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随笔
-
梅里廖正,白继开,苏冠名 等梅里雪山因 1991 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主峰卡瓦格博发生的山难而被世人皆知。但多数人并不了解,这座中国纬度最Z低的雪山拥有七百多年的转山历史、 数十条壮观的冰川、 海拔落差四千余米的垂直分布动植物, 以及连接雪山两侧云南、 西藏的十余条茶马古道以及牧场小路。怀着对梅里雪山的敬畏和向往, 本书作者沿十五条依旧使用和废弃多年的古道,从东、 南、 西、 北四个方位深入雪山腹地。 用生动、 细腻、 极具现场感的文字、 图片,全方位记录梅里雪山的古道、 牧场、 雪山、 冰川、 动物、 植物及人文现状。
-
苏州 吴门酒一杯金泓 著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作者带来的这“吴门一杯酒”带着一种扎到根子里的岁月醇香。他写园林不求面面俱到,拙政园写莲,留园写花,沧浪亭写竹,狮子林写花窗……把最好的那一处放大了,让你看个真真切切。他写山水重在人与景的对话,天平赏红枫,白马涧去洗心,石湖感受“山色空蒙雨亦奇”。他写街巷,意在探寻那些古镇、老街、故居背后的故事,让历史重新变得鲜活。他写昆曲、评弹及琴棋诗酒花各类雅事,既有友人情义,复见赏心乐事。他带你细读这座城中的悠悠时光。
-
十三城杨二车娜姆《十三城——情迷摩洛哥》是著名作家杨二车娜姆女士的又一本游记,记述了她游历摩洛哥十三座城镇的故事,带领读者领略充满欧洲气息的卡萨布兰卡、延续着阿拉伯风情的古城马拉喀什与菲斯、 梦幻的蓝白小镇舍夫沙万、“非洲的女儿”撒哈拉…… 她着重于深度的人文旅游,对当地的了解倾向于自我的经历与感受,主张要自己去探索、发现,从而体味、反观生活道路上遇到的诸多问题。其独树一帜的文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读者除了能在书中欣赏到摩洛哥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外,还能深入感知摩洛哥的风土人情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
走吧!我们一起去旅行格子,云帆,非鱼《走吧!我们一起去旅行》记录了格子、云帆、非鱼三位作者周游世界时的所见所闻,有路上的交集,也有各自的旅途故事。用脚步丈量世界,用摄影凝固时间,用文字雕刻当下。和朋友们在一起,游走欧洲、美洲、亚洲等各地,一路有所见,有所得。内附精彩旅行照片和细腻手绘插图。
-
去欧洲王喜民从白雪皑皑的冰岛启程,由北而南,翻阿尔卑斯山、涉多瑙河,到热浪滚滚的希腊诸岛;再由西而东,从欧洲大陆最西端的罗卡角穿地中海、东欧平原,到森林中的首都莫斯科。作者只身踏访了欧洲全部44个国家和两个地区,详尽记述了诸国地理文化、风土人情,再现了一个经济发达、文化多样的社会,展示了一幅幅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全书共6章100篇、40万字,插进作者实地拍摄的500多幅照片。
-
步履如歌喻添旧 著里斯本、杰拉尔顿、夏洛瓦、哈瓦那、基辅、塞布林……《步履如歌》里有20个关于城市和人的故事。当我们行过世界,回头看那长长的旅途,才发现山河海野的美好早已化作心头乐事。记忆中曾吹得风衣鼓起的大洋大陆的呜咽,也变成一首首唱给旅人的歌。
-
风景在路上王唯唯《风景在路上》记录了作者退休后的游览经历,名人故居、民居小巷、绿水青山、古镇古村、老街、沿途风景无不留下了作者的足迹,处处饱含深情,正所谓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自由自在去领略一个城市,一段故事,一片风景,留下一串足迹,一路心情,一生回忆。几年间的游历让作者深刻地领悟到,大千世界和自己心灵世界的距离,只是一个瞬间感受的切换,正是这种神秘的关联,让作者拥有了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也拥有了对于生命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一种健康快乐的情绪让生命更加充盈和饱满。
-
抗战大迁徙实录丛书 一路狂奔行走40国 著《一路狂奔——中亚探秘》是作者多年旅行里一本以一次旅行为主线而出版的书,集中地展现了中亚这些“斯坦国”的风情民俗,还有少量但精准的攻略。书中也融入了全程拍摄的纪实视频,可以扫码观看,也可以在秒拍或者美拍上搜索“行走40国”,在以往的视频里可以查到“我的一带一路行”这个标题。希望那些有旅行梦想但还没有出发的读者看完这本书以后,能够迈步出发,去心目中的那些“斯坦”或者“非斯坦”的国家。
-
寻路英国张志雄从伦敦到爱丁堡,跟着福尔摩斯走英伦。 漫游英国一千年,反思现代世界的来路。 英格兰的历史像一条长长的跑道,工业文明终于在18 世纪起飞,逃离了人类的农耕陷阱,开始了现代世界之旅。 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国家都陷入了“马尔萨斯陷阱”,即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处于相互抵消的恶性循环。人们往往投入大量的劳动,却仍旧陷于贫穷的泥淖。只有英国率先走向了工业化,以机器代替人力,跳出了人力劳动的怪圈。 带一个问题看英国,工业革命发源地,却是如何踉踉跄跄走出英国之路的,今天的中国可得到什么启示?《寻路英国》是作者“走读全球系列”的代表之作。流连大英博物馆,徜徉伊顿公学,沉思西敏寺,体验伦敦塔,漫步圣詹姆斯大街,在历史与现实间穿行,钩沉亨利八世、伊丽莎白女王、克伦威尔、光荣革命遗事,反思英国现代之路。 英国的贵族精英教育,到底有没有“生产”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1984》作者奥威尔,曾经是维多利亚公园众多流浪汉中的一员? 伦敦—温莎—伊顿—约克—爱丁堡,“现场打卡”福尔摩斯探案集? 《寻路英国》也可说是博物馆之旅,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到约克的城堡博物馆,再到爱丁堡的苏格兰国家博物馆,等等。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风俗、文化和今天的方便法门,也是一个国家文明高低的指标。众多博物馆呈现的,不仅仅是看得到的历史,更是源源不断的文化创新。 地图是平的,历史是长的,寻路世界,访问远方,一席大旅行,一个中国人的“全球走读”时刻。 和你一起,深度了解这个世界,开启人文观察、历史散步、博物美学之旅。
-
京都味道张志雄遇见京都,原汁原味,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日本古都。 首次探访真实生活中的“日本艺伎”。 京都鼎鼎有名的金阁寺,远远看去,在湖中央,如梦如幻,金阁其实是舍利殿,曾遭焚毁。令人震撼的二条城,德川家康创建,是历任德川幕府将军在京都的寓所。来回三千院,要走长长的山道…… 京都的建城规划,模仿中国的洛阳和长安,按“四神相应”选址,即东青龙(河)、西白虎(道)、南朱雀(湖)和北玄武(山)。 到如今,安藤忠雄认为,京都首先是个河川众多、有和谐水域的地方;其次,京都是个庭院。 这里有,春天的樱花,深秋的红叶,调味不能超过食材原有滋味的日本料理,以及一度被认为将会消失、袅袅婷婷的京都舞伎,料理、花道和茶道等融合在一起。 《京都味道》是作者“走读全球系列”的代表之作。 为什么,日本料理对食器的要求极高,就像茶艺师们看重茶具,花道大师以当代艺术品来衬托花艺,而京都料理往往不惜花费血本,甚至用古董做食器? 为什么,中国山水画要求可居可游,而日本园林的枯山水,却坐在大殿门前,面对一个不能进入的景观,静静地欣赏? 为什么,日本的家元制度跟中国不同,如果企业也具备家元的组织特性,会有极强的生命力?…… 若来京都,一定要逛一下老街。祇园的花街柳巷,是京都著名的艺伎区,古旧的建筑,深深的巷子,给人多少想象啊。 游客中第一次去京都的占总数的2.4%,第二次的是3.6%,第三次的是4.8%。真正的京都粉丝中,造访京都5到9次的占24.1%,9次以上的多达54.5%…… ◎ “走读全球”张志雄作者的话 我觉得这是一场顽强的读书与游历运动,我是在用生命走读。 什么叫用生命呢?实际上就是消耗,最后精疲力竭,因为这样才能融入你的生命中。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浪漫和夸张的说法,但实际上是存在的,它类似于宗教式的体认。 我出发,努力体会其他地区人们的生活。在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地球非常不平坦。 我们也许无法移居到称心如意的地方,可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走读满足自己的一部分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