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1840端木赐香 著本书以大历史的宏观视野,辅以微历史的细节描述,站在中英制度、文化、人事的对比角度,全方位的展示中英那场一个半世纪前的冲突与战争。试图说明,文化冲突会导致战争,而战争考验的是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的体现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它跟某个官员的道德与能力无关,而跟体制及文化的合力有关。第一章要点:大英与大清,不是冤家不碰头。主要讲解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英国对中国的一系列和平叩关活动,及双方掌门人的价值诉求。试图说明,清政府敬酒不吃吃罚酒的体制与文化执拗才是导致战争发生的终极原因。第二章要点:综合国力,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比较。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工业、农业、商贸、外交等各个角度,对比中英双方的国力。试图说明,文化乃制度之母,战争的胜败,埋藏于文化与体制的深层,而不是传统的什么皇帝昏庸、官场腐败等模式化及简单化言说模式所能概括的。第三章要点:鸦片:大清人民就爱这一口。大清人民为什么就爱上了鸦片?为何同时期的日本人不爱,英国本土并不禁烟,英国人民咋就不爱这一口呢?还有,针对大清人民的爱好,政府是如何对付的,为什么怎么都对付不了呢?第四章要点:天朝救星林钦差VS英国“佐罗”义律。当天朝钦朝林则徐与英国商务监督义律遭遇后,他们会发生什么样的冲突呢?这些冲突背后隐含了如何的文化隔膜与文化敌意?虎门销烟对大清来讲,是胜利吗?第五章要点:战前热身与战争前奏,文化冲突在继续,林钦差致英国女王的信,在英国成了笑料;更让人不好意思的是,英国议会关于是否发兵中国的争论及议院这种体制,对中国人智商与情商上的羞辱延续至今。第六章要点:稀里糊涂的战争就开始了。清国不懂西方的游戏规则,坚决不接英国的“哀的美敦书”,所以这战争开始得稀里糊涂;清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国家是与它平等的,所以它把战争当作是夷衅;清国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人民与它不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夷夏大防、满人执政的大背景下,战争刺激了畸形混乱的民族主义情结,于是,上至琦善大人,下至渔民船户,一不小心都成了汉奸。汉奸成了战场上的主要人文景观,甚至成了战争胜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七章要点:冷不丁的,战争就扩大了。悲剧在继续,天朝在继续懵懂。中英双方在智力上的不对等,让这场悲剧增加了诸多闹剧甚至喜剧的成份。第八章要点:战争的结束和战争的果实。从此中国进入了条约时代。有意思的是,西方人认为,从此与中国平等了。但中国却把这些条约称作不平等条约。 第九章要点:余音袅袅。所谓的余音,是悲剧的延续。对清政府来讲,悲哀的莫过于对这场战争的原因及结果的认识不清;这种认识不清,又埋伏下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因子。这是双重悲剧。挨打后,没有反省,于是第二次挨打……
-
失稳的帝国邢超1840年,中国历史进入“三峡”区,中国近代史拉开了序幕。庞大的清帝国是怎样偏离了原有的运行轨道,被迫向近代化的方向发展的呢?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和1850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把中国的历史比作一条长河,那么,鸦片战争的作用相当于把坚固的河堤撞开了一道缺口;而太平天国运动相当于一场洪水,不但造成河道内狼藉一片,而且把河堤的缺口冲刷得更大。《失稳的帝国: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详细记述了清帝国面对内忧外患试图捍卫自己的尊严与权益的历史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先辈们在面对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表现出的无奈、痛苦、倔强和挣扎。
-
风雨晚清唐文立 著百年晚清,泱泱中华究竟发生了什么?皇帝、朝臣和平民都做了些什么?嘉庆、道光、咸丰到慈禧再到溥仪;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再到袁世凯;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再到孙中山……晚清最后一百年,距离今天这么近,但我们其实并不了解它。“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君主立宪”为什么均告失败,最后必须革命,历史为什么非要这样?唐文立编著的《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槃)》虽然讲述的是百年晚清的历史,但提到了诸如科举制的来龙去脉以及对历史的影响,从“禅让”到“家天下”再到“皇帝轮流坐”最后回归“天下为公”的曲折历程。短短百年展现了中国历史几千年的精华。阅读《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读到这个民族的未来。
-
蒋介石的1949刘维开 著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常有一些年代具有历史转折的特殊意义,而成为历史研究的主题,1949年即是其中之一。在国共战争的较量中,中国在1949年出现重大的变化。《蒋介石的1949:从下野到再起》将重点置于蒋中正自1949年1月下野至1950年3月复行视事一年多的时间中,探讨他如何再起?再起的过程与机遇。全书除前言、结论外,分为五章:第一章“第三次下野”,探讨蒋氏决定下野的原因,以及下野之经过;第二章“从溪口到台北”,叙述蒋氏下野后,居留溪口的生活,以及转赴上海、舟山、台湾等地之过程;第三章“建立党政关系常轨”,分析蒋氏在杭州会谈、成立非常委员会,以及阎锡山出任行政院院长等事中的地位;第四章“维护大陆最后据点”,探讨蒋氏两度至西南的情形,以及其在李宗仁出国后,角色如何转换,从幕后走上前台;第五章“在台复行视事”,探讨蒋氏个人对于复任总统问题的认知,以及复职一事进行之经过。
-
民国思潮读本田晓青 编《民国思潮读本(套装共4册)》是民国时期思想界著名人士的著名篇章的汇集,文章涉及哲学、政治、科学、文化、教育、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不但是宝贵的史料文集,还对于今天之中国有着振聋发聩的警醒作用。老资料,却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
花园口.1938梅桑榆 著梅桑榆编著的《花园口1938》是继《温故1942》之后又一部反映当代中国史上重大灾难事件的纪实文学作品。花园口诀堤与长沙大火、陪都重庆防空隧道窒息,并称为抗战期间三大惨案,其中祸及地域之广,罹难人数之多,国内外反响之大,当以花园口,决堤为最。国民党当局曾借口“。军事机密”严禁外泄,知情者讳莫如深,不敢言及,军民百姓但知惨祸酿成,系日机轰炸所致,其真相则鲜为人知。《花园口1938》客观而详细地描述了蒋介石在抗日战争的危急关头调集十余万军队,在豫东地区组织并指挥’“兰封会战”,围攻沿陇海铁路西进的土肥原第十四师团,以及国民党军官兵怎样与日军展开一系列残酷激烈、惊心动魄的战斗。全面披露了花园口掘堤怎样从决策到实施,以及国民党当局害怕国内与.国际社会舆论的谴责,如何极力掩盖事实真相的种种内幕。真实地再现了黄河泛滥之后,黄泛区田舍荡然无存,一片汪洋,人民或葬身洪水,或流离失所,或冻馁而亡的悲惨情景。
-
与祖国同生陈小冲 编著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不屈不挠的台湾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他们除了在岛内组织武装斗争及非暴力政治抵抗外,还有一批人来到了祖国大陆,发起组织抗日团体,积极参加祖国的反帝爱国斗争。本选题讲述这一时期台湾同胞积极奔赴大陆,支持祖国抗战事业的英勇事迹。《与祖国同生:台湾同胞在大陆的抗战足迹》共分五章。第一章 :义勇队。第二章:台湾革命同盟会。第三章:台湾党部。第四章:东区服务队。第五章:中国共产党对台胞抗日斗争的支持。书中包含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包括大量馆藏解密档案和16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及历史人物的诗文和书信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今天,本选题对于两岸人民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感受两岸同胞同根同种、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增强现实中的互信和理解,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
-
立宪派与辛亥革命张朋园 著《立宪派与辛亥革命》以“立宪派与辛亥革命”为题, 探讨立宪运动革命之影响及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具体内容包括: 立宪派与清廷预备立宪 ; 立宪派的言论与宣传等。
-
张学良口述历史唐德刚 著,张学良 述《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在张氏印象里,张作霖吃饭,四菜没汤;张作相节俭,一个鸡蛋分两餐;叶公超好色,顾维钧风流;蒋介石只剩下了个派头;汪精卫、陈壁君的奇妙夫妻档;胡汉民发牢骚;孙中山一句话论东北局势;郭松龄宁折不弯,吴佩孚浪得虚名;阎锡山见风使舵、张宗昌能战、孙传芳不甘寂寞;以及溥仪溥杰,没落的皇室家族的种种……张氏的口述,随兴而谈,随意而至,流于细碎,却趣味盎然,更往往于不经意间,好比在历史的铁屋子里,开出一片极窄的天窗,露出来的,是遍寻史书也不能得的真实。
-
民国秘史之江湖传奇吕宁 编著旧上海“三大亨”究竟如何发迹,“黄金荣爱钱,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传言由何而来?津门小南河村里是否有无敌的迷踪拳,一代宗师霍元甲和咏春君子叶问谁才是民国第一武师?山东响马如何策划了民国史上最轰动的劫车大案,秀才匪首孙美瑶又落得怎样的下场?红顶商人虞洽卿如何操纵上海金融大局,旧时代的船王为什么被戏称为“米蛀虫”?一代影后周璇究竟有几段浪漫的情史,又是哪个男人毁掉了她的一生?护国军神蔡锷是何等的倜傥风流,他和小风仙的故事是传说还是旷世绝恋?这一段段风云激荡的历史,这一次次欲罢不能的回眸,这一张张黯然远去的面孔,都吸引你走近民国的江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