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流域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水文响应研究刘丙军,朱振杰 等《流域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水文响应研究》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生态水文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通过大量野外调研、数据收集与整理,综合运用水文学、水动力学、景观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流溪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环境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研发了一套流域景观格局时空变化规律的多尺度分析方法,揭示了流域—廊道—河段多个维度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以及生态水文水动力响应机制,研究成果可为南方湿润地区流域景观规划与生态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
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研究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精密测量与仪器技术是支撑科技创新、科技进步与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研究.测量计量与仪器专题》旨在分析和研判测量计量与仪器领域年度科技发展动态与发展趋势,为梳理和规划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奠定基础。《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研究.测量计量与仪器专题》综合阐述了当前若干子领域的重要进展,如三维共焦显微测量技术与仪器、高性能原子钟技术、新冠病毒抗体测量技术、真空测试计量技术、毫米波太赫兹仪器与计量技术、智能制造高性能视觉检测成套技术及装备、工业CT、大量程纳米位移测量技术等;也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技术的重要突破和技术成果;从全球发展态势着眼,聚焦领域热点亮点,力图展现从全球发展态势着眼,聚焦领域热点亮点,新进展、新特点、新趋势,为我国新一代国家测量体系建设和仪器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
知云解云戴云伟,史学丽 著云是最常见的天气现象,雨、雪、冰雹、雷电等天气的形成都和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云知识探秘科普丛书”是一部介绍云基本知识、形成机理等的科普丛书,它不仅涵盖了气象学中关于云的理论,同时也延续了“观云识天”的科普主题内容,对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在丛书创作过程中,作者着力将天气学原理做了通俗化、形象化、趣味化处理。读者无须通晓专业理论,便能清晰地了解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云的知识,使读者对探索专业知识的深层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知云解云》巧妙运用云的照片和机理示意图等,再结合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实例,科学梳理了云的成因及其对天气变化的预示意义。经由分辨云的特征,带我们从云中探索隐藏在其间的天气密码,了解云的喜怒哀乐,更从云之欣赏中,将科学、美学融入生活。
-
双碳目标下四川省能源结构绿色发展研究彭倩本书对 1998 年至 2018 年四川省能源消费及由此产生的碳排放现状展开分析,四川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速率放缓但持续上升,能源消费结构逐步改善,但以煤炭为主的高碳排放化石能源仍是生产生活消费的主要对象,能源消费碳排放虽曾经出现历史相对峰值,但在后期仍呈正增长,2030 年碳峰值约束不允许四川按照既定规律发展,必须要走低碳可持续道路。因此,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区层面,在实现能源消费碳排放峰值这条任重道远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我们需进一步提高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优化行动方案。本研究建议从能源消费角度出发,通过实现能源消费总量的温和增长和能源消费结构的有效调整,构建四川省绿色发展与现代能源体系,保障 2030 年甚至更早完成能源消费碳排放峰值任务,实现四川省能源经济绿色发展。 本书适用于从事“双碳“目标下,企事业单位相关管理、决策人员,研究“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相关行动方案的技术人员与学者等。
-
人-地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发展与应用丑洁明,董文杰,杨世莉等《人-地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发展与应用》是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地系统动力学模拟团队开发和研究的科研成果。以人-地耦合系统模型的构建为主线,全面介绍了相关研究,探索了气候变化对经济系统影响的机理、途径及其评估方法,新构建了经济-气候模型;探求了人-地系统动力学模型双向耦合的方法,解析了人-地系统动力学模型双向耦合的时空匹配原理;在耦合地球系统模式ESM的基础上,尝试加入描述社会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影响的模块,初步实现了ESM与经济模型DICE模型的双向耦合,成功发展为综合的人-地系统动力学模型——人-地系统耦合模式(HESM 1.0);利用该耦合模式分析地球系统内部变化的机理以及经济发展等对环境的敏感性,从而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追溯历史对不同国家集团的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进行归因分析。《人-地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发展与应用》成果将为下一步两类模式耦合模拟运行以及影响评估开拓新的路径。
-
塔西陆相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成矿特征与成矿模式赵路通等《塔西陆相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成矿特征与成矿模式》系统介绍了塔西地区陆相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并总结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塔西陆相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成矿特征与成矿模式》共分六章,其中第一章介绍了塔西地区区域地质特征,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别叙述了萨热克式砾岩型铜矿床、乌拉根式砂岩型铅锌矿床和花园式砂岩型铜矿床的成矿特征,第五章论述了矿床的成矿作用,第六章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构建了矿床成矿模式。
-
海洋技术进展2021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自然资源部海洋观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组织编写了关于海洋技术进展的系列研究报告。报告立足于国内外海洋科技发展计划与战略、海洋观测技术、海上试验场与海洋观测系统等领域发展情况的梳理、分析与研究,向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战略决策参考,为研究人员了解相关海洋和拓展技术创新空间提供技术咨询和借鉴、为制订国家、行业海洋技术和产业发展规划及确定近、中长期发展目标提供基础支撑和服务、为社会公众普及海洋技术知识提供阅读和参考读本。本册《海洋技术进展(2020)》共包括 10 章,第 1 章主要阐述世界主要海洋组织和海洋国家近几年制订的海洋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第 2 至 10 章,分别介绍 2015 年来国内外海洋遥感、海洋环境定点观测、海洋环境移动观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海上试验场、海洋观测系统、海水辐射监测以及海洋能开发利用等方面技术的发展现状,并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发展建议。本书的策划与编写得到了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领导的指导和支持,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固定平台的海洋仪器设备规范化海上测试技术研究及试运行”(编号:2016YFC1401200)项目的资助。
-
矿物学环境属性鲁安怀,李艳,王长秋本书是国际上第一部专门论述矿物学环境属性的专著,系统总结了作者团队近20年来的研究成果(内容来源于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代表了国内矿物学环境属性的研究水平,部分成果在国际上处于**地位。本书系统论述了矿物记录环境变化、矿物影响环境质量、矿物反映环境评价、矿物治理环境污染以及矿物参与生物作用五大矿物学环境属性。特别是在矿物治理污染的环境属性研究方面,提出无机界矿物天然自净化功能,包括矿物表面效应、孔道效应、结构效应、离子交换效应、氧化还原效应、溶解效应、结晶效应、水合效应、热效应、光催化效应、纳米效应以及矿物与生物复合效应等,拓展了环境矿物材料基本性能的研究,并通过实例深入探讨了这些净化功能在天然矿物中的具体表现,提出继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之后的环境污染防治第四类方法——矿物法。本书可以向世界展示我国环境矿物学研究的巨大发展,扩大我国矿物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
丹霞地貌定量研究方法任舫等《丹霞地貌定量研究方法:龙虎山案例》基于作者多年的科学研究、跟踪国际前沿、结合国家在公园建设方面对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地貌景观的价值评判和保护工作需求,以对龙虎山丹霞地貌成因机理的研究作为典型案例,探讨对丹霞地貌的科学定义和定量研究方法,也为其他地区的丹霞地貌研究提供了量化研究的通用研究对比标尺。《丹霞地貌定量研究方法:龙虎山案例》在对丹霞地貌定义及其成因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丹霞地貌的侵蚀状况进行评价的一种定量方法,并对丹霞地貌的岩性和构造控制进行了验证:利用标准化河长坡降指标(SLK)、面积-高程积分(HI)、面积-高程积分曲线(HC)等无量纲地貌参数以及河流纵剖面P,进行了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地貌分析,研究了龙虎山地区7条河流的SLK异常与断层的存在呈正相关,与岩石抗侵蚀性的对比呈正相关,反映了构造和岩性对地形形成的控制。这样的研究力图巩固丹霞地貌在地貌类型中的学术地位,也希望从学术角度增强我国江西龙虎山丹霞地貌的国家代表性。
-
史念海遗稿·讲义史念海 著,王双怀 编史念海先生是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家创建者之一,其手稿长期未见于世。《史念海遗稿·讲义(影印本)》收录史先生讲义3种(附1种),约900面,包括《一稿》《一稿》《修改稿》《清代政治制度概述》,反映了先生建构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教学体系的过程,部分手稿系已出版之《中国历史地理纲要》的初稿和修改稿。整理者为各篇撰写提要,包括文献类型(初稿、誊录稿、写作大纲等)、修改情况、撰著时间、导读(含与已刊论著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