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交往
-
让女人自己说话李小江主编妇女史与口述史具有天然的盟友关系。口述方法不是妇女研究的独创,口述史的启用了不是从妇女史开始,但它却格外受到女性学者青睐,为女性主义史学家广泛使用。这是因为,口述史对传统史学有着补充和校正作用,它发掘了沉默的人群(如妇女、少数民族、社会底层)和人们沉默的声音(关于私人情感、生命体验等),使得史学有可能更完整的记录“人”的和普通人的历史。女人曾经“未载史册”,以及历史上学术界中“女性的沉默”,使得妇女史研究不得不从“打破沉默”、“让女人发言”开始,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段上(20世纪中期)同步进行,两者相互推动,成为近代以来史学革新运动中比肩行进的战友。“让女人自己说话”,是建构妇女史的基本原则;发出“女性的声音”,在今天社会中兼有政治的和学术的双重使命。找回和重建女人的历史,不仅是史学的需要,更是女人找回自我,确立自主、自信的人生的必要基石。于此,海外女性主义学者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张从女人的立场出发,用女性的视角分析资料,“将妇女置于历史的主体地位来研究,通过重现一向被忽视的妇女的声音和视角,向男权文化为主导的传统史学挑战。”在中国大陆这块土地上做妇女口述史,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史学中同样存在着如上问题。长期以来,女性一直是作为社会弱势群体被认知、女性的话语权利和能力一向被忽视、女性的声音很少得到学术界特别是史学界的关注,鉴于此,在我们这里,发掘和记录女性的历史经历和她们的声音,成为建构妇女史的重要部分。但有必要说明:这套“丛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妇女史”,它不过是用“女性的声音”表述了女人的历史记忆和感受,对我们已经熟知的历史事件和一些文化现象做出“女性的解释”,试图用女性的表述证明女人的存在,给史学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多出一种乃至多种思考这套“丛书”记录了女人的经历,却不尽是“女性主义史学”,它无意发掘女人的特殊贡献或特别张扬女人的权利,只是试图从“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剥离出女性的经验,看女人在时代的巨大变迁中对民族、阶级、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做出了怎样的的历史回应。不能否认,女性主义史学对从来是男性中心的传统史学是一个有力的挑战,为妇女史建设和史学重建清扫道路—但仅仅女性主义是不够的,它不足以成为建构“历史”的全部基础,甚至也不能是妇女中建设的惟一基石。清醒地认识这一点,于我们的“妇女口述史”项目十分重要。“20世纪(中国)妇女口述史”项目参与者大多具有这样的共识:女性学者的学术关怀不仅应该是女性的,也应该是历史的。对曾经“未载史册”的女人而言,找回女人的历史是责任也是义务,但女人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女性的苦难和女人的解放都不过是“大历史”的组成部分,女人的声音一定是“历史”的回声,不可能超越时代而卓然出群。尤其对中国妇女而言,一个世纪以来,在这块土地上,女性的苦难之外,确实还有浓重的国难和家难;在“妇女权利”之上。确实还有民族存亡的阶级压迫问题;在“男女平等”之中,确实还有于全社会都十分要紧的政治民主和经济贫困问题……于此,中国妇女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历史反应:很大气,很壮阔,无论你怎样启发和诱导,它的立场远在女性主义之上;的确更像是“民族的”和“社会的”,而不尽是女性的—倘若我们只是把它禁锢在女性主义的理解框架上,也会委屈或曲解了她们的声音。
-
厉以宁北京大学演讲集厉以宁著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厉以宁北京大学演讲集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改革、怎样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怎样看待当前的金融形势、金融改革、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必要性、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作用;怎样提高农民的收入、地区之间农民收入的差距、提高农民收入的基本措施、异地开发,异地致富、民富为本;就业问题的探讨、对就业问题的基本看法、就业趋势分析;企业要抓住发展机遇、挑战和机遇总是并存的、民营企业的改革、企业发展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西部开发中的资源转化问题、东西部差距的思考、资源向资本的转化、西部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产业和教育投资效率、教育产品的性质、教育产业、民办学校、教育投资效率;新世纪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的素质、时代感和责任感、基础要扎实,视野要广阔、严于自律,学会宽容;社会信任: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经济学研究范围的扩展、社会责任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转型发展中社会信任问题的特殊性。
-
如何与上级沟通(美)Patti Hathaway,(美)Susan D.Schubert编著;韩经纶,尹琪,吴彬译暂缺简介...
-
清华老讲座及其它同斌编编辑推荐:聆听旷古余音,探究深厚学理,领悟人生智慧,感受人文关怀。 学术讲座在清华大学的校史上源远流长,是最别致的一道校园风景线。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校园里,往往可以看到容纳上千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站着听的人挤满了通道。而每有重量级的人物到来,更是盛况空前,比如罗素、杜威、泰戈尔等,这样的盛况,往往令许多学者和青年学子们感动不已。它不仅增添了校园精神沃土的内涵,而且让这个古老的校园更加生机盎然。 老讲座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人生、宇宙万象,天南地北,古今中外,无所不及,而且都是各领域各学科最前沿、最新的思想火花、学术观点和动态信息。可以说,那个时代的讲座是当时社会探索创新的实验场;也是思想文化的集散地;更是社会思想变迁和争鸣的论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中国学术走向独立、走向现代化过程的记录。
-
辩论(美)詹姆斯·麦迪逊著;尹宣译《美国制宪会议纪录》记载了1787年美国建国之父们设计联邦政府的全过程,记录了代表们在每天会议上的发言。全书按麦迪逊在制宪会议期间的原始手稿排印,保留历史原貌。麦迪逊的记录自始至终、一天不缺,写法类似连续剧,记下了历史人物(代表们)在特定场景(每天不断深入的辩论)上的台词(发言)。人中,读者不但可以看到剧情(不断增加的议题)的展开,而且,透过台词,可以观察出历史人物们逐渐展开和变化的思想,了解他们的性格。全剧(记录全文)收尾时,留下一种悲剧的气氛,掩卷后,令人陷入长久的沉思。
-
联想吟诵成语儿歌郭志才 编著,苏宁等 译成语是我国文化智慧的结晶,是汉语语言中的精华。儿童从小适当学习成语对其智力开发是大有裨益的。这本《联想吟诵成语儿歌》以相似性原理为指导,将成语编成了儿歌。这是一个富有艺术想像力和创造性的劳动。 这本联想吟诵成语儿歌》选择了一些生动地描写大自然和人文现象的成语,将儿童带到了一个个如诗如画的美妙情景之中,促成了儿童对成语的初步理解。全书运用了“儿歌”“组文”“插图”的组俣形式,形成了联想记忆的学习方法。这本《联想吟诵成语儿歌》的问世,不仅有助于解决儿童学习记忆成语难的问题,也对儿童的增长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以及塑造儿童的健康心理和良好品德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这是一本儿童早期潜能开发的好教材。 本书前言在幼儿记忆力最强的时期里,应尽可能地给予严格的记忆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出超人的记忆力,而且,由此获得的知识会终身留存于其潜意识之中,成为出色的潜在力和思考力的源泉。如果你能投资开发你孩子的智力,将使你获得一个拥有惊人素质的超常儿。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
-
你为什么没有朋友高华等编著本书从个人与朋友的关系、以及怎样赢得朋友等多角度入手,全面解析如何建立人际关系并走向成功。
-
最有效的人际关系法则路晓编译人际关系就是人生的最大资产。主动与别人打招呼并不是难为情的事,生活中不怕咱多情,实际上差不多每种有益于人际交往的进步,都以某一个人的交往力量为推动力。.把你自己最好的给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的人愈多,你得到的也会愈多,你愈吝啬,就愈会一无所有。..人若不守诚实,就无法生存在人群里,就什么事都做不成,大凡有所成就的人,信守诚实是他成大事的重要因素之一。...
-
与人共舞熊宗谊 编著《与人共舞》讲述的是如何与人相处,是一个令几乎所有人都头疼的问题。但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谁也免不了要与人打交道,这就需要你凡事有度,力争突破自己意识中的“冰点”、“盲点”、“弱点”,在竞争中获取承认,在与人共舞中赢得尊重。
-
让女人自己说话李小江主编总序妇女史与口述史具有天然的盟友关系。口述方法不是妇女研究的独创,口述史的启用了不是从妇女史开始,但它却格外受到女性学者青睐,为女性主义史学家广泛使用。这是因为,口述史对传统史学有着补充和校正作用,它发掘了沉默的人群(如妇女、少数民族、社会底层)和人们沉默的声音(关于私人情感、生命体验等),使得史学有可能更完整的记录“人”的和普通人的历史。女人曾经“未载史册”,以及历史上学术界中“女性的沉默”,使得妇女史研究不得不从“打破沉默”、“让女人发言”开始,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段上(20世纪中期)同步进行,两者相互推动,成为近代以来史学革新运动中比肩行进的战友。“让女人自己说话”,是建构妇女史的基本原则;发出“女性的声音”,在今天社会中兼有政治的和学术的双重使命。找回和重建女人的历史,不仅是史学的需要,更是女人找回自我,确立自主、自信的人生的必要基石。于此,海外女性主义学者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张从女人的立场出发,用女性的视角分析资料,“将妇女置于历史的主体地位来研究,通过重现一向被忽视的妇女的声音和视角,向男权文化为主导的传统史学挑战。”在中国大陆这块土地上做妇女口述史,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史学中同样存在着如上问题。长期以来,女性一直是作为社会弱势群体被认知、女性的话语权利和能力一向被忽视、女性的声音很少得到学术界特别是史学界的关注,鉴于此,在我们这里,发掘和记录女性的历史经历和她们的声音,成为建构妇女史的重要部分。但有必要说明:这套“丛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妇女史”,它不过是用“女性的声音”表述了女人的历史记忆和感受,对我们已经熟知的历史事件和一些文化现象做出“女性的解释”,试图用女性的表述证明女人的存在,给史学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多出一种乃至多种思考这套“丛书”记录了女人的经历,却不尽是“女性主义史学”,它无意发掘女人的特殊贡献或特别张扬女人的权利,只是试图从“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剥离出女性的经验,看女人在时代的巨大变迁中对民族、阶级、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做出了怎样的的历史回应。不能否认,女性主义史学对从来是男性中心的传统史学是一个有力的挑战,为妇女史建设和史学重建清扫道路—但仅仅女性主义是不够的,它不足以成为建构“历史”的全部基础,甚至也不能是妇女中建设的惟一基石。清醒地认识这一点,于我们的“妇女口述史”项目十分重要。“20世纪(中国)妇女口述史”项目参与者大多具有这样的共识:女性学者的学术关怀不仅应该是女性的,也应该是历史的。对曾经“未载史册”的女人而言,找回女人的历史是责任也是义务,但女人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女性的苦难和女人的解放都不过是“大历史”的组成部分,女人的声音一定是“历史”的回声,不可能超越时代而卓然出群。尤其对中国妇女而言,一个世纪以来,在这块土地上,女性的苦难之外,确实还有浓重的国难和家难;在“妇女权利”之上。确实还有民族存亡的阶级压迫问题;在“男女平等”之中,确实还有于全社会都十分要紧的政治民主和经济贫困问题……于此,中国妇女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历史反应:很大气,很壮阔,无论你怎样启发和诱导,它的立场远在女性主义之上;的确更像是“民族的”和“社会的”,而不尽是女性的—倘若我们只是把它禁锢在女性主义的理解框架上,也会委屈或曲解了她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