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紫禁城的黄昏(英)庄士敦(Johnston,R.F.) 著《紫禁城的黄昏》一书是帝师庄士敦对清朝两百多年统治的“黄昏时期”的记述。作者将其在华经历放到当时中国政治文化的大背景中,从一个外国人的特殊视角,怀着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诚挚情感详细描述了“清廷”内部的明争暗斗、自己随机应变、居中调解以及他与溥仪之间的深厚交谊。《紫禁城的黄昏》与一般来华的西方人士的著述不同,庄氏通过他的作品表在了对中国文化的酷爱和中国应该保护儒家思想传统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社会结构的保守观点,对某些西方人企图改变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做法提出“抗议”,这是庄氏特立独行之处。
-
现代中国陈平原《现代中国(第11辑)》收录的文章,除了赵园、夏晓虹、梅家玲、沈国威等大作值得期待外,主体部分是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文学史视野中的‘大众传媒”’学术研讨会(2008年6月13日)的专题论文或发言整理稿。除了收录在此的十三则长短文章外,《现代中国》涉及的话题,集中在大众传媒对于文学生产的“赞助”与“限制”,尤其是其间所呈现的政治权力、文化资本、编辑策略、审美意识、文人集团、读者趣味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左翼/右翼、京派/海派、学界/文坛、作家/书局等让人眼花缭乱的纠葛,还有城市与乡村、经典与大众、主流与边缘、记忆与遗忘等之此消彼长;所有这些,都值得学界认真辨析。
-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照片集(日)小川一真一九零一年,日本的摄影师小川一真随八国联军在北京、天津等地拍摄了大量照片,选出四百六十鱼幅辑录成书。除了记录侵略军的情况外,还记录了一百年前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建筑、城乡风貌,有比较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着重研究20世纪初期的中国,探讨了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线性进化史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共两章,论述民族作为启蒙历史主体的理论问题;第二部分包括五个倚重文本的个案研究,是杜赞奇撰写复线历史的一系列尝试的成果,目的是要在民族进化历史的范畴和框架笼罩的阴影下闪烁出一星亮光。《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视野宏阔而不失精深,既能以全球眼光审视近现代中国历史,又能从关键之点切入,洞察细微,把握要害,融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思想文化与政治实践和政治制度等诸多因素于一体,是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学术界“语言学转向”和美国汉学界“在中国发现历史”思潮出现以来较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之一。
-
话说民国韩文宁,刘晓宁 著凤凰出版社图文本《话说民国》(上下册)开创了国内民国史类图书的先河。两位资深的民国史研究者力图真实刻录民国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少有主观评价之语,多以真实感人的历史细节呈现。对待民国人物,无论功过是非,皆秉笔直书,并大量吸收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新披露的史料,诸如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室最新开放的《蒋介石日记》及宋子文档案,告诉读者历史真相中他们的人生轨迹。全书近200个篇目,勾勒了自1912年孙中山南京就职至1949年蒋介石黯然离别大陆的民国历史,按年代铺排,对民国的历史进行了一次有意味的梳理和回味。一系列湮没在历史烟尘中的人和事,在作者儒雅温润的笔墨中重获生命。以编年体的方式铺展,以故事的形式叙述。标题与导语结合,标题以点晴之笔,瞬间打动读者;导语带出悬念,引人入胜。编排匠心独运,在一般图文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特殊元素:大幅彩插,充满气势,极具冲击力;小幅照片,清新可人,有余韵绕梁之意;页内补白,策应正文,增加阅读兴趣,延长阅读效果。装帧更具视觉冲击力,以民国蓝为基调,采用夹层书袋式,通过使用特殊纸质凸显民国的质感和旧感;汇聚了1600余幅老照片,其中不少为读者所稀见。
-
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日)佐藤慎一以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约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为主要舞台,以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轨迹和精神世界为主要课题。在这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的对外关系由朝贡体制转换为条约体制,而且面临着被瓜分的威胁。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的政治体制从王朝体制到共和体制转换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变动和社会变动,其规模之深广是不难想象的。生活在这种激荡的旋涡中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是如何认识所处环境的变化以及他们想使中国如何变化。是《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所要解决的主题。《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以凝练的笔法、独特的视角,分别从“万国公法观的变化”、“法国革命观的变化”、“体制选择”这些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世界认识的转换过程,以及他们各具特色的心路历程。
-
抗日战争纪事姚夫、李维民、伊增埙、等为了系统地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光辉历程,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中国革命战争纪事丛书。包括《土地革命战争纪事》、《抗日战争纪事》、《解放战争纪事》三部,共一百多万字。这套丛书以记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建军、作战等军事活动为主,同时对国民党及其他各党派、政治团体在此期间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活动给予了必要的介绍,并适当地反映了国际上有关国家对中国革命战争的态度和施加的影响。中国革命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灿烂的一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赢得革命胜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本书为学习研究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斗争史提供了清晰的线索和系统的资料,相信它会对读者有所帮助。
-
解放战争纪事姚夫、李维民、伊增埙、等近几年来,由于工作需要,我们在研读解放战争的文献材料时,积累了一批有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战史和军事人物的资料。为便查考,曾按时间顺序整理。近应解放军出版社之约,进一步汇集资料,编成这本《解放战争纪事》。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为推翻蒋介石独裁统治,完成人民和民族解放事业而进行的一次革命战争。《解放战争纪事》记叙了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为争取和平民主和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各方面的斗争,其中侧重军队作战行动,并尽量突出军事人物的活动。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参考书沙健孙、李捷、龚书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参考书》是以教材章节为依据,以“章”为单位,为教师提供了完整的教学参考,主要包括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内容、参考书目、思考题等板块。全书为教师充分理解、把握教材的内容提供有益的帮助,为教师备课、教学服务提供科学、实用的教学思路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质量、扩大教师知识视野、充实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
郭松龄反奉见闻姚东藩、等郭松龄反奉是奉系军阀史乃至中华民国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1925年11月22日,东北军高级将领郭松龄在河北滦县通电全国,宣布倒戈反奉,将所部改称为东北国民军,回师东北。郭松龄要求张作霖下野,并提出在东北实行民主共和政治的主张。郭军一度进展顺利,先后攻占山海关、锦州、新民等地。张作霖在日本支持下全力反扑,同年12月25日,郭松龄兵败被杀。本书收录了20余篇文章,绝大多数是未发表过的回忆资料。对于所叙述的事件,各位作者或亲眼看到,或亲耳听到,或亲身参与。所涉及的内容,包括郭松龄反奉的原因、经过等,也包括张作霖和张学良的一些活动情况。资料真实,细节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