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中国文化史简编滕永青,肖潇 著《中国文化史简编(英文版)》作者长年从事高等职业教育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工作。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对职教学生语言学习特点的把握,作者编著了这部书籍,通过采用学生所乐意接受的形式,以用英语讲述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方式,促使学生更多地掌握和熟悉英语语言的内在规律和语法现象,增加词汇量累积,加强短语表述习惯。《中国文化史简编(英文版)》的撰写是作者多年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指导成功实践的总结。作者在出色完成了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投入时间和精力,持之以恒,数年磨砺,完成了这项任务。
-
当代中国文化史探微欧阳雪梅 编本书为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论文合集,共收录6位学者的26篇文章,内容涉及自1949年建国至2019年中国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如文艺政策的变化,宣传工作的变迁,文化产业的建设,文化体制的改革以及新兴媒体在内外传播方面的作用和功绩等,从中可看出中国文化发展之迅猛,能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情况,也可提升民众的文化自信。
-
燕赵文化研究河北大学文学院 著《燕赵文化研究》由河北大学文学院主办。本刊在服务河北大学“燕赵文化学科群”建设的基础上,秉承校训“实事求是”之精神,推动燕赵地域文化研究,进而弘扬和发展燕赵传统文化精神,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雄安新区文化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智力及精神支持。作为文学院主办的刊物,本刊将以文学等人文学科研究为基础,开设地域文化研究、域外博览、语言研究、莲池书苑、名家访谈等栏目,重点刊登体现燕赵地域文化研究新成果和反映燕赵传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的学术论文、报告、评论、随笔和访谈录等。此外,本刊计划不定期期发表具有相当学术分量的长篇论文或学术访谈(2—4万字),以满足部分作者的学术需求,并使之成为本刊特色之一。《燕赵文化研究》将采用责任编辑初审、外部专家评审、学术委员会会审的评审机制,严格把关学术质量和政治内容。
-
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三编梁景和 编中国本土萌生的社会文化史从1988年至2018年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三编》是对2015年至2018年四年间其发展状态的一个关注,主要视点仍然聚焦于理论与方法、书序与书评、学术综述等三个部分。中国社会文化史的学术视野、路向和学术志趣多种多样,而中国本土萌生的社会文化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希望这一部分的努力与前行,能为中国社会文化史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
西方文化中的两希传统杨慧 著西方文化中的两希传统指的是希腊传统、希伯来传统。两种传统有着明显的异质性——耶路撒冷和雅典之争进行了两千多年,但两种传统又有着显而易见的交融,基督教神学就是明证。其中希腊传统又分为希腊神话传统、希腊哲学传统。这两种传统也是相互冲突,柏拉图的“诗哲之争”就是这种冲突的结果。希伯来传统又分为旧约传统和新约传统。这两种传统的互文性和差异性也是众所周知的。西方文化的精髓就在这样一些张力中彰显。本书选取了两种传统中的一些有趣的话题,将其做一种文学的、哲学的、文化的阐释,旨在深入探讨两希传统的特质,开拓读者的视野,对西方文化的源头有更清晰的了解。
-
帆船史杨槱 著本书旨在宣扬帆船文化和海洋文化,对世界各地区帆船的特点、发展过程、著名的航海业绩与海上战斗以及有关的著名人物等都做了简明扼要的叙述。本书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对历史上的一些疑点,去伪存真,寻求实情。因为只有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才能“古为今用”,并为今后的发展找到正确的方向。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并加以发扬光大,是战胜竞争对手的不二法门。这在船舶、航运和海军的发展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与国内外同类书籍相比,本书的内容比较全面,系统性也较强。全书较为详实地介绍了东方国家的帆船和航海发展情况。西方著作很少谈到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和“南岛语人的航海伟绩”等,本书都有所介绍。
-
轮船史杨槱 著本书是由我国著名科技史学者、中科院院士杨槱教授继《帆船史》后的又一本船史图书。杨槱教授长期从事船舶的生产、教育和研究工作。同时他更以其求真务实的精神,致力于中国和外国船舶史的研究。本书以简练的笔法,扼要地叙述了蒸汽机船、铁船、邮船、商船、渔船、游艇、军用舰艇和工程船舶等各种轮船的发展过程,以期读者能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有关船舶和海洋的丰富的知识,并使读者对一些事物,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是一本科学性较强的科普读物。
-
虞山派与明末清初的学风周小艳 著明清两代的学风大相径庭,明代学风偏于蹈空,而清代学风偏于核实。两种学风路径的转变绝非一日而蹴,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明末清初之学风,恰处于两种学风的转变当口,既因袭了宋明理学重义理的学风特点,又呈现出宋明学风空疏之批判。于承继的层面上来说,明末清初之学风处于宋元理学与清代考据学的转折点,其既不似宋明理学之纯讲义理,又不似清代考据学之为考据而考据,而是在继承义理的精神层面上融入考证的元素,使义理与考据相结合。于批判的层面上说,明末清初之学风“在对于宋明理学一大反动。”虞山派领袖钱谦益作为明末清初文坛执牛耳者,在经学、史学、诗学、佛学等方面皆卓有建树,其“通经汲古”经史一体、博综、致用等学术主张反映出明末清初以“批判”和“承续”为特征的学风趋向,蹈空而务实。以钱谦益为首的常熟学人或“反经”以求真,扫除空谈之依据;或以藏书为手段,破除空疏之习气;或以训诂为工具,清除荒谬之根抵;或以辨伪为方法,澄清对经典之误读;或以史学为根据,而推之当世之务,为学风的扭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在学术一体化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对“六经皆史”“经经纬史”“诗史互证”的解读,使经学、史学、诗学、文章学等学术门类在经学的统范之下,四位一体于经世思潮之中。不仅打通了学术门类之间的壁垒,使各个学术门类互为文献,互为研究方法,并将所有学科统一于传道解经的大的历史范畴之中,赋予经世致用的历史功效,极大地提高了经学之外其他学科门类的经世致用之功效,以在整个学术范围内扭转学风和时局。其次,关于经、史、诗、文等学科门类关系之界定,既充分认识到了各学科在明道经世下的相通处,利于打通学科壁垒使其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又充分肯定了各学科自身的独特价值,在经学大的审美标准下,又在每个学科内部树立典范和榜样。最后,常熟派在学风改革运运动中,结合邑地丰富的藏书,通过学术风气与藏书文化因果互动,在围绕着藏书而进行的学术实践中,不仅为自己乃至他人治学研讨学问提供书资,且在治学的过程中带来新的学术增长点,开版本学、目录学、校雠学、考据学等风气之先,为新兴学术门类的创立肇其端始。亦不忘提携后进,以藏书与己著授之他人,迥然高于敝帚自珍、相倾相轧之流风。
-
中国风景喜龙仁 著,苏清茂 译本书为喜龙仁教授存世著作中限量发行的作品,在中国大陆尚未出版。书中收录喜龙仁教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两度旅华期间于我国南北各地所摄名胜古迹照片157幅,其史料价值毋庸赘言。全书侧重于景观而非单纯意义上的文物古迹(学术),故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风景照乃至风俗照,以摄录题材之丰富,涉及地域之广泛而论,于作者的等身著作中可谓独树一帜。
-
明代文人结社研究李玉栓 著文人结社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自魏晋萌芽以来一直是文人士子的重要活动方式,直至当代社会仍然极其活跃。明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结社的鼎盛时期,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巨、种类之繁皆居历代之冠,且与政治党争、八股选文、讲学思潮、文学流派、宗教风气等都有着密切关联,因而成为考察明代社会和历史文化的重要切入口之一。本书从结社兴盛的社会背景、时间与空间的分布特点、主要的社事类型、全国各地的结社活动以及结社在文学流派发展中的作用等多个视角,对明代文人结社进行系统性观照,并尝试对文人结社的定义、形态、类型、要素等予以学理性探讨,以期为推进明代文人结社乃至中国古代文人结社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