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
-
画解科学图景刘夕庆本书围绕古今中外100位科学人物及其所创科学图景进行融合性肖像创作,分为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实验、科学发现、科技发明、科学探索、科学文化、科学哲学、科学幻想10个图景篇章,解析这些人物突出的代表性探索成果的经纬脉络。肖像画表现了科学人物的精、气、神,而探索成果的融入使一些平常看起来相当深奥的科学内容变得容易理解,整体上让科学内容通俗化、可视化与艺术化。本书基于科学肖像这一主体展开,辅之以科学图景的创绘,体现了科学 人文的思想理念,采用巧妙的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叙画论述,力图创造一种“用艺术理解科学”的范式。本书可为读者提供科学与艺术交融的阅读体验。
-
伊甸园的飞龙〔美〕卡尔·萨根(Carl Sagan)本书是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的科普名作。作者基于生物学、神经解剖学、脑科学、行为学和考古学的知识来探寻人类智能的本质和进化过程,并为开发人工智能和寻找外星智能提供有用的线索。作者从三重脑模型——爬行动物脑、边缘系统、新皮层说起,讲了脑的物质进化史,又从情感、记忆、推理、梦、意识等角度讲了大脑功能方面的进化渊源。在人工智能科技发展日益完善的今天,本书的内容有利于促进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可以给相关从业人员新的看待智能的角度和启发。
-
人工智能极简说[韩]张东仁(Dong-in Jang)自人工智能的先驱艾伦·图灵(Alan Turing,1912)开始,人们就对人工智能的研究非常感兴趣,人们常常会问:“人工智能像人类一样学习吗?”“有可能制造出与人类相似的人工智能吗?”“人工智能会写、会唱、会作曲、会表演吗?”“未来我们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自动驾驶汽车什么时候会出现?”“我们应该如何从道德、法律和教育角度看待人工智能?” 本书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准确地回答了大众普遍关心的关于人工智能的47个常见问题。本书图文并茂,体例新颖,作者用通俗易懂以及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什么是人工智能,它可以做什么,人们该如何正确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应该如何加以应用,以及应用前景如何。通过经验和案例研究,本书旨在指导大众读者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学习和研究人工智能,以此帮助人们应对快速变化的现在,并为面向科技未来做好准备。任何对人工智能或机器人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相应的答案。
-
浪漫的基因埃弗莉娜·埃耶尔(velyne Heyer)自从我们不仅能够使现代人的DNA“说话”,而且能够使遥远祖先的DNA“说话”以来,基因一直是一台迷人的“时间机器”。通过分享实验室的新近成果及田野调查的经历,遗传人类学家埃弗莉娜·埃耶尔还原了一个似乎永远无法被解读的故事:人类的冒险。或者说,一个在700万年前才与黑猩猩分离的物种,是如何能够“征服”地球的。在这幅伟大的演化画卷中,我们将与已灭绝的智人表亲并肩而行。我们将追随布哈拉的犹太人、成吉思汗的军队或路易十四派往新法兰西居住的近千名“国王的女儿”及许多魁北克人祖先的脚步,探寻人类的迁移与融合。我们还将与来自非洲的奴隶一起登船,正如基因测试显示的那样。本书试图重塑一部史诗。这部史诗揭示了人类今天的差异,并将塑造我们的未来。这是一部非凡的集体历史,而我们,都是它的传承人。
-
种子种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编本书以高清图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相结合的形式,从种质的本质开始,介绍遗传原理和种质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人类驯化重要经济动植物的历程,传统的育种方式,种子和种质资源的保存,动植物、微生物、新物种如何改善人类生活等,并以国内例子为主讲述育种的最新进展,展望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未来,进而达到向种子专业领域及其他专业领域的广大读者普及种业知识及发展状况的目的,具有较高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也充分体现了总台积极承担知识传播与推广的社会责任。
-
本能(比) 皮特·万坎普,金晏伊 译人体需要应付许多不同的处境,太干、太热、太冷、太少营养、太少睡眠、太多辐射、太多酒精,等等,我们不停地在考验自己的身体。生物学家皮特·万坎普在书中解释了有哪些外来的因素会让我们的身体开启生存反应。在书中我们会学到在不同的状况下身体的不同用处,同时也能了解人类的身体极限在哪里,而我们为什么需要保护它。本书共有九章内容:第一章,阳光对身体有什么影响;第二章,缺乏睡眠对身体有什么影响;第三章,高海拔地区对身体有什么影响;第四章,食物对身体有什么影响;第五章,重力对身体有什么影响;第六章,病毒和细菌对身体有什么影响;第七章,热和冷对身体有什么影响;第八章,过多的酒精对身体有什么影响;第九章,放射性辐射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
治愈的承诺【美】库罗什·奈斯尔(Kourosh Nazari)数十个世纪以来,医学领域有着一条至高无上的原则——避免过度医疗对患者造成伤害,也就是说,医学为治愈而生,而非为痛苦而生。但是,从人类在数万年前为生存发明原始的医疗手段,至今天不断追求技术飞跃和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医疗从业者是否已经遗忘了“治愈”这一最基本的目的和理念?本书带读者快速回顾了人类医学发展的进程,从农耕时代的医疗萌芽、古希腊罗马的医学著作、中世纪的东方医学,到启蒙时代的医疗反思,再到 21 世纪令人炫目的先进技术,医学历经了一次次挑战与变革。立下医者誓言的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发明巴氏消毒法的法国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到两次世界大战与医学爆发式升级,现代医疗保健系统,还有先进的基因工程,本书通过致敬和审视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对当下科技进步迅猛的时代进行了反思:医疗工作者和学者,是遵循最初的哲学信念,坚守治愈的承诺,还是在辉煌中迷失自己,走向偏颇?无论我们是患者还是医疗从业者,在数千年医学史的辉煌与探索中,对医学理念的铭记与反思,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能让我们对来之不易的健康生活更加珍惜。
-
为木乃伊验明正身(日)石浦章一 ,朱悦玮 译本书是一本写给大众读者的生命科学讲义,内容涵盖与人类相关的众多科学知识,如iPS细胞,疫苗、染色体重组等。与传统的生命科学讲义不同,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尽量避免过度使用专业术语,同时加入了众多相关的有趣内容,如通过遗传因子来解读人类的生存轨迹,通过DNA鉴定来解读埃及王朝的兴衰历程。从最近大热的基因编辑到当下新型冠状病毒,本书以小说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读者新颖有趣、引人入胜的生命科学相关知识,是一本优质的大众科普读物。
-
冰轮冉升[美]苏珊·P. 马特恩(Susan P. Mattern),朱邦芊 译我们看待更年期的方式都是错的吗?历史学家苏珊·马特恩认为的确如此,而《冰轮冉升》揭示了我们错在何处。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对更年期没有任何特定术语,也不把它看作一种疾病。在传统的觅食和农业社会中,更年期被视作向另一个重要生命阶段的过渡。马特恩带领我们从巴拉圭的雨林穿越到东京的街道,她利用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我们对更年期的看法如何从史前发展到了今天。她考察了“祖母假说”等演化理论,这些理论对更年期和育龄后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提出了惊人的见解;她探讨了更年期如何作为一种危险的疾病在18世纪的西方世界浮出水面,这种源自现代早期的更年期概念影响了如今世界各地对它的看法。《冰轮冉升》是一部全面研究更年期的著作,并赋予了其应得的正面评价:更年期不仅是重要的生命阶段,而且是人类繁荣史上的关键因素。
-
人体的故事[美]丹尼尔·利伯曼(Daniel E. Lieberman) 著,蔡晓峰 译我们为什么会长智齿?患近视的人为何越来越多?为什么在进入农业社会之后,才爆发了瘟疫?肥胖、亚健康、患糖尿病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时体力活动不足为什么会导致骨质疏松?给接触的一切物品消毒能保障健康吗?更长寿一定更健康吗? 如果人体进化的根本驱动力对生存环境的适应,那么为什么人类还会患上2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威胁人类生存的疾病呢?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教授丹尼尔·利伯曼以进化生物学的视角,回溯了过去600万年人体的进化历程。他提出了“失配性疾病”的概念,比如2型糖尿病、近视、二型糖尿病等。“失配性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体的许多特征都适应我们进化所经历的环境,但不适应我们通过文化创造的现代环境。利伯曼在《人体的故事》中呈现了他多年来针对人体进化展开的深入研究,详细讲述了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的巨大影响:农业社会能产出更多粮食,使人类摆脱饥饿,但也使人类丧失了饮食的多样性;工业革命在不到10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使我们体型更大、寿命更长,但疾病缠身。人体的缓慢进化和文化的快速进化之间的冲突,导致我们一步步落入了当前失配性疾病频发的泥沼。“进化”既是原因,也是解决方案,是帮助我们寻找病因、预防并治疗失配性疾病的一剂良方。利伯曼将通过《人体的故事》代领我们开启一场伟大的进化之旅,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