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及教学
-
大学体育耿道熙,闵凡亭,秦志华,赵健 著本书是在全面理解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提出的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近些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实状况而编写的。全书以简练的结构、实用易懂的方式,在有选择地介绍体育的有关理论和各种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与健身手段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为后续个性化的选项课教学奠定基础,同时努力体现“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本书为新形态教材,全书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概述、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特殊群体的体育锻炼与保健、大学生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田径运动、篮球运动、排球运动、足球运动、乒乓球运动、羽毛球运动、网球运动、武术、跆拳道、体操、游泳、风筝、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等。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公共体育教材,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教材。
-
高职体育梁培根 著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新形态一体化公共体育教材,配以二维码数字化资源,将文字、图片、视频有机结合,使技术部分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全书分为四篇十一章。第一篇运动与健康包括运动安全与健康生活、运动类型与运动处方;第二篇职业体能包括职业体能概述、基础体能训练、职业类型与体能训练;第三篇现代运动项目包括球类运动、健身健美运动、休闲运动;第四篇中国传统体育包括中国武术、健身气功、民间体育。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体育爱好者进行体育锻炼的参考书。
-
民国体育学术史研究王宏江 著在中国体育史学界,对体育历史的研究远重于对体育史学的研究,对20世纪下半叶的体育史学研究又重于对20世纪上半叶的研究。因此,民国体育史学构成了一个有待开拓的学术领域。近代以来,以期刊为载体的体育史学研究逐渐构成了体育知识生产的形式之一,中国体育学术由此开启了现代化的行程。期刊,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代社会公共知识崛起的象征。在民国时代所创办的主流体育期刊视域中,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体育知识生产到底呈现出怎样的面貌?一代学人通过期刊媒介所传播的具有现代性的体育知识又为后世留下了哪些学术与文化遗产?王宏江博士所著的《民国体育学术史研究(1912-1949年)——基于主流体育期刊的考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主要学术贡献可概括如下。一,史料丰赡,在中国体育学界首度对民国体育期刊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和全景化梳理。据该书参考文献,作者共引用体育报刊原典80余种。其中的《体育杂志》(1914年创刊)、《体育周报》(1918年创刊)实属中国体育报刊之先驱,十分珍稀;三种《体育季刊》(分别出版于1922年、1933年、1935年)与《勤奋体育日报》更是大名鼎鼎,驰名于当年的体育知识界。在如此扎实的史料基础上,作者有点有面地展现了以专业报刊为阵地的民国体育知识生产境况。即使作者不作过多的理论阐释,仅就其史料搜集与整理之功,也足以写进当代中国体育学术史。史学家傅斯年言:一种学问凡材料拓展则进步,反之则退步。作为中国体育学界的一员,我真是希望我们的同行能多做一些这样扎实而细致的史料基础工作,多做些实际的研究,少谈些玄虚的“主义”。二,线索清晰,以巧妙的类型学叙事建构了民国体育知识的整体谱系。作者占有的体育期刊史料可谓宏富,但作者并未迷失在史料信息中,而是根据逻辑划分,找到了理解当年体育知识信息的分类标准,即“体育基础理论”“体育教育训练研究”“体育社会问题”和“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转型”。总体上看,这是符合现代认知逻辑习惯的划分,也是基于知识史事实的划分。寻找到这样一种同时植根历史语境和现代史学语境的叙事策略,展现了作者的史料细读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历史叙事的匠心巧思。三,视角独特,用“学术史”的概念工具考量并提出了近代中国体育知识之“现代化”的理论问题。中国体育知识生产的“现代化”始于何时?缘何而起?民国体育知识生产者同那个时代其他领域的学人都要面临东洋与西洋、本土与域外、传统与新潮等知识资源的抉择和整合。正是在面对各种知识资源的彷徨抉择中所展开的论争言说,才逐渐建构起民国体育话语的公共空间,促成了作为“公器”的体育学术在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化起步。一切知识都是知识史。作者再现了那个时代体育学人的求知历程,为我们理解现代中国的知识自主和文化自信,补上了不可或缺的体育知识史这一课。
-
体育与健康吴景全 编本教材综合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哲学、教育学、生命学、身体学等学科的理念,以多元的视角来探讨和研究职业院校的体育意义、特点、价值;运用调查研究和演绎归纳的方法寻求我国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的自身特色与魅力,提出了体育是最直接贴近“人”和“生命”本身的学科。本教材按照运动参与、增强体质、体育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职业素质7个学校领域目标,紧紧围绕培养人才这个核心,将体育融合于文化、审美、休闲、健身、职业等诸多学科,突出了时代性、实用性、人文性、主体性的特点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教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重“教育性与发展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科学性与可行性”“健康性与文化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竞技性与职业性”“同一性与选择性”等原则,把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冰雪运动、民族传统体育、户外运动、休闲体育运动等作为重点内容,并结合现代社会时尚、学生兴趣以及教育性和地域性选择了形体、健美操、啦啦操、防身术(女子防身术)、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羽毛球、跳绳、毽球、拓展运动等内容。
-
新编大学体育教程宗延伟,宗有智,张应龙,杨学达 编本教材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为编写依据,牢牢把握住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科学性、系统性、时代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地域性等特点,内容丰富,文图并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教材分为基础理论篇和运动实践篇,共21章。基础理论篇内容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运动与保健、奥林匹克运动三章;运动实践篇主要介绍了大学生常用的体育运动形式,包括田径运动、足球运动、篮球运动、排球运动、乒乓球运动、羽毛球运动、网球运动、基础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街舞、瑜伽、武术、安塞腰鼓、秧歌、游泳运动、定向运动、休闲体育项目等。本书为新形态教材,通过二维码关联了运动项目的技战术视频。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材。
-
残奥运动员训练指南[比利时] 伊夫·范兰德维克,[美] 沃尔特·汤普森 编,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 译《残奥运动员训练指南》的中文版由国际奥委会医学与科学委员会授权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全权翻译、出版和销售。随后,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与宁波大学共同组织国内十余位熟知相关学科领域及从事残疾人体育研究的学者,经过不懈地努力,完成了对书稿的翻译、校对、润色等工作。在《残奥运动员训练指南》即将付梓之际,对各位学者的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
现代大学体育与健康刘亚云 著本书为新形态教材,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共十四章。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大学体育育概述、大学体育的组织形式与行政法规、体育锻炼与大学生体适能、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卫生保健等五章,实践部分介绍了常用的体育运动形式,包括田径运动、大球运动、小球运动、游泳运动、民族体育运动、国际格斗运动、时尚健身运动、休闲体育运动、户外拓展运动等九章。本书旨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科学知识,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及陶冶情操的目的。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公共体育教材使用。
-
体育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滕野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体育发展涉及诸多心理学,如体育旅游业、体育消费业、体育彩票业、体育广告业等,这些统称为体育行为心理。人的行动由思想支配,思想动机由需要引起。人的心理与行为目的是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满足某种需要。当需要得到满足,行为结束后,又会有新的需要,产生新的动机,引起新的行为。由此可见,需要是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根本动力。借助心理学的研究,可以针对体育对象的不同特征,探索能够满足其合理需要的心理策略,从而推进我国体育产业科学化发展。本书共分为十章,分别从体育产业的基础认知、体育产业发展概况、体育产业各领域发展状况、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路、体育产业发展的心理学探究、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体育产业支持体系的创新及发展、体育产业市场化发展的实证分析、社会相关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阐述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观点。
-
职业实用体育陈磊,谭丽清 著本书突破以往体育教材以“运动技术为主线”的框架体系,围绕“提高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职业岗位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三个方面进行内容构思,力求实现教育性、知识性、实用性、时代性的统一。全书分为基础理论篇、通用项目篇、职业体育篇和体质健康篇四篇,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实用体育概论、职业实用体育基础理论、大球运动、小球运动、健身健美运动、民族传统体育与防身术、冰雪与水上运动、休闲运动、生产建设型职业体育、管理服务型职业体育、体育保健、阳光体育运动等。本书配有二维码承载的微课程资源,可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本书充分体现职业性、实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可以作为高职院校体育公共课教材和各类职业岗位从业者锻炼身体的指导用书。
-
老年人精神幸福感与体育锻炼研究任玉嘉 著本书对国内外应用广泛的精神幸福感量表进行检验,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验证,并根据结果做相应的改动和调整,从而保证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性。采用自编的社区老年人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地区、婚否等,结合经过验证的精神幸福感量表,对于老年人精神幸福感的现状与特征做初步的分析。以社区老年人这一特定人群为样本,对体育锻炼与精神幸福感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探讨。通过建立体育锻炼与精神幸福感的关系模型来进行检验。随机选取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实验组进行运动干预实验。在实验前进行差异性分析,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老年人的精神幸福感与心理健康进行比较,考察运动干预对社区老年人精神幸福感的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