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恽毓鼎澄斋奏稿(清)恽毓鼎 著,史晓风 整理《恽毓鼎澄斋日记》一百二十万字已经史晓风先生整理、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为研究晚清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著名历史学家戴逸先生在序言中高度评价了《澄斋日记》的价值。现在史晓风先生又将恽毓鼎的《澄斋奏稿》标点整理,交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对于清史研究,特别是晚清历史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本书正是恽毓鼎在史官的职位上,就国家的大政,提出许多自己的主张和建议。通过奏稿,可以透视晚清政治舞台上的风云变幻,对于当时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领域的时政,恽毓鼎几乎均有章奏,抒发已见,对研究晚清历史,是难得的第一手历史资料。
-
长征,长征唐国忠 主编福建是著名的红军故乡,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红军入闽后,福建人民把优秀的儿女送去当红军,见证了红军的发展和壮大。在福建境内发生的以古田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革命事件,保证了革命武装的健康发展,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中央红军长征前夕,福建人民积极投入“扩红”运动、罄其所有提供粮食、千方百计保证供给。北上抗日先遣队浴血闽浙皖赣,策应主力红军长征。长征开始后,福建的长汀、宁化是重要的出发地之一。而留在八闽大地五块游击区里的福建军民,则有效钳制了几十万敌人,大大减轻了主力红军的压力,有力地配合了红军主力的长征,并同各南方游击队一起形成了伟大的第二战场,保持了中国革命的重要战略支点。所有这些,都是福建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1934年10月开始的长征,纵横11个省份,攻占700多座县城,进行了300余次战斗。福建子弟兵有3万多人参加长征,约占中央红军长征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大多集中在担任前锋和后卫艰巨任务的红一、三、五军团。比如,杰出的红军闽籍将领刘亚楼,长征中,先后任红二师政委和红一师师长,担负着攻坚、奇袭、抢占敌人重要阵地的任务,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突破乌江、智取遵义、抢占娄山关、四渡赤水河、首翻大雪山,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再比如,红军优秀指挥员杨成武,他任政委的红二师四团,在长征中出色地完成了许多急、难、险、重的作战任务,强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穿越大草地、攻占腊子口,创立了光辉的战绩。任红一军团侦察科长的刘忠,率领便衣侦察队,行动在全军的最前面,中央红军的许多重大决策,都与他们提供的准确而翔实的情报密不可分。“红色华佗”傅连暲在长征途中一直担任医疗保健工作,曾为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等领导人看过病,为红军将士们治愈过痢疾、疥疮和腿部溃疡等病症,还为一些分娩的女红军顺利接生,功不可没。还应该大书特书的吴富莲、邓六金等闽籍女红军,以她们的勇敢无畏,坚贞不屈,打造出长征中一道动人的风景线,成为后人敬仰的巾帼英雄。在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中,福建籍将士们不怕苦,不怕死,英勇善战,用自己的鲜血和身躯铺就了长征胜利的红地毯,谱写了红军长征的英雄史诗。到陕北时,3万多闽籍红军仅剩2000余人。他们立下的殊勋,连同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壮举,当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 为了记住闽籍将士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业绩,记住福建人民对长征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我们组织了一批对长征历史有研究的作家和党史、军史专家,共同撰写了这部报告文学集,为闽籍长征英雄们“塑像”。透过书中这些闽籍精英的身影,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红军将士走过的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可以领会到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伟大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3535万福建人民永远珍视的精神财富。 可以告慰先辈的是,今天,长征精神在福建这片红土地上传承着、发展着。勤劳智慧的福建人民,正以先辈“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决心,来实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宏图大业。当年的革命老区和全省各地,都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的还成为新长征路上奔小康的鲜艳旗帜。我们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就要像当年前辈那样,永远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大局观念,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服务全面发展大局、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上多做贡献。我们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就要像当年前辈那样,永远保持革命的优良传统和务实作风,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从脚下的每一步走起,从身边的每一项工作做起,把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我们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就要进一步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更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贯彻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明荣知耻,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长征路上的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
御倭传奇李金荣《重庆旧闻录1937-1945》丛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 重庆为历史背景,以不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的串联,展现给我们一幅幅鲜明的、立体的历史画卷。丛书内容并茂,许多珍贵历史图片、史料属首次公开发表,对于我们了解和感受那段特殊的历史,走进那些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解读这座充满传奇的城市,无疑是一套极具可读性,集阅读、收藏于一体的丛书。本书为其中一册,以人物为主线,重点反映抗战时期国共双方在重庆的著名将领和军人英勇抗击日寇的感人故事和历史事件等内容,并配以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极具可读性,集阅读、收藏于一体。
-
官场钩沉陈兰荪、陈嘉祥《重庆旧闻录1937-1945》丛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 重庆为历史背景,以不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的串联,展现给我们一幅幅鲜明的、立体的历史画卷。丛书内容并茂,许多珍贵历史图片、史料属首次公开发表,对于我们了解和感受那段特殊的历史,走进那些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解读这座充满传奇的城市,无疑是一套极具可读性,集阅读、收藏于一体的丛书。
-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汪新,王相坤 著本书除依据以往的既有历史材料,还吸收了近年来俄罗斯陶家档案馆解密资料等最新史科和史学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1936年发生的旨在发动抗日救国的“西安事变”作了全景式的纪实再现。对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发动初衷、历史贡献,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将渡诡云谲的事变导引为举国抗日御悔局面形成的开端,也作了记录式的客观反映。该书既可作为近代史工作者、大中专学生了解“西安事变”始末的史学研究专著,也是一本供青年学生及大众读者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脉络的通俗历史读物。
-
近代史学刊章开沅本书是近代中国社会群体与经济组织研讨会专辑,主要内容有:粤商自治会再研究、近代无锡商会的治理结构、上海银行公会组织系统述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近二十年来中国同盟会研究述评等专题文章,以供广大读者朋友参考,使用。
-
导致中国兴衰的重大决策禾三千“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是诗人对世间万事的兴表所发的感慨。虽然兴盛衰亡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总是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延长。于是,人们就千方百计地利用所掌握的智力、财力,物力及人力来干预这个周期律——这个确定如何干预的过程就是决策。决策对了,在事物本来的兴衰周期内,便可起到延缓衰败的作用。否则,一旦决策失误或者错了,就会加速衰败。因此,决策的正确与否小则影响到个人的前程命运,大则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
-
决定中国强盛的命运之战禾三千战争与和平,强盛与衰败,一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因为它们源于人类生存思想和文化的冲突。由于人类的生存要求是普遍的、绝对的,如果把人类的生存要求极端化,自然导致强权争霸局面的出现,其本质就是以武力服人,发动战争;如果把生存要求中庸化,即追求一种和谐平等的理念,其结果就是以德服人。提倡和平。本书作者在多年研究战争史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原始史料和权威资料,对每一次战争双方参战的兵力给出了具体数字,既可以使人们对战争结果及谋略运用有一个清晰的量化概念,亦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
改变中国进程的变革事件禾三千五千年中国文明史向我们昭示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变革成败决定国运盛衰。历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有力地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创新,没有勇气冲破思想的藩篱,社会就不会前进。所有这些变革,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而且还直接导致了人们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本书充分尊重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与思维方式,以现代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对历代社会变革娓娓道来。观点新颖,论述周详,再现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动人心魄的变革风云;图文并茂,文笔流畅,相信能够给读者带来发自内心的喜悦。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生辅学读本刘伟本书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配套用书。全书各章都设有四个板块。“学习引导”点明了各章的学习目的、重点、难点、热点和方法。“知识要点”指出各章学习中应掌握的基本概念、历史线索;在“课后练习”列举了本章应掌握的主要问题,并作了简要提示。“问题与思考”是对教材主要内容的扩展,每题后又提出了供同学们进一点思考讨论的问题。“参考阅读”包括经典著作、史事资料、文献阅读等,辑录了与本章的相关文献,最后我们还提供了部分阅读书目,目的是希望同学们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相关书目的阅读,拓展知识,增强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