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中国越学汪俊昌 编《中国越学(1辑)》 内容包括越国新考、勾践灭吴背后的越国农业经济研究、绍兴秦家山战国木椁墓、东周越地考古出土击打乐器的初步研究、再论楚灭越:基于文献与考古材料的讨论、温岭东瓯贵族墓乐器明器刍议、汉代池州区域的置县与越人移民和风俗——基于对池州境内的田野调查等。这些文章大多出自对越文化研究有素的专家之手,既有宏观的概括,又有个案的分析,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
-
唐诗镜像中的丝绸之路石云涛 著唐诗中存在大量丝绸之路研究的资料,丝绸之路绿洲路、草原路、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都在唐诗中有着形象而生动的表现。《唐诗镜像中的丝绸之路》研究的重点是把唐诗作为史料,探讨唐代丝绸之路盛衰在唐诗中的反映,同时也揭示丝绸之路和中外交流的发展对唐诗繁荣起到的推动作用。《唐诗镜像中的丝绸之路》展现了唐诗画卷中的丝路起点城市长安,丝绸之路之陇右道、河西道、西域南道和北道、草原路、吐谷浑之路、唐蕃古道,南方丝绸之路之安南道、五尺道、灵关道和滇缅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丽图景。唐诗见证了丝绸之路各条路线的盛衰变化,从唐诗描写中可以感触唐人丰富复杂的情感心态。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社会楼劲 编2017年8月16-18日,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北漳河经济开发区召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即此次会议论文的选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围绕“3-6世纪的邺城”“魏晋南北朝政治与经济”“魏晋南北朝民族与区域关系”“魏晋南北朝宗教、社会与文化”“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材料、方法”等议题展开讨论,对推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
北燕史尚永琪 著,邴正,刘信君 编北燕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在临近辽东湾、渤海湾海岸的东北、华北地域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疆域覆盖范围包括今天辽宁、河北的一部分,四至地理点包括今天辽宁的北镇、阜新、朝阳,河北的承德、遵化、唐山、秦皇岛等城市点。北燕的建立者是长乐信都人(今河北冀县)冯跋,都城在龙城(今辽宁朝阳市)。北燕自东晋义熙五年(409)接续后燕而立国,到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被北魏灭亡,仅仅存在了28年。北燕政权存在的28年的历史时段,在古代中国的南方,正是东晋王朝走向灭亡和南朝宋建立稳固统治的时期;而在北方,则是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王朝开始崛起壮大的时段。建立北燕政权的冯氏家族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们在物质文化的交流方面,同西域甚至中亚以西的欧洲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
察势观风谭徐锋 著本书试图追索的个体生命、记忆片段与思想竞逐,无疑都是近代中国的流风余韵,这里面更多是激烈的一面,因为所谓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一波一波历史巨浪的卷席之下,壮怀激烈,屡败屡战,其中的潮与流值得重访与细分,而此前则对于这些面相有过于趋实,而较少注重那些在一切事物中的灵魂,殊不知过于僵硬的外表下面,往往有着曲曲折折的灵魂,只有人“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借用徐志摩语),如果对此不能另辟蹊径,重拾对于“人事”之重视,发潜德之幽光,当然也就无法深入理解孕育这些灵魂的社会。
-
元初中州士大夫与南北文化统合求芝蓉 著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中国近四百年的分裂,但实现文化、心理认同上的真正统合,是更为艰巨的历史任务。《元初“中州士大夫”与南北文化统合》的研究取径跨越文、史,提出“中州士大夫”概念,揭示了北方在唐以后中国文化发展脉络中曾经存在的主动性,基本厘清了从金朝中期到元朝中期,汉地北方、南方文化统绪流变的基本线索,分析了南北士人精英围绕“文”与“道”的思考、论辩、交流和融通,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元朝在完成政治统一之后,如何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实现士人精英在国家认同上的转变。
-
成汉国史高然,范双双 著,周伟洲 编本书将巴蜀成汉政权放入两晋十六国时代背景下,对流民与政府关系,社会、民族、文化的发展,外来群体与巴蜀地方豪强的斗争,巴蜀地区新旧“移民”的矛盾,巫觋文化,天师道信仰等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n突破史学研究的单一视角,借助考古学、民族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成汉王国的历史进行多视角的解读。 \n
-
艺文中的政治黄宽重 著《艺文中的政治》以南宋时代士大夫的仕宦、文学交流、人际交往为中心议题,讨论他们的文学作品及人际关系中所反映出的士人的文化生活、南宋一朝之政治发展和社会文化。全书主题分作三编,“议题编”两篇文章讨论南宋政局与社会文化之关系,“研究编”六篇文章,以楼钥、刘宰等为例讨论士人文化互动与人际网络的构建,“评述编”是作者对近年来宋代政治、社会研究的简要评述,包括对邓小南教授《祖宗之法》的评议,以及对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开拓者陶希圣的追怀。
-
大宋帝国三百年月润江南 著《大宋帝国三百年》系列小说,可以说是《宋朝那些事儿》,是宋朝粉儿的所爱哦!其中既有男生为之神往的金戈铁马(比如让宋太宗上演了“奔跑吧,皇帝”的高梁河之战)、厚黑博弈(比如“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如何巧妙整死政敌);也有女生为之痴迷的霸道帝王(比如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唯美爱情(比如契丹第一美女萧燕燕与韩德让的再续前缘)。本系列小说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从唐末农民起义到崖山海战之间三百余年中发生的历史故事,史料均源于正史。 其中既有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也有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既有帝王的开疆拓土、或明或昏,也有名臣的生平际遇、宦海沉浮。十余部连载作品、百余个登场人物、千余起历史事件,交织成一部大气磅礴的两宋历史剧。读者可从中感受到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人情百态,更可品味出中国社会千余年不变的世情冷暖与处世之道。有趣儿、有料儿、长知识!比《知否》《清平乐》《大宋宫词》还好看,一读就停不下来!
-
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詹娜 著《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辽宁民间叙事的文化透视》从新历史主义理念出发,以辽宁民间各种类型的叙事文本为关注对象,立足于民间叙事的社会记忆和历史记录功能,将民众口述史与区域史的建构相关联,全面揭示辽宁民间叙事的叙事类型、主题内容、文化内涵等区域性特征。并结合辽宁地方志及区域史等相关资料,展现民间叙事中所描述的辽宁民众的族群建构、自然生态认知、生计模式转变、信仰观念建构及家庭伦理观念等多维度日常图景及生活轨迹,揭示作为民众历史记忆、知识积累、经验传承的民间叙事,在区域文化史的建构中发挥的多种功用。《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辽宁民间叙事的文化透视》从民众底层视角对辽宁区域文化史的建构做出解说与脚注,以期为辽宁文化史提供多元视角与多声部的言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