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随笔
-
云乡漫录邓云乡著本书为著名文史、民俗学家邓云乡著作集之一种。作者学识渊博、以亲历事件描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文化、民俗民风之变迁,钩沉文人文事,文笔亲切、平易,为研究中国民风民俗极具参考价值的著作。
-
燕京乡土记邓云乡著序二/周汝昌明人刘、于二公的《帝京景物略》,真是一部奇书,每一循诵,辄为击节叫绝。——然而高兴之余,却又总带有几分怅惘之感,因为在我寡陋的印象中,似乎数百年间,竟无一人一书堪称继武,在他们之后,拖下了这么大的一片大空白。这难道不让人沉思而慨然吗?多年以来,此种感慨日积日深,——不想今日要为云乡兄的《燕京乡土记》作序,我心喜幸,岂易宣喻哉!乡土记有甚对读?有何价值?我不想在此佳构前面回答这种八股题,作此死文章。汉人作赋的,先讲“三都”、“两京”;三国诗人,也有帝京之篇。看来古人所以重视“皇州”、“帝里”,不一定只因为它是“天子脚下”。不论什么时代,一国的首都总有巨大的代表性,燕都的代表性,远的可以上溯到周武王分封,近的,也可以从辽金说起——这“近”,也就有七八百年呢!这其间,人民亿众,歌哭于斯,作息于斯,蕃衍于斯,生死于斯,要包涵着多么广阔深厚的生活经验、文化内容,恐怕不是“计算机”所能轻易显示出答案来的。我们中华民族,就在这样的土壤上,创造积累出一种极其独特而美妙的文化;这一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只是存在于像有些人盯住的“缥湘卷轴”之间,却是更丰富更迷人地存在“乡土”之际。这一点,往往为人忽略。忽略的原因,我认为是它太神奇而又太平凡了,于是人们如鱼在水,日处其中,习而与之化;于是只见其“平凡”、而忘其神奇,而平凡的东西还值得留心与作记吗?这也许就是刘、于二公之所以可贵。我常常这样思忖。“乡土”到底是什么?稍稍长言,或者可以说成乡风土俗。乡风土俗,岂不“土”气乎?仰慕“洋”风的,自然避席而走。但因沾了“帝京”的光,或许就还能垂顾一眼,也是说不定的。其实,“帝京”的实体,也仍然是一个人民聚落的“大型”物罢了。一个小小聚落的“乡土”,却也是很值得为之作“记”的呢?我打一个比方。譬如这“庙”之一物,今天一提起它,想的大约只是一个“迷信象征”。事实上并不是这么简单的“认识论”所能理解说明的。如果他一乍听庙和“社会”密切相关,会惊骇诧异或嘲骂其“荒谬”、“错误”。因为他不知道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我们的“老祖宗”们,凡是聚落之点,必先有一“社”(也许设在一株古树之下),群众有事——祭祀的,岁时的,庆吊的,娱乐的,商议的,宣传的……都以此“社”为“会”众之所。从这里发生出“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形式。后来的庙,就是“社”的变相遗型(众庙之一的“原始体”叫土地祠,就是“社”了)。庙的作用,远不只是“烧香磕头”一类。应当想到:建筑、雕塑、壁画种种艺术,都从此地生长发展。唱一台戏,名曰“敬神”,其实“娱人”,(“心到神知,上供人吃”的俗谚,深通此理了!)而戏台总是在庙前头的。所谓“庙会”,其实是“农贸市场”和“节日文艺演出”的结合体!所以鲁迅先生早就指出,这是中国农村人民一年一度的惟一的一种自创娱乐形式,把它当作“迷信”反掉了,则农民们连这么一点快乐也就没有了!——讲“乡土”,其中必有与“庙”相关的事情,这是我敢“保证”的。这些事,难道不值得我们思索一下吗?我们常说“人民的生活”这句话。其内涵自然有科学表述,今不多及;然而假使人民的生活当中不包括我们刚才叙说的那一重要方面,那么这个民族(伟大的民族啊!)还有什么“意味”可言呢?这个民族有他自己的文化历史,有他自己的乡风土俗,这如不是一个民族的一种标志,那什么还是呢?历史的时间长河是望不到尽头的,时代要前进,科技要发展,文明要进化,社会要变迁……。但不管怎么进展变化,中华民族的根本质体与精神是不会变“土”为“洋”的。以此之故,后人一定要了解先人的“乡土”,知道他们是怎样生活、为什么如此生活的深刻道理,才能够增长智慧,更为爱惜自己民族的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对于“古今中外”的关系,才能够认识得更正确,取舍得更精当,而不致迷乱失路,不知所归。如此看来,为燕京之乡土作记,所系实非细小。以“茶余酒后,谈助可资”的眼光来对待它,岂不浅乎视之了?开头我提《帝京景物略》,此书确实不凡。但它是以“景物”为主眼,除“春场”等个别条目,记“乡土”的实在不够丰富。如今云乡兄这部新书,大大弥补了前人的阙略,长期的空白,使得我们不再兴惘然之慨叹,其于后来,实为厚惠,个独像我这样的一个人的受贶良多而已也。云乡兄的文笔亦佳,使刘、于二公见之,或亦当把臂入林。这也是不可不表的。我草此序,极为匆促,不及兼作题咏,今引前年题他的《鲁迅与北京风土》的一首七律于此,也算“义类”相关吧:至日云鸿喜不遐,春明风物系吾家。轮痕履印坊南北,酒影书魂笔整斜。霏屑却愁琼易尺,揖芬良愧墨难加。揩摩病眼寒灯永,惆怅东京总梦华。诗题是:《壬戌长至节云乡兄远惠其新著赋句报之》。是为序。一九八四年六月十三日,北京东城
-
发现旅行桑新华 著桑新华女士是以细腻灵动地描摹和深沉高旷地思索泰山的风光,获得许多读者的了解与喜爱的,她还曾经因此而被称誉为“泰山的女儿”。这些篇章的取得成功,激励着她继续在散文创作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向前跋涉,十分勤奋地抒写着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地方的美丽景色。这一部崭新的结集《发现旅行》,依旧是展现了新华女士不少多姿多彩的篇章。旅行的收获,并不只在旅行本身。深层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收获,是在见闻、取舍、吸收、调整之后所形成的新的见识、思维和行为。本册子展开一幅三十个国家与地区的缤纷画卷,娓娓述说五大洲在这些颇有代表性国家的人文风情,在倾心于理性思考的同时注意其知识性和趣味性,而且保留下作者亲历拍原汁原味的真实。
-
龙冬藏行笔记龙冬著这是一部独特的游记文学作品。它的主要内容,是作家于一九九九年从北京出发乘火车、汽车经新疆到西藏阿里地区七十六天的旅程笔记,其中包括了徒步、骑马翻越雪山进入极其偏僻之乡的与世隔绝的生活同经历。这本书既可以作为纯粹的文学阅读,也可以当作一册准确生动的旅游良助。此外,在本书的,“附录”里,还收辑着作家于此前后五回进藏的散记作品,读来饶有风趣。<
-
大使的四十年中东情时延春著本书的第一个重点是中东览胜。众所周知,世界有四大古代文明,其中两个就在中东,这就是尼罗河的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肥沃新月地带古代文明。这两大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在七千年以上,都为人类文明尤其对人类早期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作者除写到这两大文明外,还写遐迩闻外的圣城耶路撒冷和其他中东胜迹。此书的第二个重点是中东风情,作者着重写到阿拉伯人尤其是他们源于伊斯兰教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并写到犹太人的风情和习俗。该书的第三个重点是秘闻逸事,揭示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风云人物及与之有关的国际、地区时代背景,从一个侧面阐述了中东作为热点地区的奥秘。与此同时,作者还写到中国与一些中东国家的关系及作者个人在中东工作生活的亲身经历。
-
阳光照耀中南半岛达雅著;达雅,(法)Thierry·Besancon摄影一个单身的女子,背着沉重的背包,搭乘着破旧的中巴车,由中国最南的边境开始了半年的行程。中南半岛,一个接近赤道的地方,有着万种的风情与故事,有着白炽般的灿烂、纯粹的热情与阳光,它的历史与风情拥有了太多的内容,像一个最吸引人的神秘花园,如一桢桢难以描绘的奇妙图画随着作者的脚步在读者的眼前被揭开。 穿过国境,进入老挝,古都龙坡邦的美丽、湄公河的水、快乐的老挝人,作者在这里却有着不一般的遭遇。书中的泰国,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形象,曼谷的红灯区、美味饮食、街头售卖烤肉的英国女子、暗恋自己的法国男人、神秘的伊朗旅行者;皮皮岛的迷人风景、热情岛民、奔放自由的旅行者;清迈的手工艺、寺庙、神秘的长颈部落;苏可泰的古老佛像、温暖人心的旅馆主人……每一处故事,都让人感动。战后国家柬埔寨是作者前行的第三站,众多的乞丐、悲惨生活的儿童是每一个到柬埔寨的人都要面对的伤痕。除了吴哥震撼人心的神灵与艺术,柬埔寨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也在书中体现,不友好的警察的、车夫的故事、丢失的护照、高价的饮食、充满热情的高棉男人……高棉人的生活也一一呈现眼前。法国的殖民、中国的影子、民族的风情融合在一起就是越南的情致,西贡的浪漫、Cholon的寺庙、会安小镇、顺化的游船都使人沉迷与心醉,与此同时,温情的越南人、对外国人敌视的越南人、河内的多人宿舍、吸大麻的加拿大室友、不安分的卖书少年……那是阳光背后的越南。180天的旅程,阳光照耀下的中南半岛,一次风景与心的旅程,一本难得的好书。
-
老澜游中国蔡澜著本书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著名电影人、作家、美食家———蔡澜的最新作品。蔡澜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大洲。蔡澜笔下的世界,是千姿百态,风情万种的世界。各国美食,生活情趣,旅途喜乐,人生况味,信手拈来,皆成文章。其语言精练朴实,风趣幽默,汪洋恣肆,尽显才子风流本色。本书前言除了我妻子林乐怡之外,蔡澜兄是我一生中结伴同游、行过最长旅途的人。他和我一起去过日本许多次,每一次都去不同的地方,去不同的旅舍食肆;我们结伴共游欧洲,从整个意大利北部直到巴黎,同游澳洲、新、马、泰国之余,再去北美,从温哥华到三藩市,再到拉斯维加斯,然后又去日本。最近又一起去了杭州。我们共同经历了漫长的旅途,因为我们互相享受作伴的乐趣,一起享受旅途中所遭遇的喜乐或不快。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率真潇洒而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遭遇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置之”不大容易,要加上“一笑”,那是更加不容易了。他不抱怨食物不可口,不抱怨汽车太颠簸,不抱怨女导游太不美貌。他教我怎样喝最低劣辛辣的意大利土酒,怎样在新加坡大排档中吮吸牛骨髓,我会皱起眉头,他始终开怀大笑,所以他肯定比我潇洒得多。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对于其中所记魏晋名流的潇洒言行不由得暗暗佩服,后来才感到他们矫揉造作。几年前用功细读魏晋正史,方知何曾、王衍、王戎、潘岳等等这大批风流名士、乌衣子弟,其实琐琐龌龊得很,政治生涯和实际生活之卑鄙下流,与他们的漂亮谈吐适成对照。我现在年纪大了,世事经历多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也见得多了,真的潇洒,还是硬扮漂亮一见即知。我喜欢和蔡澜交友交往,不仅仅是由于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对我友谊深厚,更由于他一贯的潇洒自若。好像令狐冲、段誉、郭靖、乔峰,四个都是好人,然而我更喜欢和令狐冲大哥、段公子做朋友。蔡澜见识广博,懂的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琴棋书画、酒色财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他不弹古琴、不下围棋、不作画、不嫖、不赌,但人生中各种玩意儿都懂得其门道,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他女友不少,但皆接之以礼,不逾友道。男友更多,三教九流,不拘一格。他说黄色笑话更是绝顶卓越,听来只觉其十分可笑而毫不猥亵,那也是很高明的艺术了。过去,和他一起相对喝威士忌、抽香烟谈天,是生活中一大乐趣。自从我去年心脏病发之后,香烟不能抽了,烈酒也不能饮了,然而每逢宴席,仍喜欢坐在他旁边,一来习惯了,二来可以互相悄声说些席上旁人不中听的话,共引以为乐,三则可以闻到一些他所吸的香烟余气,稍过烟瘾。蔡澜交友虽广,不识他的人毕竟还是很多,如果读了我这篇短文心生仰慕,想享受一下听他谈话之乐,未必有机会坐在他身旁饮酒,那么读几本他写的随笔,所得也相差无几。金庸
-
老澜游世界蔡澜著蔡澜,著名电影人,作家、美食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其人其文在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地区极具知名度和影响力,近年更风磨珠三角地区,并波及全中国。蔡澜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大州。蔡澜笔下的世界,是千姿百态,风情万种的世界。各国美食,生活情趣,旅途喜乐,人生况味,信手拈来,皆成文章。其语言精练朴实,风趣幽默,汪洋恣肆,尽显才子风流本色。金庸说蔡澜,除了我的妻子林乐怡之外,蔡澜兄是我一生中结伴同游,行过最长旅途的人。……我们共同经历了漫长的旅途,因为我们互相享受作伴的乐趣,一起享受旅途中所遭遇的喜乐或不快。成龙说蔡澜的书,对于满身伤痕的俗世凡人,友谊是抚平伤痕和重新注入动力的仙丹良药,而有蔡先生这样一个朋友的友谊,更可以说是上帝特别的眷顾。蔡先生分身乏术,不能做每一个人的朋友,但身边有一本蔡先生的书,也就等于有蔡先生这样一位好朋友在你的身边。
-
我的台湾之旅叶永烈著《我的台湾之旅》是叶永烈长篇纪实新作。作者的长子、长媳在台湾,陪同作者在台湾进行了广泛的采访,所以作者在台湾既是作文化交流,又是探亲、采访、旅游。 台湾是众所关注的地方,作者以细腻生动的文字,描述在台湾的见闻,带领读者一起走进台湾,使读者如同亲历其境。作者目光敏锐,抓住台湾的特点、热点、焦点,抓住大陆读者最感兴趣的问题,以作者一贯的“用事实说话”的风格,展现活生生的台湾风情,同时注重细节、注重花絮、注重民生,使本书有可读性。 全书共分七章,即《飞越海峡》、《今日台北》、《蒋家故地》、《台湾政坛》、《透视文化》、《各地掠影》、《告别台湾》。
-
东走西看陈喜儒著本书记述了作者的一些人生感触,全书共分六辑,包括:外国作家零距离、日本短闻、亚非漫步、中国作家素描、花鸟虫鱼、亲朋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