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周礼折衷校注[宋]魏了翁 撰,郭善兵 校注本书是对南宋儒臣魏了翁所撰《周礼折衷》进行校勘、注释的著作。本书校勘以南宋开庆年间刊刻的《重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收录的《周礼折衷》所载“大宰”至“职币”、清同治年间刊刻吴棠望三益斋本《周礼折衷》所载“司裘”至“夏采”为底本,以明嘉靖年间刊刻安氏铜活字本、清乾隆年间抄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重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周礼折衷》“大宰”至“职币”、望三益斋本《周礼折衷》“大宰”至“职币”、商务印书馆1922年编纂《四部丛刊初编》所收录《重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周礼折衷》、蒋汝藻影宋抄本《周礼折衷》、北宋王安石所撰《周官新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张海鹏辑刻《墨海金壶》本、清钱仪吉辑刻《经苑》本、《四部丛刊初编》本、程元敏辑著《三经新义辑考汇评(三)——周礼》、杨小召校点本)、王安石所撰《周礼新义》(张钰翰校理本)、清阮元校刻《周礼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等为参校本,对《周礼折衷》进行精心校勘,以求得一较准确、可靠的整理本。同时,本书还对魏了翁评析之语及其征引前世儒者若干重要经学诠释理论进行了精心校勘和诠释。因本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荣获2019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
-
宋司马文正公年谱 司马光资料汇编(清)陈弘谋 撰,侯体健 点校;戎黙 编本书为《司马光全集》之一种,收入清陈弘谋编纂的《宋司马文正公年谱》和今人戎黙编的《司马光资料汇编》。陈氏所编年谱,概要记述了司马光一生的经历与学术,纠正了明人马峦等所编年谱之讹误,简而有法,是了解司马光生平行事的重要参考。《司马光资料汇编》以人为纲,汇集了宋至清对于司马光生平及其著述的评论、序跋、碑志等,既包含时人给司马光的信札、对其的记述,也包括后世或褒或贬的评价,为进一步了解司马光及研究司马光其人其学提供了便利。
-
曲阜儒家碑刻文献集成杨朝明本书是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曲阜儒家碑刻集成的结项成果。全书200余万字,共三卷,按时间顺序收录具有代表性的曲阜儒家碑刻628通,并以存目的形式对其余重要碑刻予以整理附录,是对曲阜儒家碑刻文献的一次全面整理和研究。所收碑刻内容涉及孔子生平、孔子思想、历代儒学、历代政治、历代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如祭祀礼仪、典章制度、灾异动乱、建筑变迁、兴建修缮等。本书的出版,对于保存儒学原始文献,并由此深入探讨特定历史时期的儒学特色,了解整个历史进程中文化的变迁、儒学的升降沉浮以及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等诸多方面意义重大。
-
谢冕研究资料周明全谢冕是中国著名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诗探索》杂志主编。该书稿内容主要有四部分:“生平自述”,学者自述学术经历;“研究论文”,选取多篇研究该学者学术思想与成果等的优秀论文;“思想碰撞”,该学者与其他学者的深度学术对话;“创作年谱”,整理了该学者从发表作品至今的学术成果。书稿资料丰富翔实,编排规范科学,全面系统地呈现了该学者的学术脉络、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
-
陈思和研究资料周明全陈思和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学术成果丰硕,影响广泛,现任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该书稿内容主要有四部分:“生平自述”,学者自述学术经历;“研究论文”,选取多篇研究该学者学术思想与成果等的优秀论文;“思想碰撞”,该学者与其他学者的深度学术对话;“创作年谱”,整理了该学者从发表作品至今的学术成果。书稿资料丰富翔实,编排规范科学,全面系统地呈现了该学者的学术脉络、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
-
上海大学编年事辑胡申生 编著本书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胡申生编著。创建于1922年10月的上海大学,是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一所干部学校,着力于培养革命人才和建设人才,名义上为中国国民党党立学校,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主掌的且以中共党员为骨干的第一所用以培养革命干部的教育机构。本书以时间为经,以年代背景、人物考证等为纬,全面介绍了上海大学的办学历程。本书的出版,是希望能对年轻人在党史教育、红色基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方面起到绵薄作用。
-
日本情报中的近代中国报刊史料汇编秦绍德20世纪初,出于对华文化渗透、侵略之需要,日本外务省制定了严密的调查中国报刊的制度。日本在华使馆、领事馆从1909年开始每年向外务省报告当地的报刊、通讯社状况,一直持续到1937年。 本书即根据1909年至1937年间日本驻华外交机构对驻地等进行的一年一度的调查所撰写的报告翻译、校勘而成。全书分定期调查报告、调查杂录和附录三部分。 本书的主体部分即定期调查报告一般由主要城市新闻业概况、报刊名称、政治倾向、持有人或社长姓名、编辑与主要记者姓名、创刊时间、发行量、备考等构成,调查时间前后历时二十六年,调查的报刊、通讯社,最多的年份分别达五百多种、二百余家,调查的城市最多的年份近九十个。校勘者综合各方面的史料对调查报告的要素进行了考订和校勘。 本书详细勾画了近代中国各地新闻事业的概貌,必将极大地促进近代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对中国近代史其他领域的研究亦有助益。
-
元朝首任帝师八思巴陈庆英“人文西藏”丛书旨在通过新手法、新视角,点面结合,立体呈现,讲好中国西藏故事。全套丛书分为两辑:一是“西藏风情”系列:包括《雪域经轮——西藏宗教考释》《藏地风土——西藏民俗趣谈》《物华天宝——西藏艺术掠影》《高原华章——西藏文学撷英》《流年乾坤——西藏历史述略》,全方位描绘西藏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风貌,向国内外读者展示西藏魅力和时代亮色;二是“西藏历史文化名人”系列:包括《松赞干布》《元朝首任帝师八思巴》《九世班禅传》《首席代表阿沛·阿旺晋美》,通过西藏历史人物形象侧面反映西藏社会的演进和转折,让历史人物走进新的历史方位。八思巴,作为元朝藏传佛教萨迦派首领、元朝首任帝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历程中一位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历史人物。本书根据大量一手藏、汉文史籍,完整、详实地叙述了八思巴的生平业绩,科学梳理评析了八思巴在推动西藏与内地的经、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所发挥的杰出贡献,对元朝西藏地方史中的许多关键问题做了令人信服的考证,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西藏地方和中央王朝关系史上重要篇章,对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The series “Tibet History and Culture” tells the stories about Tibet from a new perspective. It includes such books as A Brief History of Tibet, A Study of Tibetan Religions, Tibetan Folk Customs, Tibetan Literature, A Snapshot of Tibetan Arts, The Biography of Songtsen Gampo, Drogon Chogyal Phagpa: The First Imperial Preceptor of the Yuan Dynasty, The Ninth Panchen Lama: A Biography and Chief Tibetan Delegate Ngabo Ngawang Jigme.This book has a concise introduction to the splendid life of Phagpa, an important Tibetan figure in the Yuan Dynasty. While outlining his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history of Tibetans, Tibetan Buddhism,the formation of China as a unified multi-ethnic country and internal cultural exchanges, it also sets forth impacts of key historical events on Tibet policies of succeeding generations.
-
《史记》导读何梅琴 主编本书为高等院校《史记》研究的入门图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史记导论”,全面评介《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者,全书内容、体制,揭示《史记》产生的背景、“史记”的价值、《史记》的流传与影响,高度概括历代以来的《史记》研究,特别是当代的《史记》研究,《史记》产生的民族凝聚力与爱国主义思想源泉,是中国人人必读的一部国学根柢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上编可以说是对《史记》全书的一个导读,独立成书,是一部内容丰富而又深入浅出的学术论著,既可以供作教材,也可以供《史记》爱好者阅读。下编为精选的《史记》名篇,五体皆备是一亮点,是课堂叙学的一个选本,有别于社会流传的《史记》选本,只有纪传选读,充分展示《史记》特点。
-
明代卫所选簿校注孟凡松 编著《中国明朝档案总汇》共分折件、档册、书册等三编,其第二编档册类,主要收录武职选簿。武职选簿不仅为研究明代卫所武官世袭制度的最有价值的原始资料,也是研究明史其他诸多重要领域的基本史料之一。本书“广西卷”收录选簿包括《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58册所收广西都司桂林右卫、柳州卫、南丹卫选簿,“四川卷”收录选簿包括《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57册所收四川都司成都左护卫及大渡河、威州、叠溪、灌县、青川、保宁、雅州、广安守御所,第58册所收四川行都司宁番卫、越嶲卫选簿。对所收录武职选簿全篇抄录的同时,进行了研究性校注,对所见明历朝实录、《明史》、其他史著或地方志的记载与各选簿贴黄、选条的记载相互补充,以供学者使用、研究。本书为研究明代,特别是广西、四川地区军户、武职官员世袭制度,移民史,政治、军事史,少数民族史及家族史等领域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武职选簿整理出版物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