬度带位置相对稳定;相应地,在强降水带上空反复出现强烈的低层水汽辐合抬升、高层辐散抽吸及垂直上升运动发展,进而形成持续性强降水。西西伯利亚低槽的不断快速重建与加深(东移)、马斯克林高压西侧高压及马斯克林高压的不断加强东移、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的建立和维持对南方持续性强降水具有超前指示意义。强降水带位于东亚低空西南急流轴左侧南风经向强梯度辐合带、高空西风急流南侧至南亚高压脊线北侧之间的强辐散区及中层垂直上升速度大值带中。
-
发现金刚石蔡逸涛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