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
-
造物之脑(荷兰)迪克·斯瓦伯正因将大脑各部位功能物尽其用,我们才成为了人类这个智慧物种。大脑的遗传发育创造了千奇百怪的人类性格和参差不齐的智商分布。(大脑)视觉皮层赋予我们感受美的能力,这是形成丰富艺术世界的基础。海马体、杏仁核与颞叶皮层,决定了学习能力与社交技能的高低,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初级社会分工化。
-
自然法典[法]摩莱里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中较为充分地描述了他的社会学思想。他认为上帝规定了自然界中的不变的运动原则,这个原则无疑也应当成为人的行为规定同样不变的原则。他主张符合自然和理性的社会状态,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完全现实的阶段,是人类历史的起点。自然人就是原始人,他纯洁无瑕地离开了自然的怀抱,他的本能、他的自然需求应当引导他而且也的确引导地趋向自然状态,趋向行善而不做恶。他说:“人既没有天生的思想,也没有天生的习惯。人在其生命的最初时刻是完全无所谓的。”他的灵魂是一张没有画过任何东西的白纸,或者是一面从幕后取出来放在无数形形色色的事物面前的镜子。他的印象和思想,取决于周围事物在他身上引起的感官活动,取决于周围事物发生作用的方式。
-
极简进步史[英]罗纳德·赖特[Ronald Wright]英国国宝级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著名作家罗纳德·赖特享誉西方世界的作品,凭借本书,使罗纳德·赖特与凯文·凯利(《失控》作者)、侯世达(《GEB》作者)、卡洛·罗韦利(《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被《科学美国人》杂志评为当今社科作家中的“四大奇才”!本书是一部构思精巧、文句启发人心的通俗读物,同是也是一部对人类社会、文明、历史、科技、环境等多方面展开反思的进步读物,不仅梳理了人类自石器时代直至21世纪的今天,文明发展中所经历的好与坏,还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反思,提醒今日的人类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不要跌入进步陷阱,导致人类文明的灭亡,以及人类物种的灭绝。本书在英美加三国出版十年来获得剧烈反响,引发了民众持续的热烈讨论,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
消失中的食物丹·萨拉迪诺《纽约时报》编辑推荐《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好书 斩获英国自然与旅行写作至高奖——温赖特奖“美食界奥斯卡”——詹姆斯·比尔德奖人类吃过的植物多达6000种,而如今50%的摄入能量来自水稻、小麦和玉米?全球每年宰杀700亿只鸡,但大多数是同一种鸡的后代——它是20世纪中期肉鸡比赛的冠军“明日之鸡”?大西洋鲑鱼在产卵前逆流回到出生地的浪漫与悲壮逐渐消逝,而仅在苏格兰利文湖,养殖场就为1600吨鲑鱼制造了洄游的假象?无论来自哪里,我们喝下的啤酒中,每4罐里就有1罐出自同一工厂? 繁荣之下,是选择的贫瘠。除了美味,我们还将失去什么?BBC记者丹·萨拉迪诺寻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记录40余种濒危的食物与传统工艺,如纪录片般揭露食物消失的赫然真相,也传递着温暖的希望
-
心智简史熊明宝《心智简史》一书主要探讨心智领域的问题。全书约二十二万字,共分为九章,有引言、结语,并附有参考文献。本书对意识和智能的演化起源、发展和未来进行探索,从心智诞生以前的世界沿着对生命的反映、动物的感觉、高级动物的意识、从人的意识到智人的智能及智能活动现象等的探讨,指出心智是一种物质,并以此重新认识生命和世界,并探索心智领域的未来。从教育革命到心智疾病诊疗的突破再到人工智能的应用,融合了多学科内容,是一部探索性、科普性的读物。
-
十的九次方年的生命白书农生命就是生物的命吗?“生命”等于“活”吗?先有“生物”还是先有“活”?人类是如何从非洲一个角落里食物网络中层的成员,变成今天地球生物圈的主导物种的?人类的演化历程,跳出过生命系统演化规律这个“如来佛的手掌心”吗?作者基于多年从事植物研究和教学、与研究生共事尤其是与植物研究领域之外不同学科杰出学者交流合作的经历,从可能的生命系统的源头,“顺流而下”地对生命系统不同层级的现象以及目前人们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作了概要的梳理和重构,提出“生命是一个遵循‘结构换能量’原理的特殊的物质存在形式”的观点。从这个新的视角看,人类只是生命系统演化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子系统。因此,对人类生存与发展背后机制的探索与思考,其参照系的时间尺度就不得不从传统的“轴心时代”即距今2800—2600年不同地区先哲涌现的时代,拓展到地球生命系统起源的30多亿年前,也就是从10的3次方年拓展到10的9次方年。跳出以传统的时间尺度框架看待人类社会的定势,或许会为大家带来新的感悟。
-
不老时代迈克尔·罗伊森不老时代不仅仅意味着延长寿命,同时意味着你会提高生命的质量。如果我们能够使老化细胞恢复年轻,用仿生器官修复或替换不健康的身体部位,通过免疫疗法治愈癌症和传染病,通过基因编辑减少和消除疾病,我们该如何工作和生活?新的长寿定义、新的人口增长、新的寿命跨度和新的生活方式都将出现。本书探索了长寿的起源,阐释了未来30年即将席卷世界的医学突破,不老时代对社会层面和个人生活的颠覆性意义,并为读者提供了定制化的方案,帮助读者做好准备,拥抱和享受不老时代。我们不仅要延长寿命,更要拥有保持年轻和过上更美好生活的能力,高质量地健康长寿。本书将帮助你为生命、身体和财富做出关键的决策,开启不老时代更年轻的明天。
-
摸着自己学人体[日]山本健人口水从哪里来的?人为什么会放屁?手肘被磕为何如此酸爽?眼见真的为实吗?人体,美丽,又神秘。作者在学医期间,为一个事实所震惊——人体很重!一条腿有10公斤重,搬起来相当吃力;手臂,看似很轻,也有4~5公斤重,超乎想象。奇怪的是,这些每天都带在身上的“部件”,我们却对它们的重量毫无概念。这是为什么呢?能解答这一问题的科学,就是医学——结合多种现代技术,探究人体与疾病真相的科学。在本书中,你将了解到人体鲜为人知的神奇功能,医学先贤的故事,人类与微生物的战争史,以及那些你似懂非懂的现代医疗技术。一场从古至今,从头到脚,遍览人体与医学之美的旅行,即刻出发!
-
解码青少年脑发育[美]金伯利·欣曼(Kimberly Hinman)众所周知,青春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特殊、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很多家庭疲于应对、急需帮助的时期。本书从青少年大脑各部位的发育情况展开介绍,作者金伯利·欣曼(Kimberly Hinman)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将真实生动的临床案例、细致深入的心理剖析、科学实用的育儿策略等融合在一起,揭开青春期孩子非理性行为背后的奥秘,帮助家长看见孩子、理解孩子进而正面管教孩子。 本书面向青少年家长、老师及其他对青少年大脑发育及行为变化感兴趣的人,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是破解青春期难题、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建立融洽亲子关系的*科普书。
-
创伤后应激障碍芭芭拉·O.罗特鲍姆(Barbara O. Rothbaum),希拉·A.M.劳赫(Sheila A.M.Rauch)本书是湖北省公益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由国际知名创伤专家撰写。研究表明,大约有70%的人一生中会经历创伤事件,这其中不仅包括成人,还包括儿童。那么,什么是创伤?遭受创伤后,幸存者有哪些常见的反应?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为什么有些人在遭受创伤后会罹患PTSD,而有些人则不会?PTSD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吗?创伤对儿童的独特影响是什么?本书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介绍了关于PTSD的方方面面,为大众揭开了PTSD的神秘面纱。书中不仅细致入微地阐述了PTSD的各种症状和表现形式、引发PTSD的风险因素以及常见的PTSD治疗方法,还解释了最有效的治疗是如何开展的,并针对如何给予那些经历过创伤的人支持和理解进行了指导。本书列入“牛津科普系列”(第三辑),该系列书第一辑(9本)和第二辑(8本)已分别获得2018年和2020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