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中国近代会党史邵雍 著《中国近代会党史》共十章,对1840-1949年的会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阐述了天地会、哥老会、致公堂等洪帮以及清帮的历史由来和它们在中国的产生、发展及走向没落的全过程。重点介绍了会党在晚清时期的发展与沿革,以及它们在各个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作用。有较强民族意识的洪门帮会,为最终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作出过一定的贡献;而以漕运水手为最初主要成员的清帮乏善可陈,只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个别地区进行过一些正面的政治斗争。民国部分主要围绕会党与历届政府、军政当局的互动关系,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团体和人物进行个案研究,以此描画会党在民国时期的发展轨迹,说明它们必将衰亡的历史结局。本书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真相,认真反思过去。全书题材重大、内容丰富、史料确凿、把握准确,耐人回味。
-
红灯记的台前幕后沈国凡 著《红灯记的台前幕后》作者通过采访知情人,搜集了许多珍贵手稿等第一手资料,查阅了“文革”前后围绕《红灯记》的有关文件、讲话。以及关于京剧现代戏、样板戏的研究资料。详尽讲述了现代京剧《红灯记》与电影《自有后来人》、哈尔滨京剧团改编的《革命自有后来人》及现代沪剧《红灯记》的关系,真实地记录了《红灯记》的主创人员对于剧作的贡献,以及由于江青插手《红灯记》而发生的波澜和曲折。
-
重新审读五四新文化陈平原 主编全书收文25篇,分“‘五四’新文化的多元场景”、“历史大视野中的‘五四’”以及“对话与反省”三辑,各辑文章按发表时间排列,同一作者的文章放在一起。其中有对具体课题的仔细推敲,有学术思路的坦然展示,也有同行间的相互辩难。全书呈“众声喧哗”状态,同人间立场并不一致;甚至同一作者的观点,也可能前后有别。或许,这正是北大人的特点:独立思考,自由发言,勇于挑战权威,也不吝自我修正。此次入集的论文,均由作者本人提供且保留当初发言的姿态;若须修订,均加以说明。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这些论述本身,很可能也成了“五四阐释史”上重要的一环,后人可从中辨认某一特定时代的探索足迹。将同人近十年间撰写的有关“五四”的论文编辑成册,此举既是对于新文化运动的纪念,也是一种自我展示。在此意义上,附录的“作者简介”,同样值得关注。只是有一点必须说明,北大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教师,在别的学术话题上有精彩的表现、但近十年未撰有关“五四”论文者,只得暂时缺席;至于其他学科的教授,虽有相关论述,碍于体例,没有收录。
-
近代中国史纲郭廷以 著本书自公元前三世纪中国与国外的交通谈起,简述闳放昂扬之盛世,如何被历史大势扒至“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进而用十九章,七十万言的篇幅,细述偌大一个中国,如何在内外交迫的情势之下,经历了百余年的震荡、动乱及嬗变。作者悉心描摹其间中外力量之角逐、中央和地方权力之消长,及权势人物和社会精英在政治、外交等领域的种种图存在之努力,为读者提供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完整图景。本书选取的历史事件和叙述结构,看似与市面上通行的近现代史教科书出入不大,但作者旁征博引,极严谨而客观。在少数客观。在少数流露个人喜好之处,聊聊数语,又极传神。
-
重返五四现场叶曙明 著五四时代是一个永远激动人心的时代。它让人们看到,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个辉煌的时代。诸子放恣,处士横议,百家之言盈天下。主张文学改良的,主张保护国粹的,主张三纲五常的,主张个性解放的,这边要打孔家店,那边要把孔儒升格为宗教,思想的多元化,创造了众声喧哗、精彩纷呈的剧场效果。有人把它称为文学革命运动,有人把它称为新文化运动,也有人把它称为启蒙运动。这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异数,是一股偶尔漫出了河道的激流。五四运动的爆发,学生们高揭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旗帜,走上了街头,宣告回归革命时代。中国的历史,在这里与辛亥革命重新接轨,一度漫出河道的激流,也终于纳入了河道。
-
大视野下清末民初变革朱宗震 著《大视野下清末民初变革》是著名民国史家朱宗震对辛亥革命前后历史的总结性解读。正文分专题讲述了辛亥革命性质问题、微弱的新思想新文化、传统王朝的崩溃之路、士大夫转型问题、反满和群众问题、资产阶级的政治动向、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整合和现代化启动。朱先生下笔严谨,立论谨慎,用大视野反思了清末民初的动荡变局。全书附录有作者有关《大视野下清末民初变革》的学术论文《辛亥革命的动员模式和国民党失败的历史命运》和《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新探索》。
-
平津战役秘密战松植“华北王”傅作义拥有六十几万正规军和五省的广袤土地。在解放战争的决战阶段,蒋介石千方百计要“拉”他,中共也想方设法做他的工作。于是,围绕着他和他的军队,中共北平的整个地下战线马上活跃起来。尖锐复杂,动魄惊心。而毛泽东的大手笔,终于让他一步一步既艰难又痛苦但又心甘情愿地走上了中共为他设计好的和平道路。
-
红色起点·秋收起义全记录张可 著“这故事,你只有从我这里才能听到,哪本书上都没有。”毛泽东谈到秋收起义时这么说。确如毛泽东所说的,在当时的政治气侯下,这真是“只有从我这里才能听到”的故事。故事中没有后人用艺术形式渲搬夸张的场面.虽然这会使那些幼稚的年轻人听了感到惊讶,然而这才是真实的历史。追述部“霹雳一声”的秋收起义.也应从此谈起。
-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李建国《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在体例结构上采用了以专题为主、兼顾时间顺序和横向联系的写作方法,以便使重点问题能更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写作中,为了既能有较强的说服力,又不致使《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过分冗长,作者按照内容需要,根据各种数据资料制作了许多表格。为了便于查对,克服《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横向联系欠缺的问题,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末尾还附了大事简表。
-
红色起点·南昌起义全记录易宇,祥林,徐雁 著《南昌起义全记录》内容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一支军队的诞生也必然有其历史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中国共产党的军队诞生于1927年的南昌起义。南昌起义的无数艰难曲折,教育了共产党人。在奔向井冈山时,他们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都带到了井冈山,从而以集体智慧开始了人民军队的伟大剖建。正因为如此,可以说大革命的风暴孕育出南昌起义,而南昌起义又最后通向了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