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图集暂缺作者《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图集/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丛书》为“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展览图册。图册共分三个部分:一部分“伟大的革命”,通过20余张油画,生动再现了十月革命的场景,同时还有 “阿芙乐尔”巡洋舰的舷窗、三线步枪模型等20件反映十月革命历史的文物和10余张历史照片。第二部分“人民的纪念”,以1917-1990年间40余张宣传海报和近30件纪念性文物,展现十月革命以后人民对革命的纪念。第三部分“中苏的友谊”,以40余件文物和10余张照片,反映中苏友好的内容。
-
白话本国史吕思勉《白话本国史》全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是吕思勉先生所写的第一部通史著作。1920年12月拟定写作体例,至1923年完成全书编撰。1923年9月,《白话本国史》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发行,并一再重印,成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行量很大的一部中国通史。1931年,吕先生应商务印书馆的要求,对第三篇第一章“南宋和金朝的和战”的文字作了修改和删节,作为国难后的修订本继续发行,1935年,修订本已发行到第四版。 本次《白话本国史》的新版,以1923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为底本,参照了作者生前的修改和吕翼仁先生的校订,原书直排繁体、双行夹注,现改为横排简体、单行夹注。原书的一些讹误也作了改正,其它如惯用词、行文遣句、概念术语等,则基本未动。作者的眉批,新版以页下注的方式注明,以便读者参考。
-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所述,起自鸦片战争,止于北伐战争,将这近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分为三个段落:首段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这是列强入侵、新思想酝酿的时代;第二个段落为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这是革命势力不断发展、满清王朝最终覆灭的时代;第三个段落为民国成立到北伐战争,这是革命势力与清残余的军阀势力斗争的时代。此书可谓为一部中国近代政治通史,作者详细阐述了各个段落中国政治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史料之丰富,论述之详尽,实为其他同类书所不及。
-
中国古代史夏曾佑20世纪初,夏曾佑写《中国古代史》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有相当大的影响,开创了以新的章节体裁撰写通史的先例,成为20世纪中国史学家编写史书的主要体裁,是中国用进化论研究中国历史的一部著作。在夏曾佑之前,国内已经有人用新观点、新体裁写作新式的中国通史。但夏曾佑的《中国古代史》影响更大,在史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
中国通史陈恭禄《中国通史(上下)》是陈恭禄先生著作中影响较大的通史著作,曾被顾颉刚先生誉为“较近理想”的中国通史版本。陈恭禄先生学兼中西,这部《中国通史》提纲挈领、举重若轻,以自己的视角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疆域、人口、经济、民族、思想、宗教、艺术方方面面的繁复演变作了清晰梳理和深刻分析。 全书共60篇,70余万字,由史前写至清代,是一部持论公允、史料丰富、详略得当的中国通史著作。本书前20篇从史前写至三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已经出版,为当时高校通用教材;后40篇系根据陈恭禄先生的遗稿整理而成。
-
新华日报宣城市档案局(方志办)《新华日报记载的宣城抗战》包含了《新华日报》从创刊至新四军番号撤销期间关于宣城抗战的通讯、消息和报道,这些报道关注了作为抗战前线的宣城,中日两军拉锯战斗的过程。全书按时间排序,对每份报纸原件中报道宣城抗战的相关消息放大影印,较好地保持了历史资料的原貌,可以作为宣城地方史研究、地情研究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参考资料。
-
明清徽州妇女贞节资料选编张健 著清代徽州学者赵吉士说:“新安节烈多,一邑当他省之半。”明代徽州方志记载妇女贞节资料达750人,清代徽州方志达7200人。《明清徽州妇女贞节资料选编》将分散在各种文献(如方志、家谱、集部等)中的明清徽州妇女贞节资料梳理出来,按类别汇集。以便相关学者全面具体了解徽州妇女生活状态,深化对明清徽州妇女的学术研究。
-
启航南湖革命纪念馆南湖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并将其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启航:红船精神永放光芒》以南湖革命纪念馆展览解说词及馆藏图片为主要内容,呈现了红船精神的历史渊源,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过程,展现了中国人民奋勇抗争的精彩画面,是一部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的红船精神普及读物,对于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传承和践行红船精神,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日军侵华图集《近代史资料》编辑部《日军侵华图集》有2000多图片及简单说明文字,大部分图片未在中国发表过。图片时间跨度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包括了日军侵略中国的一些重大事件和战争过程,是日军侵华的铁证。《日军侵华图集》分为六编,第一编反映甲午之战、庚子出兵、侵占胶州等近代日本的侵华战争,第二编反映日本从制造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之前的局部侵华战争,第三编反映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第四编反映了相持阶段的攻防,第五编反映日军的空袭与扫荡,第六编反映的是日军战败投降,并附有侵华战争中的重要人物简介(包括天皇、内阁总理大臣、外务大臣、陆海军将领)。
-
大宋天子秦俊宋神宗毕生的精力,大都用于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他力排众议,启用了王安石等一批雄才大略的改革家,但由于司马光、韩琦等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他的王朝,更加衰落。他的失败,不单单因为保守派的反对,他自己也有很大责任。 一,用人不当,一些有才无德之人,比如吕惠卿、蔡确之流,高居庙堂。 二,干预过多,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三,玩弄帝王权术,为了防止变法派坐大,不时向保守派示好,弄得变法派里外不是人。 四,为了加强统治,抛开宰相,动不动就内降一诏,甚而,还搞了一个“乌台诗案”,开文字狱之先河,为北宋的灭亡种下祸根。 变法虽然失败了,也有所得。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较之他为帝之前,都有了长足的增长和提高。 变法是一场没有金戈铁马,但胜过金戈铁马的战场,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君子与小人,或明或暗,斗得你死我活。文人骚客的卷入,使这场斗争又多了一些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