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中国戏剧文化百年史胡志毅 著本书总结一百年来中国戏剧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兼及总结中国政法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分别从五四时代的民主与科学,二三十年代的革命与自由,三四十年代的民族与民主,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理想与斗争,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的改革与开放,九十年代到新世纪的多元与发展等六个阶段进行分析和阐释。
-
中国思想文化百年史王勇 著本书总结一百年来中国思想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兼及总结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分别从五四时代的民主与科学,二三十年代的革命与自由,三四十年代的民族与民主,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理想与斗争,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的改革与开放,九十年代到新世纪的多元与发展等六个方面。
-
中国音乐文化百年史陆正兰,张明明 著本书总结一百年来中国音乐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兼及总结中国政法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分别从五四时代的民主与科学,二三十年代的革命与自由,三四十年代的民族与民主,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理想与斗争,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的改革与开放,九十年代到新世纪的多元与发展等六个阶段进行分析和阐释。
-
中国电影文化百年史朱寿桐,王小波 著本书总结一百年来中国电影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兼及总结中国政法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分别从五四时代的民主与科学,二三十年代的革命与自由,三四十年代的民族与民主,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理想与斗争,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的改革与开放,九十年代到新世纪的多元与发展等六个阶段进行分析和阐释。
-
中国政法文化百年史张学谦 著本书总结一百年来中国政法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兼及总结中国政法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分别从五四时代的民主与科学,二三十年代的革命与自由,三四十年代的民族与民主,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理想与斗争,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的改革与开放,九十年代到新世纪的多元与发展等六个阶段进行分析和阐释。
-
融汇亲和的京味文化王旭 著,沈湘平,杨志 编现代化与全球化的“魅影”逐步介入寻常百姓家,正因文化的日趋多元性和复杂性,衍生出诸多根源于文化基准之上的社会问题。在地区文化认同度与特色性逐步降低的今天,如何书写每个人曾经体认和经历的原乡故事与生活回忆并科学地提升总结,是当代中国文化参与者、创造者与从业者需要关切的重要层面。京味作为北京文化中具生命力的特质,对当下北京的发展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无疑是一个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兼备的时代命题。人们对于原乡与过去的怀旧,是一个可持续性与富有变化的心理状态。而对于北京人来说,京味恰恰弥补了在现代化与全球化交织状态下所面临的一些精神空虚与手足无措。尽管目前一些京味文学对于过去的描写不见得那么真实与合理,缺乏择取而全盘肯定,存在着不少问题,或日有一种“乡愿”气息,但这其实也深刻反映了社会各界对于京味要素的多重挖掘与文化价值有了重新的评估和多方向的源流寻根。京味的形成既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一个文化过程,这就意味着京味不仅与历史事实不可割离,而且与各色文学创作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京味的“万花筒与西洋镜”。历史是一个京味的显微镜,虽然不一定能够见微知著,但是可以探寻出京味的底色与风韵。京味又是历史的折射镜,尽管近代中国历史所投射的图谱带光怪陆离,但是京味仍然突出了历史的文化主线与演进特征。历史与文化两种图景与旋律不断叠加,就是现代京味文化一种别样的沉淀与镜像。此种“京味”,是一个共享开放的文化体系,可以品尝,可以感悟,可以触摸,也可以书写。作为个体的“我”确实不是一个北京人,也不属于宽泛意义上的“北漂”与“追梦者”,没有“土著”的珍贵回忆,也.缺失一种日常观察的涓滴印象。只是,试图从“他者的眼光”与“历史的光影”之中,对于自我理解的北京文化,做一个长时段的勾勒和描述,在创作层面应该是有某种平等性的。这本小书立足于百年来京味文化的全景扫描,是在前人丰厚记录和研究基础之上进行的一个关于北京文化的新思考与再整合。不过,当然仅仅是一个初步尝试。在复杂纷繁的文化脉络建构与描摹中,虽有多种论著珠玉在前,但依旧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希望读者予以纠正、批评和补充。
-
中国人文小史叶鋆生 著我国由象形文字所进化而成市的绘画,渐次发达,在尧舜时代,已于衣服上附着其模样。张骞始入西域,由安息国带回葡萄和石榴,汉代天马葡萄镜的模样,即由那里变化而来。
-
苏州年鉴苏州年鉴编纂委员会 编一、《苏州年鉴》是由苏州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大型地方综合性年刊,旨在逐年全面、系统地记载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为社会各界了解苏州、研究苏州、建设苏州提供基本资料。二、《苏州年鉴》创刊于1983年,每年出版一卷,具体编纂工作由苏州市档案局承担。从2017年起,具体编纂工作由苏州市档案局、苏州市档案馆和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共同承担。《苏州年鉴(2019)》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记载了2018年苏州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各行各业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就,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进行的新探索。三、《苏州年鉴(2019)》采用分类编辑法,全书主体内容分为篇目、类目、分目、条目4个层次。条目为记载的基本层次,其标题用黑体字加【】表示。全书共设12个篇目、61个类目(含统计资料、索引)、298个分目、1668个条目(资料)。另有卷首新闻照片85张、随文照片110张、表格121张。四、《苏州年鉴(2019)》在保持框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做了以下主要结构和内容调整,以符合科学分类要求及体现年度特色。1.“专辑”篇中专设年度特色类目“改革开放40年的苏州”“‘331’整治火灾隐患专项行动”。2.“政治”篇中增设“纪检监察”类目。“人民团体”类目改为“群众团体”类目。3.“县级市(区)概况”篇改为“县级市(区)概览”篇。五、《苏州年鉴(2019)》除卷首设置“聚焦苏州”专栏以及“年度亮点”“苏州骄傲”“现代产业名城”“创新创业名城”“美丽宜居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图片专辑外,还特设“回望苏州解放”“苏州城市综合实力”图片专辑,以突出年度特色和地方特色。六、《苏州年鉴(2019)》的条目内容由市各部门(单位)、部省属在苏州单位和各县级市(区)专人撰写并经其主管领导审核。书内涉及的主要数据以《苏州统计年鉴(2019)》为准,但个别数据由于统计口径和方法不同而有些许差异,请读者在引用时加以注意。全书中提及的“增长”或“下降”数据,除非特殊说明外,均指“比上年增长”或“比上年下降”数据。七、《苏州年鉴(2019)》的单位名称首次出现时用全称,再次出现时用简称,以此类推;缩略语首次出现时一般均有注解,再次出现时不再注解,以此类推。
-
中古士人流迁与南北文化传播王永平 著《中古士人流迁与南北文化传播》以汉唐之间为中心,分别考叙了两汉时期、汉末、孙吴与蜀汉时期、两晋之际、南北朝和隋唐之际士人群体的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史实,通过对该领域有重要影响的重大事件、人物、群体的专案研究,力图大体勾勒出一条南北文化“互动”的线索。
-
汉唐历史文化论稿赵文润 著《汉唐历史文化论稿》选编了作者有关中古史研究的学术论文40篇,涉及汉魏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政治事件以及经济制度和文化交流等问题。这些论文缜密周详,创见颇多,是作者发表过的百余篇论文中的力作,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反响,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深入研究中古中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