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理论/旅游实务
-
何处炊烟寄乡愁王晖 著作为具有多重价值内涵的活态文化遗产,传统村落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传统村落更是成了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何处炊烟寄乡愁:传统村落及其旅游开发路径研究》从旅游视角出发探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并结合实例分析了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传统村落,应该如何去开发与利用。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便于读者从书中较为全面地了解传统村落及其旅游开发路径的相关内容。
-
旅游消费论戴斌,张杨 著旅游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对理论研究也提出了更高、更加迫切的需求,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开始进入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新时代的旅游研究和实践同时起步。在过去30多年里,我国旅游研究有了一定的积累与沉淀,从引进国外研究理论及成果,到结合旅游产业实践开展研究,获得了一些认识,形成了若干理论成果,对于实践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旅游研究和实践各自的加速发展,在前进方向上二者出现了偏离,特别表现在相对于旅游产业实践,旅游理论研究表现出一定的脱节和滞后现象。在追求逻辑自洽的自生性机制驱动下,旅游理论研究在方法论和表现形式上出现了工具理性多于价值理性的倾向,对策研究往往被学术圈的人士认为没有理论水平和学术含量,学术期刊发表的所谓主流范式的论文因没有实质内容或创见性的观点又让业界人士敬而远之。我们看到,尽管旅游研究成果从数量上非常丰富,但在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理论领域还缺乏有分量的系统研究成果,学术研究不能真正把握产业运行各方的利益博弈态势,还没有真正形成带领产业发展且具有深邃思想的理论体系。无论是对当代发展理念的阐释,还是发展路径的选择,以及旅游产业未来可能的演化方向,旅游理论建设都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使得旅游研究面临被旅游产业主体和更大范围内的学术圈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
乡村旅游景观审美变迁许雁冰 著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注重追求丰富的生活体验,也对审美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工业化程度的日趋增强,出现了“城市病”。面对长期纷乱而又嘈杂的城市环境,人们的精神等饱受压抑,因此,人们普遍渴望回归自然、寻找自我。乡村旅游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乡村旅游业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它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乡村优良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来满足城市需求,还能给自身带来收益。但是,乡村景观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盲目性、随大流等弊端,大多数乡村景观建设也出现“洋化”“同质化”等问题,使得美丽的乡村似乎不那么“美”了。《乡村旅游景观审美变迁》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对乡村旅游景观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建设更美的乡村提供参考
-
山地旅游健康目的地与产品发展适宜性评价研究明庆忠 著《山地旅游健康目的地与产品发展适宜性评价研究》借助了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健康旅游、山地旅游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通过文献可视化分析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研究的主要内容、热点与趋势、研究历程以及作者之间、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关系,从文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山地旅游与健康旅游受政府支持力度强、政策环境利好,对其相关研究自2016年起进入迅速增长期。在对相关研究进行评述后,对相关概念进行厘清,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尝试性提出了山地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定义,用需求层次理论、产业融合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我国传统健康思想与中医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
-
优秀导游词集锦Ⅲ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 编在中国旅游协会的指导下,由旅游教育分会主办了第十二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344所院校,1035名选手参加。为了让大赛的成果展示、分享给更多旅游院校的师生,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遴选了96篇优秀导游词,以及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邓德智、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赵宝国两位裁判组长的点评,汇编成册集聚出版。这些习作中既有歌颂伟大祖国的,也有赞美美丽家乡的;既有描写自然景色的,也有表述人文情怀的。本书适合旅游相关专业学生阅读,也适合旅游领域从业人员参考学习。
-
森林生态旅游研究朱飞 著《森林生态旅游研究》以旅游学、林学、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从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时代趋势出发。首先,介绍了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并梳理了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与核心要素。其次,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了森林生态旅游的环境。再次,介绍森林文化的发展历程,分析森林文化对生态文明的作用与森林生态文化体系架构,以及从文化角度阐述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与具体开发路径。最后,从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国内外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经验,提出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森林生态旅游生态补偿机制,以期在旅游开发、环境保护和社会文化协调发展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机制,使森林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这对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森林生态与旅游产业的双重永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
乡村振兴旅游先行背景下上饶旅游产业升级路径及驱动策略研究邓波 编本书基于乡村旅游的视角,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重构了新时期的乡村旅游概念,并从多功能农业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理论出发,构建了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进而探讨了乡村旅游在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生态五大层面促进乡村振兴的机制和路径,并通过实证和案例分析对当下上饶市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现行了评价,得出上饶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最后针对上饶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指出上饶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应在坚持差异化、多元化发展、开发与保护并重等基本原则下,发挥政府及市场的作用,借助高铁枢纽的优势,利用“月亮+卫星+支点”等营销策略带动上饶全域旅游的发展。与此同时,本书还从完善交通体系、住宿体系,提供餐饮服务,注重旅游内涵提升等方面提出上饶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规划,并从政策法规、顶层设计、组织领导、机制体制、人才培养、规范化管理、建设资金、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以便更好地为上饶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与优化保驾护航。
-
多元视角下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杨莉虹 著本书着重探讨中国旅游产业升级这一核心命题,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发掘旅游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从多个角度研究探讨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变革与发展,主要内容包括旅游与旅游产业、旅游产业升级的规模研究、旅游产业集群驱动演化机制、区域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信息技术对旅游产业的影响、移动支付对旅游消费的影响、移动电商对旅游产业链的影响等。期望该书能为旅游产业理论研究、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工作者和学者提供有益参考。
-
从满意度到愉悦度马天 著本文以旅游者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以下几方面问题:使用营销领域中满意度测量的期望:不一致模型测量游客满意度的适当性和效度;探索旅游体验质量的定义与维度,在不同的旅游情境下验证维度的适合性;关注旅游体验质量的前因变量,探寻旅游体验的情感触点,并对情感触点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的情感触点对旅游体验的影响;识别旅游体验的作用路径模型,找寻情感触点、旅游体验、旅游体验质量、结果变量等主要范畴之间的关系;很后,探讨不同类型旅游产品的体验评价问题。
-
地方感对居民旅游发展态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庞娟 著态度与感知研究是近年来国外旅游地理学、社会学等研究的热点。旅游的各种影响在目的地社区这一层面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研究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促进其参与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云南丽江为例,分析旅游情境下居民的地方情感及其变化,研究居民对各种旅游影响的感知,探讨地方感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及态度的影响路径,分析社区参与中介传导作用下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关系,剖析居民旅游发展态度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对于厘清居民地方感,了解旅游影响感知,剖析社区参与作用下的居民旅游发展态度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也可以为丽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