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国共内战与中美关系马歇尔使华 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 译《国共内战与中美关系:马歇尔使华秘密报告》是马歇尔使华期间向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书,按照报告书的时间先后排序。马歇尔的报告,对使华期间的工作作了完整的叙述,对每一次会谈、会谈者的对话、国共双方的建议和反建议、每一事件的经过等,都有详细的记载。虽然只是对事件的演变和进程作了“客观”的叙述,但不少地方仍能流露出当时美国的真实意图,对研究内战时期的国共内战与中美关系颇具参考价值。
-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 撰,沈渭滨 导读《中国近代史》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不仅奠定了蒋廷黻在近代史领域中的学术地位,而且因其折射出他那一代受过高等教育和西潮影响的学人,在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进步时的普遍心态而受世人瞩目。《中国近代史》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全书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好读耐看。内容上没有拘泥于事件过程和细节的铺陈;方法上从总体把握演变趋势,显示了作者沉潜思辨的写作风格。
-
纸糊的民国易存安 著《纸糊的民国》属于续写民国历史大家蔡东藩先生的《中华历代通俗演义》之《民国演义》的历史文学作品,紧密结合蔡东藩先生《民国演义》中的后续历史而写出了1915—1945年的30年民国历史。本书是中国南阳作家群中知名作家易存安先生历经27年思考、精心打磨的经典之作,全书以“文学笔法”书写了30年的民国历史风云,精彩地再现了民国时代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以鲜活的历史故事,为我们讲述着“成者为王,败者寇”的历史本色。以章回体的形式,为读者讲述了民国时代风云人物的荣辱浮沉、成败得失与备受蹂躏的民族命运。
-
中国近代史冯小琹 主编,陈玲,曹国宁 副主编《中国近代史》,本书阐述了自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近代历史进程。其中着重叙述了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及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进行的种种探索和尝试。
-
中国五四时期自由主义张胜利 著中国自由主义在五四时期进入了其发展的繁荣期,这是中国自由主义从引入到发展的必然的历史逻辑;也是五四时期特殊的历史际遇的结果;杜威、罗素的来华为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五四自由主义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核心是个人主义,主要表现为易卜生主义;为了终极的目的,中国五四时期的自由主义者采取了全盘的反传统主义;对以孔教为中心的封建伦理思想进行了否定;对中国封建宗法思想进行批判;对妇女解放给予关注。对束缚个人自由的一切枷锁进行无情的抨击在于实现自由主义的宪政,而实现的路径则祈求于渐进的、改良的、非革命的手段。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与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展开了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中国五四自由主义走向了历史的歧路。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在中国走向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本书认为最基本的原因是自由主义脱离了中国现实,不能帮助中国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以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地位。
-
教案史话夏春涛 著由于东西方在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督教自唐代传人中国起,便因与中国政教礼俗的冲突而备受国人排斥,《教案史话》是中西方文化在交流和碰撞过程中所无法回避的现象。但是,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在华的传播已不属于正常的文化交流范围,而是以不平等条约为依托,在洋枪洋炮的庇护下,强行切入,从一开始就和列强对华的殖民扩张活动紧紧连在一起。夏春涛编著的《教案史话》所记述的大量确凿的史实,正向人们昭示了西方传教士究竟是如何与本国政府的“炮舰政策”密切配合,亦步亦趋,从而将中国一步一步地推向半殖民地深渊的。
-
辛亥革命百年祭朱宗震 著本书通过发掘辛亥革命时期的电报、报刊等第一手史料,真实地再现了辛亥革命的发生过程,着重探讨了民国初年辛亥革命党人对处于历史转变时刻的中国何去何从的探索及其困境,指出辛亥革命党人乃至后人均未厘清传统的王朝更替运动和向西方学习的现代化运动,从而找到了革命遭受挫折和失败的重要原因。作者进而指出,中国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才真正使中国走上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道路。
-
武汉抗战与民族复兴涂文学,邓正兵 主编武汉抗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6月至10月间,在上海、南京沦陷后,中日双方围绕保卫和争夺武汉进行的大会战。在这次会战中,日军出动30多万精锐、数百架战机、数百艘军舰,沿长江两岸向武汉攻击,国民党以两个战区100多万军队在武汉外围进行阻击。这期间蒋介石暂停了反共,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新四军和八路军游击队也在外围袭击日军配合武汉会战。中日军队围绕武汉激战4个半月,使日军付出近20万人的伤亡代价。这次会战虽然最后是国民党军队主动弃守武汉,但它成功地粉碎了目军“3个月亡华”的野心,使中日战争进八了战略相持阶段。《武汉抗战与民族复兴》(作者涂文学、邓正兵)由49篇论文组成,分别对武汉抗战的历史、意义、经过以及武汉抗战的胜利对当时整个抗日战局的影响做了论述,认为国共合作是武汉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并探讨了这次成功合作对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借鉴意义。《武汉抗战与民族复兴》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
-
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茅海建 著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然其发生、发展到最后的结局,充满着变数,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很可能就存在于那些历史的细节之中。作者由此关注其中的细节:“公车上书”的背后推手,戊戌前后的“保举”及光绪帝的态度,康有为与孙家鼐的学术与政治之争,下层官员及士绅在戊戌期间的军事与外交对策,张元济的记忆与记录,康有为移民巴西的计划及其戊戌前入京原因,康有为及其党人戊戌真奏议之补篇,康有为《我史》手稿本之考察……《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前继《戊戌变法史事考》,作者在结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着力于史实重建。作者研究戊戌变法已有十三个年头,但其研究终点,现在仍看不到头。
-
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美)卡尔 著,王和平 译本书叙述了1903年4月,我在上海逗留期间收到美国驻北京公使夫人康格女士的来信,信中谈到中国的慈禧皇太后正欲请人为其画像,问我是否愿意前往北京,进宫承担此任。并说如果这件事能办成她还希望慈禧太后能够同意把画像送到圣路易斯博览会去参展。夫人认为此画定会引起美国人的兴趣且令世人瞩目。对这样的事,康格夫妇自然会努力促成。康格夫人曾有机会多次见到太后本人,因此她认为外面的人如能亲眼目睹慈禧太后的真实肖像,或许会改变对太后抱有的偏见。我给康格夫人写了回信,表明自己非常愿意进京为太后画像,将在上海恭候她的安排。后康格夫人告诉我说,画像之事已定,太后准备召见画师,并择吉日动笔。然而,中国官场风气一向拖沓,直到7月,康格夫人才收到外务部的正式文书:请康格夫人携美国画师卡尔小姐,于8月5日一同进宫觐见,并于即日开始为太后画像。接到康格夫人的通知,我于7月29日离开上海前往北京,在美国公使馆受到了康格夫妇的热情款待。8月5日那天,我在康格夫人的引领下去颐和园觐见了慈禧太后。以外国人的身份进宫为太后陛下画像,在中国悠悠历史长河中,实属破天荒之举,概无先例可循,处处无所适从。我到颐和园觐见太后时,不知道可以请她出面画上几次,也没有人能明确告诉我一点儿有关画像的事。一切都是未知,一切均取决于太后的意愿,接下来我将受到怎样的待遇,又将如何开展工作,都要受这位显贵各种古怪念头的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