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览胜
-
宁夏戴贤总主编;马汉文卷主编本卷介绍了宁夏的基本情况,以及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事业、工业经济、交通运输业、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概况。
-
西藏戴贤总主编;安七一卷主编本书介绍了西藏的基本情况,以及农业、畜牧业、旅游业、林业、工业、交通、邮电通讯、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等各方面的概况。
-
十二生肖面面观赵伯陶著本书内容包括:什么是十二生肖?、生肖与图腾崇拜有关吗?、目前所知我国记载生肖的最早典籍是什么?、较早记载十二生肖且与今全同的典籍是什么?、关酝生肖的起源有几种说法?等一百二十九个问题。
-
陕西戴贤总主编;张宝通,裴成荣卷主编本卷介绍了陕西的情况、陕西未来发展思路、农业及农村经济、环境保护与山川秀美建设、工业、建筑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业、文教卫生等方面的概况。
-
峨眉山-乐山大佛潘健撰文四川古称“天府之国”,历史悠久,山川秀美,名胜遍布,物产富庶,是国内的旅游大省之一。历史上曾有“自古诗人多入蜀”的说法,今天到蜀中一游的来宾都可以像古代诗人一般,尽情感受“天府之国”如诗如画的美景和纯朴亲切的民风。本书以文字为主,辅以地图和照片,力求尽可能准确全面地介绍各地的历史、景区特点、名土特产,以及与交通、食宿有关的各类详尽的实用信息。本书仅为普通参考性读物,所涉及内容不得作为计价、决?呋蛐卸谰荨?
-
浙江名胜屠树勋主编本书全面地介绍了浙江省内各风景、名胜、古迹的景物及其文化内涵,可读性及知识性均较强。
-
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大旅行记录(日)沪友会编;杨华等译上海东亚同文书院是日本在1901年创立的以进行“中国学”研究为专务的高等学府。面其办学的一大特色。而其办学的一大特色,即是组织历届学生对中国进行的长达四十余年实地调查。在1901-1945年间,东亚同文书院的学生五千余人先后参与调查,旅行线路700余条,遍及除西藏以外的中国所有省区,内容涉及地理、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成果除了作为毕业论文的调查报告书,还有各旅行小组的纪行《大旅行志》中精选出来的数篇文章组成。内容富于感性、引人入胜。从异国人的视解展示了近代中国小澜诡谲的社会场景。
-
五台山王宝库,王鹏编著五台山球基250公里,海拔3000米左右,素称“华北屋脊”位于山西东北部五台县境内,距省城太原230公里,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顶平广,有如垒幽,阴崖存万年之冰,炎夏有不消之雷,乃避暑之胜地,故古代称“清凉山”。据史料记载,春秋末期晋国大夫赵无恤在北岳恒山的西部狞猎,看到五台山方向有“紫云之瑞”,于是入山寻访,曾遇圣人,可见五台山有春秋时已颇著胜名。道教经典《仙经》中有朋确记述,称其名回“紫府山”。五台山的历代高僧大德在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五台山的佛教文物是中华民族文物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台山的风物传说、佛教故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五台山的佛国瑰宝以佛寺建筑、佛教塑像、佛教壁画及各种木、石、砖雕艺术品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文物价值极高。通过时近两千年的建筑和积淀,五台山以其浑厚的历史文化、神秘的佛国风光、独特的地理环境、奇异的自然景观、众多的名胜古迹、淳朴的民情风俗、日趋完善的旅游设施正在向世界级的风景名胜游览区迈进。
-
新编思茅风物志黄桂枢编著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北纬22°02'~24°50'、东经99°09'~102°19'。东接红河哈尼族自治州、玉溪地区,南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北沿澜沧江为界与临沧地区相望,东北接楚维彝族自治州,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边界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边界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486.29公里,其中中越段67公里,中老段116公里,中缅段303.29公里。从地形来看,思茅地区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山川相间排列,烷蜒南下,北部篮密,向东南、西南散开,呈北窄南宽的帚状构造。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无量山的猫头山最高,海拔3307米;南部江城县内李仙江出境处最低,海拔317米。境内群山起伏,沟望纵横,以中山山地、侵蚀山地为主,海拔1000~3307米的中山及山间岔地占全区总面积的89.5%,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谷占10.5%。以澜沧江为界,以东的景东、镇沅、景谷、墨江、普洱、思茅、江城7个县(市),山地陡坡多,缓坡少;澜沧江以西的澜沧、西盟、孟连3个县,山地缓坡多,陡坡少。境内山脉有哀牢山、无量山、怒山南段余脉的大黑山、西盟山,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全区山岭一般高度海拔2000~3000米。水系有红河、澜沧江、怒江三大水系的100多条文流分布在祟山峻岭之中。属于红河水系的李仙江,发源于南涧县新街,从景东县安定乡入境后沿哀牢山、无量山谷,奔向东南,流经景东县境称川河,入镇沅县境称思乐江,入普洱境称把边江,与阿墨江汇合后称李仙江,境内干流河长397.5公里,有阿墨江、泗南江、勐野江等15条主要支流。澜沧江从景东县入境,沿西南区界南下,自景谷与澜沧两县交界处,折向东南,贯穿区境,经思茅市竹林乡小橄榄坝流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干流长346.5公里,有小黑江、威远江、曼老江等19条主要支流。属怒江水系的南卡江,汇集南康河、南马河等交流,经西盟、孟连两县西部边界流入缅甸,汇入怒江下游的萨尔温江。由于受地形、海拔影响,立体气候明显,但主体为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思茅市境内年平均气温17.80°C,最冷月平均气温10.5°C,最热月平均气温21.7°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区下辖9个民族自治县和1个市,即: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沉彝族哈尼族拉枯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澜沦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思茅市。全区南北纵距208.5公里,东西横距北部55公里,南部299公里,总面积为45385方公里。有汉族、哈尼族、彝族、拉拈族、佤族、傣族、布朗族、傈僳族、回族、白族、苗族、瑶族、蒙古族、景颇族等14个世居民族。全区人口1995年末统计为23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5万人,占总人口的9.93%;少数民族人口144万人,占总人口的61%。思茅地区自古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西汉时属哀牢地;东汉、蜀汉、西晋时属永昌郡;东晋、南朝属宁州永昌郡;北朝至隋朝属濮部;唐朝属剑南道,澜沧江以东区域(今景东、镇沉、景谷、墨江、普洱、思茅、江城)屑濮子部,澜沧江以西(今澜沧、孟连、西盟)属望部和茫部;唐南诏国时期,建立银生节度,于景东设银生府,辖开南城、柳追和城(镇沉)、咸远城(景谷)、奉边城(普洱)及河普川(江城)、通傻川(墨江)等。宋大理国时设威楚府,辖当箸赕(景东)、威远赕(景谷)、步日部(普洱)、思摩部(思茅)、马龙部(墨江)。今澜沦、西盟、孟连属永昌府。元朝设开南州(景东)、威远州(景谷),隶屑威楚路;步日部(普洱)、思么部(思茅)、马龙他郎甸(墨江),隶属元江路;澜沧江以西(澜沧、西盟、孟连)属木连路。明代设景东府、镇沉府、威远州、恭顺州(墨江);今普洱、思茅属车里宣慰司,澜沧、西盟、孟连属盂连长官司。清代设普洱府,领三厅一县一司,即思茅厅、威远厅(景谷)、他郎厅(墨江)、宁洱县(普洱)、车里宣慰司(西双版纳);镇边直隶厅,辖今澜沦、'西盟、孟连;景东为直隶厅,镇玩为直隶州。民国时期设过普洱道、第二殖边督办公署,第一、四、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后,先后设思普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普洱区行政专员公署、思茅专员公署、辖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1968年9月,改为思茅专区革命委员会;1g79年2月至今,改称思茅地区行政公署。思茅地区地域辽阔,人均土地面积32亩。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各种鸟兽460多种,爬行两栖类动物46种。全区每人有森林9.8亩,为云南第二大林区。除主产稻谷玉米粮食作物外,盛产茶叶、甘蔗、热带水果、橡胶、花生等多种经济作物。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金、银、铅、铁、锡、铜、镍、钻、锌、铬等,还有岩盐、钾盐、石油和煤,并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澜沧江水电和澜沧江国际航运资源正在开发,澜沧江国家级口岸思茅港已建成投入使用,大型民航班机昆明至思茅航线四季畅通,昆洛公路、弥宁公路、楚江公路、思澜公路、景圈(临沧圈内)公路、恩水公路纵横全境,全区城乡均通汽车。1997年度,全区国内生产总值41.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3.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42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5元;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449.7公里;全区年末住宅电话用户4.77万户,无线寻呼用户3.2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577户;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0亿元;全年来思茅区观光旅游的外国客人及华侨、港澳台同胞2.8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99.6万美元;老挝、越南、缅甸过境者14:07万人次,商贸收入25.42万美元;国内前来观光旅游旅客45.5万人次,旅游收入5574.5万元。思茅地区名胜古迹甚多,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9项。民俗风情奇异多彩,曾诞生过一批著名人物。有不少珍合异兽和奇花异木。地方风味特产特别,旅游交通方便。中外专家、学者、游客,透过神秘的面纱,身临其境,都会留下难忘的印象。
-
中国皇宫中国旅游出版社 编China's Imperial PalacesAt the height of his power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he Chineseemperor ruled over a population of four hundred million peoplespread over a land mass that covered a third of the Asiancontinent. He lived in splendour in his palaces, the most important ofwhich was located in the city ofBeijing.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China was ruled by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The dynasty originated in the North Eastern provinces of China(formerly known as Manchuria), but by then had become quite sinicized.The emperor was a hard-working man who rose early to attend court.He was assisted by a sizeable bureaucracy selected by examination.Indeed, he kept a harem, closely supervised by his principal consortsand eunuchs. His palace served as his home and his office. Nevertheless,to see the palace design as being governed by such practical concerns aswhere he might sit to rule on matters of state and what he might do in hisleisure hours misses the very important element of his religious life forwhich the architecture must also cater. The Chinese emperor was theSon of Heaven, and it was his duty and privilege to intercede betweenHeaven and his subjects. The quarters he lived, therefore, were surroundedby shrines of deities and ancestors, to whom tight regulation requiredthat he give offerings on a regular basis. The palace, therefore, combinespractical administration with the emperor's domestic life and his religiouspersonage. Chinese ideas concerning these various aspects of imperialauthority are writ large in palace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