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理论
-
银圆探秘林旭华《银圆探秘》一书通过对作者本人收藏的中国银圆实物真品进行系统性、深层次的梳理、研究、考证和分析,从收藏学、文化学、历史学和艺术学的角度,比较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各种珍稀类、普品类银圆产生的历史渊源(背景)、文化典故、艺术风格、收藏特征及其收藏价值等奥秘,即包括内涵文化和外延文化在内的中国银圆文化,集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是国内系统化介绍中国银圆文化的创新性专著。创新性是该作品的创作特点。它立足于大众化,摈弃了以往银圆研究晦涩难懂的“论文体”写作方式,而颇具创意地首次采用随笔的文学创作形式,融专业性和普及性于一体,以文字为证,以实物为鉴,图文并茂,内容翔实,角度新颖,论证客观,在文风上妙趣横生,文笔上生动活泼,叙述上引人入胜,既深刻充分,又通俗易懂。本书所收录的有些新发现银圆品种,至今未被传统钱谱所记载,而有些观点又突破了传统思维,既是一部银圆收藏爱好者研究鉴赏的参考书,又是一部普及性的文学类科普读物,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全面的银圆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文学价值。
-
周至猕猴桃杨向喜,曹宝利 编周至县是久负盛名的“中国猕猴桃之乡”。2020年,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43.2万亩,年产鲜果53万吨,一产产值超过32亿元,果农人均收入超过1.3万元。“周至猕猴桃”2007年3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18年9月取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019年2月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2020年9月中国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评估中,“周至猕猴桃”以51.74亿元连续7年荣列猕猴桃类第一位。《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丛书·周至猕猴桃》卷为序言、综述、大事记、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生产管理、品质特色、品牌建设、产业拓展、科研机构、知名企业、人物风采、附录等13章,章下分节,节下收录文字、图片、图表等内容。
-
长江边的名城程遂营《长江边的名城》是在央视《百家讲坛》系列讲座“长江边的名城”基础上加工而成的,讲座将长江边的名城按上、中、下游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讲解,本书是系列讲座的第一部,以长江上游流域的名城(玉树、丽江、遵义、成都、眉山、盐城、宜宾、重庆)为讲述对象,呈现了八座名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彰显了这些名城的辉煌文化。通过解读长江名城、辨析长江文化,带领读者了解城市的悠久历史,品味城市个性及精神内涵。
-
俄罗斯联邦和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与条件[俄罗斯] B.M.科特利亚科夫 等 著,李泽红 译《俄罗斯联邦和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与条件》综合了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科学部第13号基础研究计划“俄罗斯联邦和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地理基础”(2012~2014年)中一些用于探索俄罗斯联邦可持续发展条件和资源的研究成果。专著表明了针对国家自然生态潜力和自然资源潜力的观点,综合评估了作为俄罗斯联邦和各地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组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对20世纪90年代初期和现代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在俄罗斯发展中的地位进行了地缘上的比较分析。根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罗斯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倡议编写了分析报告——《俄罗斯战略资源》(1996年)。在分析报告中从生态地理角度评估了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20年后,权威专家组(B.M.科特利亚科夫、В.А.鲁米扬采夫、И.И.莫霍夫、Э.А.利哈切瓦、Н.И.科龙克维奇、А.Н.佐洛托克雷林、А.А.季什科夫、Н.Н.克柳耶夫、О.Б.格列泽尔、А.В.普季奇尼科夫、М.А.瓦伊斯费利德、В.Ю.马斯利亚科夫等)再次重复了自己同行20年前的分析,并提示了保障国家经济多样性的战略资源更加重要的意义。*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在俄罗斯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自给自足的背景下,在俄罗斯经济中利用好战略资源将有助于俄罗斯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广东省地理信息产业技术路线图胡月明 等 著《广东省地理信息产业技术路线图》介绍了广东省地理信息产业技术现状,分析了广东省地理信息产业的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绘制了广东省地理信息产业技术路线图,对广东省地理信息产业技术发展趋势提出预测和建议。
-
地理学视角下的空域研究路紫 等 著《地理学视角下的空域研究:交叉与创新》立足于空域研究急剧变革的时代背景,聚焦地理学视角下的空域研究,为动态空域配置创建一组数据/通信传输支持的协同作用模型,旨在解决释放空域容量、提高空域利用率的有关问题,推动国家空域配置与管理形式的转变,丰富经济地理学流理论的内涵。 《地理学视角下的空域研究:交叉与创新》共分9章。第1章和第2章阐述空域、人类-空域关系、空域系统等概念,综述时空连续数据支持下空域资源配置的研究进展,归纳地理学视角下空域研究的优势:航迹数据分析和航迹时空图开发。第3章至第7章分别以空中廊道、机场终端空域、多机场系统以及我国正在实施的空中大通道等为空域单元,聚焦于航空流网络结构和运行结构两个主题,进行了理论和方法论研究,其中第4章是延续第3章专门分出高密度空中廊道进行的典型案例研究。第8章和第9章关注空域研究的两个特殊方面:城市超低空空域无人机活动通道划设和航空碳排放环境损害。
-
行星冰冻圈胡永云 等 著冰冻圈不仅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圈层,也是其他行星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圈层。《行星冰冻圈》系统介绍太阳系行星和太阳系外行星的冰冻圈及其在行星气候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地球冰冻圈在地球长达46亿年的演化历史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行星冰冻圈》首先介绍地球历史气候演化中的几次重大的全球性冰期事件;其次介绍太阳系的形成以及太阳系水分的来源和分布;再次介绍行星冰冻圈探测技术;*后简要介绍目前已确认的太阳系外行星、可能的宜居行星及其冰冻圈特征,这对寻找宜居行星和地外生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对行星冰冻圈的研究将进一步加深对地球冰冻圈的理解。
-
转型期制造业空间重构与城乡空间结构响应周蕾 著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40余年城乡发展的动力基础,是城乡经济社会形态变化和城乡空间结构重组*重要的塑造力和演进动力。体制转型对产业空间布局和城乡空间的影响已成为人文地理学界的热点研究领域。《转型期制造业空间重构与城乡空间结构响应》将制度因素引入空间研究,以“制造业空间重构”为切入点,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探寻企业资本与政府权力在城乡空间发展中的作用,总结市场经济自组织和政府调控他组织过程对城乡空间结构演变的作用机制,揭示体制转型期我国城乡空间结构演变的体制动因。《转型期制造业空间重构与城乡空间结构响应》所引介的文献资料与观点反映了国内外城市研究界对经济体制转型期中国城乡空间响应研究的*新动态,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中国地学会研究谢皆刚 著本书首先厘清中国地学会学理与体制的中、西、东学渊源,以及在古今华洋映照下的变形与变态,理解其具有远较东西及后世专门学会更为复杂的面相;其次,顺时序重现中国地学会在学术与政治领域的活动脉络,探究其组织、事业、人事和影响,根据内部的自我变更与外部因素的互动,揭示其与学界、政界及社会的联系;最后,在分析章程条文的基础上,解析中国地学会主导者的言行及学会内外的争论,了解其背后的人事与利益纠葛,探究其本意。
-
汉中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张显锋,周卫妮《汉中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以汉中地方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以“汉中地方文献编年”编制为基础,系统考察和梳理了从春秋时代至2019年年底汉中地方文献及方志文献演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各历史时期所呈现出的文化特征;对五十余部汉中珍贵地方文献,进行了多学科角度的深度解读和地方文献案例型研究;结合汉中地域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并充分考虑了基于面向未来发展的必要性与实施的可行性,创制了与之相关的文创方案十余个,解决了一系列汉中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做什么?”和“为什么可以这样做?”的基本问题,并结合汉中地方文献与地域历史文化予以了方案性呈现,旨在地方文献学应用研究领域展开有价值的探索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