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报告王文静 杜霞 张翠平 谢秋葵 著本书为年度报告,主要针对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如何传承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脉这一重大现实问题,《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报告2020》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角度,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和独特的育人机制;全面梳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系统解读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现时代的重大政策、新理论成果和现实热点问题;同时也将持续关注教育实践领域的优秀案例,积极探索中华文化教育在育人模式、课程建设、师资培育等方面的典型经验。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化教育研究院主持编撰,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展开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总报告、分报告、特别关注、案例。
-
魔法、节日、动植物[英] 莫尼卡-玛丽亚·斯塔佩尔贝里 著,周正东 译在阅读世界史类作品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如圣诞节、圣枝主日等节日,会看到君主因为某种传统或迷信而做出奇怪的决定,会发现某些特定的动物被赋予神性从而成为常用的图腾,这些现象背后其实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在日常生活中,即便不专门去过西方传统节日,我们也知道一些相关传统,如万圣节时孩子们要挨家挨户去要糖果,圣诞节时会准备圣诞树。我们会讨论诞生石,会说情侣或夫妻之间有“七年之痒”,会在结婚时穿上洁白的婚纱,会觉得蓝色更适合男孩。还有一些不太容易意识到的现象,如薪水(salary)这个单词的词根其实与“盐”(salt)有关,表示右侧(right)的单词刚刚好也是表示“正确”的单词(相对来说在各种文化中“左”的意义都不太好),但我们并不一定了解更深层次的原因,而这本书能够告诉我们一些奇异文化传统的历史渊源。若脱离西方传统去了解西方历史,则难免有一知半解的感觉。莫妮卡-玛丽亚??斯塔佩尔贝里带我们追溯了西方国家的文化史,从根源上解读了西方国家为什么会特别重视某些节日,宫廷中的纷争背后有什么传统迷思在作祟,古希腊、古罗马及维京时代的信仰和传统如何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西方文化,金羊毛骑士团因何得名,君主故去后为何将心脏运回出生地,等等。这本书可以作为世界史爱好者的文化导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部世界史读者和研究者都需要的西方历史注解集。
-
守昧肖云儒 著肖云儒先生的文化评论总是穿过纷繁复杂的事实和现象的表层,上升到社会的民众生存、历史实践和文化创造领域里去,体现出一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和人格力量。 本书是收入肖云儒文集“云儒文汇”中的文化论文选集。他的评论文章充满对历史和生活审视的胆识和勇气,显示了一个理论家应对纷繁的社会变革和复杂的文学现象的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
喀尔喀历史地理研究那顺达来 著本论著就清代喀尔喀历史地理内容,以《蒙古游牧记》作为底稿,研究喀尔喀蒙古四部八十六旗历史地理相关问题。全书以“一旗一图”的形式、“以图校稿”的方法,以旗为单位,依《蒙古游牧记》的撰写顺序,与清代喀尔喀蒙古《游牧图》相比较,对喀尔喀诸旗进行历史地理学、地名学、文献学、历史地图学方面的研究。通过文献地名的考证、拉丁文转写、汉语地名蒙古复原的形式指出地名讹误的同时标以正确读音。论著提出了与世界是侧方向相差45°左右的“蒙古地区区位方向”,并以这些文化认知,对清代喀尔喀蒙古旗名、方位、方向、地名、边界的讹误记载进行纠正400余处。
-
宫崎市定史学方法论王广生 著宫崎市定(MiyazakiIchisada)是20世纪国际汉学(中国学)界**代表性的学者之一,是日本东洋史学“京都学派”在内藤湖南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和权威,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其研究横跨“二战”前后五十余年,典型地反映了日本中国史研究领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方法论的继承与变化。通观中日学界,目前对此关注和研究仍显不足,尤其是对其学术思想和方法论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本书在日本中国学研究的视域中,基于原典实证和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路径,辨析宫崎市定史学方法论体系内部构成,在内藤湖南中国史研究的整体比照中,考察宫崎史学的整体史学观念,审视其对中国文化的具体判断与认知,以彰显其研究的内在思路与特色;与此同时,本书还尝试从其学术思想的渊源与谱系即外部的视野出发,辨析宫崎市定学术研究在具体文化语境之中的个性与共性,进而阐发宫崎市定研究对于我国当下学术构建的启示与意义。
-
罗马尼亚现代文化史[罗马尼亚] 格里戈雷·杰奥尔久 著,董希骁 译《罗马尼亚现代文化史》是在外研社2016年出版的同名图书基础上修订而成,增加了社会主义时期的罗马尼亚文化概况及罗马尼亚融入欧盟时期的文化议题,并更新了文献与附录。该书重建了罗马尼亚现代化进程曾走过的曲折复杂的道路,对一些引导罗马尼亚文化走向的主要思想、重大主题、标志性人物给予了重点关注,并将这些要素与欧洲的思想和文艺运动紧密联系。
-
布尔乔亚经验1[美] 彼得·盖伊(Peter Gay) 著,赵勇 译本书对从19世纪2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和美国布尔乔亚的感官生活进行了全景式研究。在这一段时间中,西方文化经历了不可逆转的、常常是痛苦的根本变迁。布尔乔亚求爱的方式和教育的理想、对女性的描绘和建筑的品味,还有其他诸多的文化特性,都发生了重大转型。全书梳理并引用了一系列丰富的一手资料,如大量布尔乔亚的日记和书信、小说中的情爱段落,以及绘画等,试图重现19世纪布尔乔亚文化的矛盾冲突。
-
中国书写祝勇 编《中国书写:紫禁城六百年》集结了书写紫禁城的灿烂文字,由中国新散文领军人物祝勇精心编选。汇聚集中了郑欣淼、扬之水、李洁非、张宏杰等二十余位专家学者的精彩篇章,以“建筑春秋”“国家宝藏”“两朝烟雨”“百年历程”四辑,从历史源流、建筑特色、故宫宝藏、政权故事等多角度,呈现出故宫文化独一无二的深厚内涵,让读者再次走进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皇家宫殿,感受文明之留痕……
-
向前的记忆吴天 著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现场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舞台化的动作,这些经典动作背后与政治相关的审美秩序也油然而生。其中,弓步前跨、铁拳紧握、曲臂横置于胸前的“向前冲”流传甚为广泛。这些迅猛阳刚、大开大阖的动作启发大批革命群众自由地组合、创造,以肉身塑造的类似江山或浪潮的集体造型,妙趣横生。并且在改革开放后,向前冲等动作仍屡次出现在不同语境、立场、身份的文艺作品和日常生活的仪式化场面中,成为某种时代精神的注脚和经典化的身体语言。任何能被称为经典的事物,其内部的构成都不简单。在本书中,您将看到晚清以来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的种种努力终究流溢充盈成身体的故事。在中国迈向现代性意义的文明转型过程中,社会理想、军事制度、尚武精神、民间艺术的改造等要素汇集在现代中国人的身体意识中。当重新被召唤出来的沉重而雄浑的肉身点滴浇灌着舞台与图像,凝固在动作里的是中国人面对屈辱历史的斗争经验和建设未来理想世界的秩序想象。这些历史的经验、个体的经验共同组成了“向前的记忆”。疑问随之而来,我们该如何回望并不久远的过往?
-
西方文化史徐新 著《西方文化史(第三版)》系统介绍西方文化。 西方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社会,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整合形成的。它的文化既表现出一致性,又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彩性。本书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它的形成,它的发展,它的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其内容包括组成西方文化源头的希腊理性和艺术、希伯来宗教、罗马法律,以及汇合成西方文化之流的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现代主义、后现代……本书在较为完整地展示西方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的同时,特别注意凸现贯穿其中推动西方文明进程、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运动和成就。西方文化的重要方面如历史、社会形态、思想(如哲学思想、文艺思潮、文艺理论等)、影响社会发展的科学成就、与文学密切关联和相互影响的艺术等无不包含其中。阅读本书无疑将扩大视野,有助于对西方世界的了解。特别的视野、高度的概括、独特的评说构成了《西方文化史》的基本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