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历史转折中的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余伯流 著从1933年1月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在江西中央苏区共事相识,历经反“围剿”、长征、延安风云,到1943年3月中央领导集体更换,张闻天不再担任中央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出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三人在政治上合作共事整整十年之久。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风云激荡的重要时期,一段难以忘却的峥嵘岁月。 本书恢复和重现了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本来面貌,充分揭示毛、张、周在合作中各自的伟人风范、人格魅力和心路历程。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指导汤奇学 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指导》所说的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至当代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中国人民不甘沉沦,不折不挠英勇奋斗,获得独立,并重新走上繁荣富强之路的历程。这是一部使人警醒,催人奋进的历史。这也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经过艰难曲折,必然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无疑会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历史观。
-
现代中国陈平原《现代中国(第11辑)》收录的文章,除了赵园、夏晓虹、梅家玲、沈国威等大作值得期待外,主体部分是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文学史视野中的‘大众传媒”’学术研讨会(2008年6月13日)的专题论文或发言整理稿。除了收录在此的十三则长短文章外,《现代中国》涉及的话题,集中在大众传媒对于文学生产的“赞助”与“限制”,尤其是其间所呈现的政治权力、文化资本、编辑策略、审美意识、文人集团、读者趣味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左翼/右翼、京派/海派、学界/文坛、作家/书局等让人眼花缭乱的纠葛,还有城市与乡村、经典与大众、主流与边缘、记忆与遗忘等之此消彼长;所有这些,都值得学界认真辨析。
-
旧日影像(英)何伯英 著;张关林 译《旧日影像》用旧照片去展示中国的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义和团”、“通商口岸”等,对过去大多数只停留在文字层面的读者来说,都是新颖的。本书收集的文献和景观照、肖像照和照片明信片,全部来自上海、伦敦、巴黎和波士顿的私人收藏、档案馆和图书馆。著名摄影师如约翰•汤姆森和菲利斯•比特等所拍摄的照片主题广泛,有军事题材的也有北京全景•以及中国的娼妓和罪犯。这些动人的照片配有引人的历史描述,而摄影的发明正好与西方入侵中国同步。虽然那些迷人的“中国风格”夹杂着观赏者的文化偏见,可是从中衍生了极丰富的文本与形象互动,不仅使中国史专家和学摄影的学生耳目一新,普通读者也将获益匪浅。
-
日伪统治时期的华北农村王士花 著8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算不了什么,但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8年,对于深受日本侵略、经历抗战艰辛的所有中国人而言,却是永世难忘的。全书共分六章,分别从政治结构与农村基层权力组织、粮食生产与流通、棉花生产与流通、合作社、经济封锁、文化教育等方面,具体阐述日伪在华北沦陷区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统治政策及其计划与实施状况,揭示日本政治上“以华制华”、经济上“以战养战”政策在华北农村的具体表现,分析华北农村经济与农民生活由此发生的变化及日本入侵后华北农村居民的生存空间和生活境遇,展示了沦陷后华北农村社会样态的主要方面。
-
温故刘瑞琳 主编《温故(3辑)(合订本)》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它以记述一个小人物生死与档案的文字,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我们需要温故,是因为我们的健忘,从温故中而知新则是我们温故的目的。从《温故》中,细心的读者都能感悟到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温故。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参考书沙健孙、李捷、龚书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参考书》是以教材章节为依据,以“章”为单位,为教师提供了完整的教学参考,主要包括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内容、参考书目、思考题等板块。全书为教师充分理解、把握教材的内容提供有益的帮助,为教师备课、教学服务提供科学、实用的教学思路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质量、扩大教师知识视野、充实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
日本现存南京大屠杀史料研究程兆奇 著《日本现存南京大屠杀史料研究》通过辨析和梳理日本烬余的相关史料、特别是日本军队自己的记载,尝试从另一角度为复原南京大屠杀的本来面目尽努力。同时,《日本现存南京大屠杀史料研究》对历史进程不同于“概念”的曲折一面也略有论及。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有一种论调,认为东京审判是“胜者的审判”,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行为被歪曲丑化了;而在所有对日军的指控中,“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最大的谎言。由于日方文献在战后遭到了大规模焚毁,而日本又有人不承认事发当时中国和西方文献的客观性,使得这一观点对海外不知情的第三者,尤其是在日本民众中至今仍有影响。
-
长征历史地位和作用新探高凤林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军队进行英勇斗争的伟大史诗。在历时两年的长征中,以遵义会议为转折点,我们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把长征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取得了战略转移的重大胜利。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它不仅使党、红军和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而且为党带领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迎来了新曙光;它不仅推动了党的团结和成熟,而且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是认识和研究中国革命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金钥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长征历史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国外研究看,由于政治立场和价值观的不同,也存在着由否定长征进而否定中国革命等错误观点与倾向。所以,该研究也是捍卫长征历史尊严、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的必然要求。同时,长征历史地位和作用研究有助于认识党的领导集体和领导体制形成和演变的规律,有助于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客观规律,有助于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形成、演变和发展的规律。长征研究历来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改革开放以来,长征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具有研究领域宽、认识全面、不囿于成见、勇于创新的特点和趋势,但是研究的重点极不平衡,长征历史地位和作用研究就是当前长征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已有的研究存在着研究视角不开阔、研究深度不够等缺陷,理论分析也比较薄弱。随着历史的发展,长征将愈发显出其永恒的魅力,因此,在已有长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站在历史和现实的新高度,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深人长征历史地位和作用的研究仍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本研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方法,在正确处理长征的历史性和逻辑性、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历史和现实等关系的基础上,从“六个转变和一个精神”角度分四个层次逐步深入探析长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而总结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第一章分析了长征中新的领导集体形成的必然性和历史过程,着重分析了新的领导集体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第二章进一步分析了长征在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章解析了长征的历史过程、党的策略方针的演变及其作用;第四章阐述了长征时期中共与共产国际关系的改善、独立自主原则确立的必然性及其作用;第五章在前四章的基础上概述了长征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紧迫性及其对长征和中国革命的重要作用;第六章又在前五章的基础上分析了长征对中国革命形势从低潮向高潮转变的原因、条件和具体表现;第七章揭示了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历史意义,强调新时期弘扬长征精神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长征中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不仅实现了党的领导集体和领导方式的转变,而且对长征的胜利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长征不仅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了从城市到农村的转变,在实践上也是把中国革命中心放在农村的又一成功范例,而且使我们认识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既包括农村和城市的“革命中心”问题,也包括南方和北方的“革命重心”问题,深化了对道路理论的认识,拓宽了道路理论的内涵,促使了道路理论的成熟;长征开始并初步实现了党的策略方针从革命统一战线到爱国统一战线的伟大转变,充分显示了党的先进性,由此开始了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伟大转变,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积累了宝贵经验;长征中独立自主原则的确立,促使了党的成熟,改善了与共产国际的关系,提升了党在共产国际的地位。正是在此基础上,长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开辟了道路,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奠定了组织基础、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到成熟的转折点。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长征胜利并结束了内战,保存了抗日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由国内阶级斗争的低潮转向抗日民族斗争的高潮,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J,重要基础。伟大的长征所培育的长征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升华,也是对近代中国革命精神的扬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体现,是井冈山精神之“流”和延安精神之“源”,也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与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不仅是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的不竭精神动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
红色记忆马尔康地方志办公室《红色记忆》编委会 编长征,作为人类挑战自我极限的一项伟大壮举,作为无数红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英雄史诗,今天距我们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回顾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的心灵仍然一次又一次地被她那大无畏的气魄所震撼,不得不在她那豪气冲天的革命英雄主义面前折服。检阅人类千万年的发展路径,曾经有过长征这样叹为观止的历史故事吗?回顾社会发展的历程,我们看到的是长征精神作为人类崇高品质之不可或缺的部分,已无可争议地站在了它的至高点上。面对这种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看到的只是指引众生勇往直前的明亮灯塔。《红色记忆:红军长征在四土》生动再现了70多年前红军长征经过四土地区时波澜壮阔的革命壮举。《红色记忆——红军长征在四土》中收集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十分珍贵,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70年前下的历史资料的抢救和保存,对马尔康县旅游开发中的红色旅游打造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