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别史
-
日本论日本人戴季陶 ,蒋百里 著《日本论日本人》是“百年经典学术丛刊”系列之一。《日本论》和《日本人》是戴季陶和蒋百里在长期身日观察了解日本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剖析日本社会、文化的作品,被认为是中国人研究日本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内容包括了日本的历史、文化渊源、社会习俗、民族精神、政治人物等。
-
苏共亡党二十年祭黄苇町2001年,一本《苏共亡党十年祭》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十多年来畅销不衰。十二年过去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人们对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关注和思考却从未停止过。著名反腐专家黄苇町继《苏共亡党十年祭》后推出的《苏共亡党二十年祭》,将极大地满足社会各界读者的需求。较之“十年祭”,《苏共亡党二十年祭》对苏共败亡教训作了更加系统精深的思考:权力过分集中、民主缺失,是苏共垮台的总病根。只有科学、深刻地反思,以史为鉴,历史悲剧才能以历史的进步来补偿。作者以深刻的分析和思辨能力,对照前苏联和中国当前及世界形势,全方位解读和研究苏共的失败,同时也是寻找我们党肌体上可能潜伏的“病灶”,具有很高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执政参考价值。
-
巨舰横行游弋 著《巨舰横行:北欧海盗》讲述公元800~1100年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北欧维京人的社会、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等,为我们揭开了神秘的“北欧海盗”之谜。横行于北欧的海盗,他们是劫掠者和探险家,同时也是心灵手巧的手工业者和商人,不同的背景下,“北欧海盗”有着不同的身份。在海洋文化相对发达的西方,北欧海盗既边缘又神秘,但从来没有被忽视。
-
帖木尔帝国(法)布哇 著,冯承钧 译帖木儿帝国,1370年由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术儿开创,传六代十余主,1507年亡于突厥化的乌兹别克部落。其鼎盛时疆域包括今格鲁吉亚到印度的中亚,西亚.南亚等广大地区,虽不及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但其对亚洲和欧洲的历史发展进程及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则是极为深远的。《西北史地丛书·冯承钧西北史地著译集:帖木尔帝国》分两篇对帖木儿及其后裔诸派系的活动情况进行了梳理,并附带言及中国艺术输入西域之事,叙述简明,可补《明史》中对这一帝国历史记述之缺漏。冯氏翻译过程中,还对原书的讹误进行了校正,提高了《西北史地丛书·冯承钧西北史地著译集:帖木尔帝国》的史料参考价值。
-
旧制度与大革命(法)托克维尔 著,何守源,赵飒 译《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经典解读。《旧制度与大革命》(作者托克维尔)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既论述了大革命的开创性和决裂性,又论述了它的连续性,认为大革命是长期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旧制度与大革命》对大革命以来法国历史的反复性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是研究法国大革命时期历史的必读书。2012年,该书突然在中国知识界掀起一场不大不小的阅读热潮;十字路口的国人,似乎很希望从这本一个半世纪前的经典著作中,寻找到某种启示。
-
罗马人的故事12(日)盐野七生 著,朱悦玮 译《罗马人的故事12:迷途帝国》介绍了三世纪的罗马皇帝,嗅不出雍容大度,也没有器宇轩昂的风采。出身良好的的皇帝看来高雅但文弱,草莽出身的皇帝却又满脸暴戾之气,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透露出三世纪的变局与危机。日耳曼民族势力强大,已不是当年偶尔南下劫掠的蛮族;东方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更是虎视眈眈,不断窥伺刺探,甚至公然挑战。三世纪的皇帝无法留恋舒适繁荣的罗马皇宫,他们的责任在边界,在遥远的外族面前,他们在解决国内的社会问题和国外的外患侵扰中疲于奔命。这是个不再需要全人的时代,只要有军队、只要有功勋,人人都可能成为罗马的主人。军队凌驾元老院,决定了皇帝的人选,而三世纪皇帝就在军队拥立、不满、谋杀、再立新皇帝的恶性循环中不断更替,军事强人成为皇帝的唯一标准。在社会动乱不断、人心惶惶的不安气氛之下,基督教成为一盏明灯,照亮人心,提供心灵的抚慰。虽遭到官方的压迫,但同时也成为一股新兴的社会力量。面对逐渐步入衰老的罗马帝国,基督教是否能成为一剂强心针?或是加速罗马的瓦解?巨大的变动考验罗马的韧性。
-
帝俄时代生活史(俄)米罗诺夫 革和,张广翔,许金秋,钟建平 译作者在详细分析大量的人类学资料基础上,全面客观地评价了220年间俄罗斯生活水平的变化,包括各地区生活水平的变化,还用农业生产、税款、赋役、收入、价格和工资、饮食和人口、农民和工人的预算以及国民收入方面的资料(使用有关方面公开的统计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研究结果。帝俄人民的福利状况是俄罗斯人民和政府在改善国家生活方面共同努力(从17世纪末彼得一世改革开始,直至20世纪初尼古拉二世改革结束)的结果,同时也是衡量现代化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如果人民的生活水平整体提高,那么则意味着从17世纪末起由最高政权开始的,在200多年间以不间断的交替方式进行的改革,至少在经济方面是有成效的,满足了多数居民的迫切需求,不管这些改革是否受到这些居民的支持。反之,如果多数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降低,那么对改革的评价就与上面截然相反。人民的福利状况是评价俄罗斯整体发展状况、执政上层政策的效率、所谓的自由和革命运动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的重要论据。
-
北约是什么王义桅 等编译北约的非传统安全文件、海洋战略、稳定与重建政策,是北约就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海上安全、冲突地区的稳定与重建等冷战后的国际安全热点问题所阐述的北约立场,是北约实现从应对传统军事安全挑战向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转变的典型历史文献,是北约抓住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变化寻求自身转型的标志,不仅有利于我们理解冷战后北约的转型,也有利于理解国际安全的时代变化。王义桅等编译的《北约是什么:北约重要历史文献选编之一》首先从北约2012年出版的《北约是什么》手册开篇,给读者以最新北约印象,然后按时间顺序追溯北约发展轨迹,再现北约发展、转型历程。
-
以色列的先知及其历史地位(英),威廉·R.史密斯 著 孙增霖 译眼前的这本《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59):以色列的先知及其历史地位》是孙增霖独立翻译的第一本外文著作。虽然以前也曾经翻译并出版过一些论文并参与翻译过部分论著,但独自翻译一本完整的著作却是第一次,再加上事业和生活上的一些变化使得本书的翻译断断续续持续了两年多才告最终完成。在此期间,遇到了许多困难,例如原书虽然是英文,但作者显然通晓包括希伯来文、阿拉伯文、拉丁文等在内的多种语言,这使得译者不得不多方求助;原书毕竟是百余年前的作品,其中提及的若干资料,尤其是注释中涉及的许多资料甚至在国外的图书馆中也无从查起;在原文尤其是注释中的多种语言的混排也是个不大不小的技术性难题……
-
玻利维亚史赫伯特·S·克莱恩 著《玻利维亚史》共9章,系统、全面地勾画出玻利维亚(上限时间为远古的时期,下限时间到20世纪90年代)的历史变迁、发展轨迹和文明交往特征及规律。涉及地理和前哥伦比亚文明、殖民地社会的建立、殖民地晚期社会:危机与成长、革命和民族国家的建立(1809—1841)、国家危机(1841—1880)、银和锡的时代(1880—1932)、新秩序的瓦解(1932—1952)、从民族革命到冷战(1952—1982)、多种族民主国家的建立1982—2002)等,以时间为经,以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为纬,对玻利维亚的过去和现在作了一个多角度的扫描,系统介绍了玻利维亚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探究了玻利维亚的社会特征和历史发展的总脉络,可谓包罗万象,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勾勒出玻利维亚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显示出作者把握历史的独特视角,为读者全面了解玻利维亚提供了充分的阅读空间。 《玻利维亚史》由赫伯特·S.克莱恩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