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祁龙威学术论文选祁龙威 著祁龙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近现代史研究专家,尤其是太平天国史研究方面的权威。《祁龙威学术论文选》辑录了祁先生自20世纪50年代至2012年发表的11篇文章,内容涉及清代历史、学术史、太平天国史、文献考证等方面内容,篇篇均有创见。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风雨晚清唐文立 著百年晚清,泱泱中华究竟发生了什么?皇帝、朝臣和平民都做了些什么?嘉庆、道光、咸丰到慈禧再到溥仪;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再到袁世凯;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再到孙中山……晚清最后一百年,距离今天这么近,但我们其实并不了解它。“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君主立宪”为什么均告失败,最后必须革命,历史为什么非要这样?唐文立编著的《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槃)》虽然讲述的是百年晚清的历史,但提到了诸如科举制的来龙去脉以及对历史的影响,从“禅让”到“家天下”再到“皇帝轮流坐”最后回归“天下为公”的曲折历程。短短百年展现了中国历史几千年的精华。阅读《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读到这个民族的未来。
-
致命的倔强邢超 著《致命的倔强: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叙述了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的历史。作者认为,晚清呈现出倔强的气质。整个社会在西方文明袭来的时候,表现出保守、顽固的态度,这是晚清“倔强”的主要表现形式。咸丰帝不允许外国公使驻京,为此不惜和英法两国开战;倭仁、李鸿藻、叶名琛等士大夫,他们排斥西洋器物,反对社会变革,顽固得几乎不可理喻;广大民众对西方事务始终持排斥的态度,“反入城”事件、“教案”、义和团运动不断爆发。晚清“倔强”的另外一种形式,表现为士人们把儒家学说视为信仰,对中华传统文化守望、坚持,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在晚清的士大夫中间, “苟利国家,生死以之”的担当意识是普遍存在的,这是儒家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不但在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人的身上,甚至在李鸿藻、吴可读、翁同龢等所谓的“顽固派”的身上,这种担当意识同样鲜明地存在着。
-
蒋介石的1949刘维开 著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常有一些年代具有历史转折的特殊意义,而成为历史研究的主题,1949年即是其中之一。在国共战争的较量中,中国在1949年出现重大的变化。《蒋介石的1949:从下野到再起》将重点置于蒋中正自1949年1月下野至1950年3月复行视事一年多的时间中,探讨他如何再起?再起的过程与机遇。全书除前言、结论外,分为五章:第一章“第三次下野”,探讨蒋氏决定下野的原因,以及下野之经过;第二章“从溪口到台北”,叙述蒋氏下野后,居留溪口的生活,以及转赴上海、舟山、台湾等地之过程;第三章“建立党政关系常轨”,分析蒋氏在杭州会谈、成立非常委员会,以及阎锡山出任行政院院长等事中的地位;第四章“维护大陆最后据点”,探讨蒋氏两度至西南的情形,以及其在李宗仁出国后,角色如何转换,从幕后走上前台;第五章“在台复行视事”,探讨蒋氏个人对于复任总统问题的认知,以及复职一事进行之经过。
-
民国思潮读本田晓青 编《民国思潮读本(套装共4册)》是民国时期思想界著名人士的著名篇章的汇集,文章涉及哲学、政治、科学、文化、教育、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不但是宝贵的史料文集,还对于今天之中国有着振聋发聩的警醒作用。老资料,却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
民国秘史之江湖传奇吕宁 编著旧上海“三大亨”究竟如何发迹,“黄金荣爱钱,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传言由何而来?津门小南河村里是否有无敌的迷踪拳,一代宗师霍元甲和咏春君子叶问谁才是民国第一武师?山东响马如何策划了民国史上最轰动的劫车大案,秀才匪首孙美瑶又落得怎样的下场?红顶商人虞洽卿如何操纵上海金融大局,旧时代的船王为什么被戏称为“米蛀虫”?一代影后周璇究竟有几段浪漫的情史,又是哪个男人毁掉了她的一生?护国军神蔡锷是何等的倜傥风流,他和小风仙的故事是传说还是旷世绝恋?这一段段风云激荡的历史,这一次次欲罢不能的回眸,这一张张黯然远去的面孔,都吸引你走近民国的江湖传奇。
-
花园口.1938梅桑榆 著梅桑榆编著的《花园口1938》是继《温故1942》之后又一部反映当代中国史上重大灾难事件的纪实文学作品。花园口诀堤与长沙大火、陪都重庆防空隧道窒息,并称为抗战期间三大惨案,其中祸及地域之广,罹难人数之多,国内外反响之大,当以花园口,决堤为最。国民党当局曾借口“。军事机密”严禁外泄,知情者讳莫如深,不敢言及,军民百姓但知惨祸酿成,系日机轰炸所致,其真相则鲜为人知。《花园口1938》客观而详细地描述了蒋介石在抗日战争的危急关头调集十余万军队,在豫东地区组织并指挥’“兰封会战”,围攻沿陇海铁路西进的土肥原第十四师团,以及国民党军官兵怎样与日军展开一系列残酷激烈、惊心动魄的战斗。全面披露了花园口掘堤怎样从决策到实施,以及国民党当局害怕国内与.国际社会舆论的谴责,如何极力掩盖事实真相的种种内幕。真实地再现了黄河泛滥之后,黄泛区田舍荡然无存,一片汪洋,人民或葬身洪水,或流离失所,或冻馁而亡的悲惨情景。
-
张学良口述历史唐德刚 著,张学良 述《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在张氏印象里,张作霖吃饭,四菜没汤;张作相节俭,一个鸡蛋分两餐;叶公超好色,顾维钧风流;蒋介石只剩下了个派头;汪精卫、陈壁君的奇妙夫妻档;胡汉民发牢骚;孙中山一句话论东北局势;郭松龄宁折不弯,吴佩孚浪得虚名;阎锡山见风使舵、张宗昌能战、孙传芳不甘寂寞;以及溥仪溥杰,没落的皇室家族的种种……张氏的口述,随兴而谈,随意而至,流于细碎,却趣味盎然,更往往于不经意间,好比在历史的铁屋子里,开出一片极窄的天窗,露出来的,是遍寻史书也不能得的真实。
-
中国学术的近代命运刘巍 著《中华学人丛书:中国学术的近代命运》以经史之学为中心,通过关键论题、关键人物、关键著作的有机结合,从富于个性的视角探讨西力东侵、两学东渐背景下中国近代学术变迁之大势:经学史学之更替、子学之凌驾经学、“汉宋之争”之折变、“国史”创制之新局诸端,视角新颖,论证严密,脉络分明。其意义,一言以蔽之,为重建中国学术之学统,提供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教训。
-
南京沦陷八年史经盛鸿 著《南京沦陷八年史(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至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上下增订版)》编著者经盛鸿。《南京沦陷八年史(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至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上下增订版)》内容提要: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入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南京人民经历了长达八年的沦陷厄运。本书作者在中国大陆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各方面人士的帮助下。广罗原始档案、文书、实物、报刊、书籍,以及社会调查资料。且作者不断对史料进行增补与替换。对论述进行深化与精准,对文本结构进行调整。以及对文字进行润饰,历经数年全方位完善书稿,再现南京沦陷八年间,人们所遭受的前所未有的灾难和屈辱,唤醒今天读者永远不要忘却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