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洛阳伽蓝记校释杨衒之 撰,周祖谟 校释《洛阳伽蓝记》为北魏杨衒之所著,以佛寺为经,以相关史实、人物等为纬,真实描绘了北魏时期洛阳城的社会风貌与历史变迁,深具历史与文学价值。周祖谟先生于1944年起着手校勘《洛阳伽蓝记》,后又增加注释工作,几经增删,历十二载始成。经过周祖谟先生的整理,原书正文与子注之体例得以恢复,眉目清楚,史料丰富,被黄永年先生称为古籍注释的标准著作。本次收入《周祖谟文集》,我们以中华书局2010年再版本为底本,修正了部分文字错误,重新核对了书中引文,并统一了体例。原附录中《北魏的佛教与政治》与周先生《自传》已收入本《文集》第二卷,此处不再收录;增录《洛阳伽蓝记校释叙例》一文。
-
资治通鉴陆令仪,朱莉 著《资治通鉴》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与司马迁的《史记》合称“史学双璧”。《资治通鉴》记载了众多著名的历史事件,描绘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留下了许多修身齐家、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是一部人们学习历史、汲取智慧、指导人生的宝典。《资治通鉴(少儿彩绘版)》是专为孩子编写的《资治通鉴》读本,精选原著中最经典、最精彩的故事,用孩子读得懂的语言娓娓道来,并配有彩绘插图,让小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读懂历史。故事后还设有“博闻馆”,小读者可从中了解与故事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兴趣。
-
秦汉三国时期东部鲜卑资料辑录张久和,王石雨 编该书辑录的范围包含纪传体、编年体、典志体史书以及大型类书、地理总志中有关秦汉三国时期东部鲜卑之资料,其断限上起秦始皇三十三年,下迄曹魏邵陵嘉平元年。《国语》等典籍中所载之“鲜卑”虽不在此范围内,但因与鲜卑起源相关,酌情收录。
-
史记苏雪莲,张瑞利,吴永强 著《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列于“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记载了众多著名的历史事件,描绘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精彩篇章和成语典故,是历代读者心目中的史学经典。《史记(少儿彩绘版)》是专为孩子编写的《史记》读本,精选原著中最经典、最精彩的故事,用孩子读得懂的语言娓娓道来,并配有彩绘插图,让小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读懂历史。故事后还设有“博闻馆”,小读者可从中了解与故事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兴趣。
-
宇文鲜卑资料辑录 段部鲜卑资料辑录张久和,王石雨 编该书由宇文鲜卑资料辑录和段部鲜卑资料辑录两部分组成。二者均包含纪传体、编年体、典志体史书以及大型类书、地理总志中的有关资料。前者断限上起宇文部见诸史载,下迄东晋康帝建元二年;后者断限上起段部鲜卑见诸史载,下迄东晋穆帝升平元年。
-
东胡资料辑录 乌桓(丸)资料辑录张久和,王石雨 编本书包含东胡和乌桓(丸)两部分内容,二者均收录了纪传体、编年体、典志体史书以及大型类书、地理总志中有关东胡和乌桓(丸)的资料。二者的编排方法皆以正史为主,以本纪为纲,重出者集中排列,歧异者注明。 所收录史料过长者,与东胡、乌桓(丸)关系较小之部分,酌情予以省略。
-
三苏年谱孔凡礼《三苏年谱》六十一卷,二百馀万字,是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的合谱。孔凡礼先生历时二十年写成《苏轼年谱》,六年写成《苏辙年谱》,四年写成《苏洵年谱》,经删补后合三书为一,总名“三苏年谱”,可谓一生研究心血之结晶。是谱从三苏作品入手,广泛采录宋代史书、笔记、诗话等材料,巨细靡遗,逐一辨析,同时融汇了大量关于三苏行实及作品写作时间的考订成果,旨在全面记述三苏事迹。今在原版基础上重作修订,力求以更精更新的面貌,呈现这一三苏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
广雅·由画入史宋玉武本书以时间为轴,以图叙史,多角度展现第二次鸦片战争景象。372张图片取自泰晤士报、世界画报、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诸多权威机构,从各国视角呈现第二次鸦片战争细节、经过。从广州城被焚毁到北京城大门被铁骑踏开,展现真实残酷的鸦片制造、坚船利炮、战火硝烟;也呈现中华大地的城市街景、皇家园林、建筑、珍宝……为读者提供了专题图片资料库,以便在细节中发现历史。作者还挖掘中外史料,与图像相佐证,呈现真实的战争与被图像“形象塑造”后的战争,探讨西方媒体宣传在战争中的作用与影响。
-
《史记》导论赵生群 著《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格局。在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本书从《史记》的成书过程、内容、体例、取材、史料运用与价值、述史框架、书法、史学理论、编纂、《史记》纪传与传记文学等方面,探讨《史记》的创作方法和过程等。在熟稔《史记》的基础上,作者对相关史料进行了详细梳理与认真辨析,于前人旧说去粗存精,于己立新说详明其故,自成一家之言。本书为作者在《编纂学导论》(凤凰出版社2006年初版)的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本次再版,对正文进行了增删润色,增写了绪论,重新核校全书引文并完善出处,另相应添加了部分图片,以使本书臻于完善。
-
海外中国研究·铁路与中国转型[德]柯丽莎 著,金毅 译作为现代性的一种象征,铁路自清末以来一直在中国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本书透过铁路系统的视角,考察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和转型,探讨铁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又是如何反过来塑造作为科层系统和经济系统的铁路。在研究路径上,本书使用了“机构”这一概念,亦即从铁路机构的组织运作出发,研究了与之相关的技术、管理、市场、观念、政治、战争等不同面向的问题,从而构建了一种关于中国铁路史的综合性叙事。在这种“实践的”历史研究过程中,本书也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断裂与延续、本土与外来、精英与民众等议题展开了富有启发性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