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近代史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近代史资料》自创刊以来,坚持以为近现代史学术研究与教学服务为宗旨的办刊方针,并不断开拓发掘近代史研究薄弱领域的资料,主要刊出1840—1949年中国近代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民俗风情、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史料,其中有档案、函电、日记、著述稿本、回忆录、访问记、调查报告、照片、拓片等原始资料,还有年表、统计表及资料考证著作,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的外文资料的译文。 本期为总117号,主要有李鸿章未刊书札四通、俊明两等小学堂章程、中国海关《十年报告》选译(1902—1911)——教育改革史料、扬州辛亥吟、丁文江年谱(续一)等资料。
-
中国近代史八种吕思勉 著吕先生长期从事文史教育和研究工作。一九○五年起开始任教,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一九○七年)、常州府中学堂(一九○七年至一九○九年)、南通国文专修科(一九一○年至一九一一年)、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一四年)等学校任教。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九年,先后在上活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其后,又在潘扬高等师范学校(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二年)、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五年)、上海滬江大学(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六年)、上海光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其中,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最久,从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五一年,一直在该校任教授兼历史系系主任,並一度担任该校代校辰。一九五一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光华大学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吕先生遂入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吕先生是教学与研究相互推动的模范,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从沉沦到荣光李继锋 著《从沉沦到荣光: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作者长期从事中国现代史和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搜集了大量宝贵而罕见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以此为基础,撰成这本编年体的宏篇钜制,目的就是摒除以往对抗日战争模糊不清甚至人为扭曲的认识,全面而形象地呈现那段血与火的过去。抗日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国民众却始终无法忘怀。原因之一是那段为民族生存而战的历史太过血腥和惨烈,注定要铭刻在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心底;原因之二是侵略者面对中华民族的大度,却始终不肯为此真心忏悔和深刻反省;原因之三是那场横亘于中国现代史上的战争,由于搀杂了民族内部的恩怨,至今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史实未能披露于世人面前。 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抗日战争发生的年代渐行渐远,战争的残酷不免淡化,战争的史实逐渐缺失,战争的面目已经模糊,因此真实而全景式地反映抗日战争,就成了历史学家的当务之急。
-
话说民国韩文宁,刘晓宁 著凤凰出版社图文本《话说民国》(上下册)开创了国内民国史类图书的先河。两位资深的民国史研究者力图真实刻录民国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少有主观评价之语,多以真实感人的历史细节呈现。对待民国人物,无论功过是非,皆秉笔直书,并大量吸收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新披露的史料,诸如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室最新开放的《蒋介石日记》及宋子文档案,告诉读者历史真相中他们的人生轨迹。全书近200个篇目,勾勒了自1912年孙中山南京就职至1949年蒋介石黯然离别大陆的民国历史,按年代铺排,对民国的历史进行了一次有意味的梳理和回味。一系列湮没在历史烟尘中的人和事,在作者儒雅温润的笔墨中重获生命。以编年体的方式铺展,以故事的形式叙述。标题与导语结合,标题以点晴之笔,瞬间打动读者;导语带出悬念,引人入胜。编排匠心独运,在一般图文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特殊元素:大幅彩插,充满气势,极具冲击力;小幅照片,清新可人,有余韵绕梁之意;页内补白,策应正文,增加阅读兴趣,延长阅读效果。装帧更具视觉冲击力,以民国蓝为基调,采用夹层书袋式,通过使用特殊纸质凸显民国的质感和旧感;汇聚了1600余幅老照片,其中不少为读者所稀见。
-
花随人圣庵摭忆黄濬 著,李吉奎 整理《近代史料笔记丛刊》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华书局规划的大型史料丛刊之一种。限于当时条件,《近代史料笔记丛刊》只出版了少数品种,后归入《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中。随着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逐步深入,近代史料的整理亟待加强,为满足学术界研究之急需,为更广大的文史爱好者了解和认识中国近世社会的真实面貌,《近代史料笔记丛刊》现予以恢复出版。恢复出版后的《近代史料笔记丛刊》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做出适当调整:一、所收史料的时间断限,上至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二、考虑到近代史料的丰富多彩,本丛刊除收录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笔记之外,对于确能反映当时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真实情况的随笔、日记、年谱及其他原始资料,亦予以选择性的辑录。三、本丛刊所收史料,以一种或数种为一册,尽量保持其原貌,在每种史料前,均由整理者撰写说明文字一则,指明史料来源、版本情况及内容提要。四、本丛刊所收史料无分段和标点者,均由整理者按文意分段,并施加标点;原著明显错误予以径改;残缺字以口代之,错字、别字、衍字(文)、文字颠倒,改正处加[ ];佚文增补文字加【】,以示区别。五、为方便使用,整理者对史料中出现的纪事异同、文字具有特殊含义者,均加简注。
-
留法纪事周永珍 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史重要的一章,但有关勤工俭学的资料出版甚少,且多数为老报纸消息汇集,原始资料面世者鲜见。《留法纪事:20世纪初中国留法史料辑录》作者历经十余年,搜寻得中法两国的有关档案、文物、照片及留法者的回忆文稿等诸多罕见资料,并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予以核实辨误,汇集成此书,为读者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对深入了解这段历史,将多所助益。
-
民国那些奇案富杰本书内容包括:暗战:莫以乘车轻戴笠;独霸:渐见冷锋迎陕路;狷介:立国武夫有铮骨;间谍:乱世刀下红颜逝;骄横:血溅佛堂惊魂散;玉碎:一缕香魂幽幽去;成仁:出师未捷身先死;闯荡:一马平川终无憾;无归:可惜终负少年头;浮沉:身陷是非空遗恨;冲锋:豪情万太毁誉殊;周折:沧桑历尽晚风清;苦魂:沉湖弃世解尘埃;殇灭:尔曹身与名俱损。暗战:莫以乘车轻戴笠1946年3月17日,国民党军统局局长、大特务戴笠,乘222号专机由青岛飞往南京。谁知途中南京上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不停,与地面联系劝他另降机场。戴笠不得已命令转飞上海,可上海仍然下着大雨,无法降落,飞机又改飞徐州降落,之后撞上岱山,机上人员全部死亡。戴笠死了,国民党上层官员暗中拍手叫好。从最新解密的国民党档案中得知,戴笠之死并非单纯的坠机事件,疑是谋杀。风云一时的大特务戴笠,也因此走进了历史谜案。那么以残酷无清著称,并号称“蒋介石的配剑”、“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最神秘人物”的戴笠,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物?他究竟是被人暗杀还是坠机而死的呢?……
-
近代中国学术思想桑兵,张凯,於梅舫 编桑兵教授执教至今,一直开设中国近代学术史或学术思想史课程。近几年来,又在香港、台湾的多所大学,继续讲授此课程。讲授此课面临的难题,就是没有好的相应的参考书,。为此,感到有必要编选一本前贤相关文章的汇集,作为教科书使用,以解决学生找书难和不会找的问题,同时可以提供一个如何看待学问和历史的范例,去除成见,探求本意。 《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即为适应当今高校研究生教学而选编的教材或资料书。编者旨在选录一些近代有代表性的著名学者关于学术发展渊源脉络的重要论文,为后进指点治学门径,以便学习揣摩。选入本书有关近代学术思想史文章共34篇,如章太炎《今古文辨义》、梁启超《新史学》、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冯友兰《哲学在当代中国》,等等。
-
西潮蒋梦麟 著本书记录了1842年至1941年中国的百年历史,前半段是作者亲闻的,后半段是作者亲历的。蒋梦麟先生的人生历程(童年私塾、新式教育、留学美国、报效祖国)与激荡的百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建立在作者深厚学养上的精辟反思熔于一炉,历历如在眼前。用作者的话说,本书“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也有点像近代史”。这样的“近代史”比教科书上的近代史要丰富得多,有趣得多,深入人心得多。
-
战时日军对山西社会生态之破坏岳谦厚 著《战时日军对山西社会生态之破坏》不限于从表层上描述日本的侵华暴行,而以“社会生态”为角度,通过大量数据的统计及量化分析,从深层上挖掘战争之直接损失、战争之间接损失、战争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应时性影响以及对战后社会发展的隐形性、历时性或长效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