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近代史学刊第五辑章开沅,严昌洪 主编本书是“近代中国社会群体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专辑,具体内容涉及:民国时期上海的中西医论争、从天津脚行制度看近代搬运业、清末武汉展览会事业的兴起及发展、近代中国抵货运动研究综述、民初新式文化群体消费思想述论等专题文章、史实考证、学术综述与书评,可供广大史学爱好者或其研究者参考使用。
-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美)杜赞奇 著,王宪明 等译着重研究20世纪初期的中国,探讨了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线性进化史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共两章,论述民族作为启蒙历史主体的理论问题;第二部分包括五个倚重文本的个案研究,是杜赞奇撰写复线历史的一系列尝试的成果,目的是要在民族进化历史的范畴和框架笼罩的阴影下闪烁出一星亮光。《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视野宏阔而不失精深,既能以全球眼光审视近现代中国历史,又能从关键之点切入,洞察细微,把握要害,融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思想文化与政治实践和政治制度筹诸多因素于一体,是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学术界“语言学转向”和美国汉学界“在中国发现历史”思潮出现以来较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之一。
-
一九四〇年代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编《一九四○年代的中国(上下卷)》讲述了1940年代的中国,可谓转折的年代。1940年代之始.中国集全国之力的抗战仍在艰苦卓绝地坚持;1940年代之中,抗战胜利的喜悦、大国崛起的憧憬与中国向何处去的追问同时弥漫在国人心间:1940年代之末,20世纪上半叶连续不断的中国革命,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集合在新民主主义旗帜下的革命胜利而暂告一段落。这10年的历史发展,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展现波澜壮阔的图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社会等等领域,以“转折”言之都不为过。而且,这10年的历史演进.还深刻地塑造了其后中国历史演进的路向,并且令后人至今仍可感受到其影响力。
-
密档中的历史刘方富 辑,本社 编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督战“剿共”的蒋介石及其随行的重要官员,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是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本书收辑了当年各大小媒体围绕此事进行的持续报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张杨兵谏并不为当时大多数人所理解,自始至终,呼吁张学良放蒋拥蒋一直是主流声音。本书涵盖从事变发生至东北军、西北军被强行改编,以及张学良被扣押、杨虎城被迫出国,从高层决策到民众反响,许多罕见鲜闻的事实,在七十余年后读来,仍然如在现场。
-
密档中的历史卢勇 辑,本社 编《卢沟桥事变》辑录了事变发生后各大小媒体的持续报道。在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到坚守北平的二十九军如何抗击日军,国民党政府如何与日方谈判,日军如何嚣张进逼,派飞机轰炸平汉铁路,持续往平津增兵运械。中日双方本土的舆论与民调,在《卢沟桥事变》中也有反映。1937年7月7日夜10时,日军在距北平十余公里的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尔后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方拒绝后,遂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一手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
密档中的历史任学亮 辑,本社 编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算起,中日战争已经过去近七十年了。这场牵动两大民族恩怨是非的历史事件,至今在心理上也依然波涌不息。如今两边都在自说自话,难以走到一种对话状态中去。究其啄因,就是走不过心里的坎。要迈过这心里的坎,可能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历史。本书是“密档中的历史”之一,特按专题选辑若干制成简编本,以飨读者。选辑的原则,是在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篇目中,选择信息最完整、线索最清晰、细节最丰富、史料最翔实者,汇成一帙,力求完整呈现专题所涉及事件的全貌。
-
北平表情(荷兰)托尔贝克 摄,张远航 编译《北平表情》镜头和文字记录下的北平面孔和民国旧事,沉滞着中国的一个个缩影。时代的脚步徘徊不定,大舞台下挣扎着无所适从的芸芸众生太监、高僧、小妾、村童、医生、小贩、学生、士兵、难民、哲人、婆婆、儿媳、农妇、女仆、童养媳、工业家、赶驼人、算命先生、摩登女郎、剧院经理、音乐教授、满洲贵族、人力车夫、幸福的恋人、迷失的女孩、舢板船上的妇女、十三岁的小丈夫、葬礼上的喇叭手……他们都背负着沉重的文化传统,每一张面孔上都刻着几千年的沧桑。在新的苦难或喜悦来临之前,他们仍要用坚韧来面对尘世的宿命。
-
亲历共和国60年陈一然 编著主要通过选取亲历者对共和国六十年历史具有重要影响事件的回忆文章,从而认识和了解共和国历史六十年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决策的来龙去脉,力争让读者从这些关键的事件中理解和感受共和国六十年发展历程的艰难和曲折、功绩和荣光,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美好的生活,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去为开创更加美好的生活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
光复会史稿谢一彪 著目前研究光复会的专著不多。胡国枢先生在《光复会与浙江辛亥革命》的专著中,主要探讨了辛亥革命前夕的浙江社会;革命思想的萌芽与成熟,浙江的辛亥革命,光复会的简史以及光复会的群英谱,该著作以浙江为中心,阐述了光复会的历史。汪林茂先生在《浙江辛亥革命史》中,着重分析了浙江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历史背景,浙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以及光复会的产生,光复会发动的皖浙起义,浙江的光复,南京的攻克,资产阶级革命的终结。对于光复会在浙江的革命活动,作了较详细的阐述。郑云山先生在4万字的浙江历史小丛书《光复会》中,简略地介绍了光复会的成立,联络会党,创办大通,组织皖浙起义,重组光复会,光复东南以及光复会解体的历史,为研究光复会的历史,疏理出清晰的线索。朱顺佐先生和李永鑫先生在《光复会》中,概述了光复会成立,皖浙起义以及光复东南的简史,阐述了光复会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哲学思想、史学思想、教育思想、新闻思想,客观地分析了光复会思想的历史局限性。所有这些著作,对我们研究光复会历史受益匪浅。
-
学问有道杨奎松 著学问有道,求仁义而已。“仁,人心也;义,人路也”。研究历史,必以人为本;学问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必定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益。现代史的研究亦如是。本书整理收录了杨奎松教授近年来见诸报刊杂志上的各种访谈、演讲文稿及专著书序。以平易亲和的文字,触及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并展示了一位卓有成就的历史学术态度和方法,包括他对历史真相的执着以求,对芸芸众生的现实关怀,对民族主义的全面反思,对人性的尊重和深度发掘。人是思想的动物,人活在现世,就应当让自己活得明白些。历史学家不仅有必要让自己明白些,而且有责任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最有助于人们理解的语言文字乃至图像形式,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和自己的思想观点,传播开来,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活得明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