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西周封建制考实王德培著暂缺简介...
-
春秋公羊传全译梅桐生译注;梅桐生译注中华人民共和国1996年-2000年出版规划重点项目。
-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德)傅海波,(英)崔瑞德编;史卫民[等]译本书是《剑桥中国史》的第六卷,英文原名是Alien Regimes and Border States,直译为《异族王朝和边疆国家》,于 1994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按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翻译《剑桥中国史》的通例和本书涉及的内容,我们将本卷中译本的书名译为《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本卷分为9章,辽、西夏、金朝的历史各设一章;其他6章专述元朝的历史,另有导言和书目介绍分置前后,全书原文共计864页。《剑桥中国史》规模宏大,集中了西方研究中国史的许多学者的力量,本卷也不例外。导言的作者是本卷的两位主编,慕尼黑大学名誉教授傅海波和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教授崔瑞德。前者是著名的辽、金、元史研究专家,著述颇丰,尤长于金史研究,在本卷中还担任第3章金朝历史的写作;后者则多年来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亦是《剑桥中国史》秦汉、隋唐、明代等卷的主编,在本卷中还与克劳斯-彼得·蒂兹合写了第一章辽朝的历史。第二章西夏史的作者是肯永学院教授邓如萍,她已发表过一些有关西夏历史的论著。特伦顿州立学院教授托马斯·爱尔森主要研究早期蒙古国的历史,故撰写本卷的第四章。第五章的作者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学院教授莫里斯·罗沙比,著有《忽必烈汗:他的生活和时代》等著作,所以专写忽必烈一朝的历史。第六章的作者萧启庆原为新加坡大学教授,现为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著有《元代的军事制度》、《元代史新探》、《蒙元史新研》等著作,此次担任元中期历史的写作,驾轻就熟。堪萨斯大学教授窦德士,主要研究元明思想史和政治史,著有《征服者与儒士》、《儒学与独裁统治》等著作,在本卷中撰写第七章元后期的历史。第八章作者是原在哈佛大学任教、现在米德尔斯伯里学院任教的伊丽莎白·恩迪科特-韦斯特教授,她著有《蒙古在中国的统治:元代的地方行政管理》等著作,所以专述与元代政府和行政管理的有关问题。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教授牟复礼研究中国史多年,在本卷中写作第九章,专门讨论元朝统治下的社会问题。如本卷原书序言所说,牟复礼还通读了本卷全稿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应该承认,本卷是《剑桥中国史》中难度较大的一卷,因为它所叙述的辽、西夏、金、元四个王朝,都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研究这些王朝的历史时,既要面临许多语言、文字问题,还要深入研究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的发展变化、多元文化的构成及其相互影响、社会风俗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本卷的编著者对这些问题作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探讨。...
-
唐朝皇帝墨宝黄全信主编本书分别写了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要治、唐武则天、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等。
-
赵守俨文存赵守俨著赵守俨同志长期从事于中国古籍整理研究和出版工作。他在中华书局工作多年,曾任中华书局副总编辑,于1994年4月13日去世。为纪念赵守俨同志在古籍整理研究和在中华书局工作中所作的贡献,我们特请赵珩和吴丽娱同志将守俨同志的论着编辑结集,题名为《赵守俨文存》出版,谨供学订界和出版界参考。赵守俨同志工作之余从事隋唐史研究。他文史兼通,治学谨严,见识通达,熟谙史料,在已发表的数十篇专题论文中,无论是理论探讨,还是资料考证,在隋唐史研究中至今仍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他校点的《朝野佥载》、《登科记考》等专书,也是古籍整理中的高质量之作。
-
诸经总龟涂文学,周德钧著本书是诸经总龟《春秋》与中国文化元典文化丛书,其中内容有:序 冯天瑜“元典文化丛书”的说明 李振宏一 “五经之管钥”:《春秋》在儒家元典中的地位1.《春秋》释义2.《春秋》的作者3.《春秋》的内容、体例和“书法”4.《春秋》在儒家元典中的地位
-
风流恨孙燕京著他一生都隐匿在母亲的巨大的光晕之下,尽管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皇帝。他在位13年,在世19载,他是晚清最后一位一脉相传、父死子继、入承大统的皇帝。他的时代被时人誉为“中兴”,可中兴的辉煌事业却与他无缘。属于他的只是一段可悲可叹无可奈何风流故事。
-
纵横家书张彦修著暂缺简介...
-
清代野史辜鸿铭,孟森等著本书原名:满清野史。
-
战国策新校注(西汉)刘向辑;缪文远著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缪文远君,治先秦史多历年载,于《战国策》致力尤深。勤荛博采,研精覃思,既已撰著《战国策考辨》、《七国考订补》,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先后刊行间世矣;近又董理积年旧稿,对《战国策》全书校勘疏释,成《战国策新校注》,将付巴蜀书社印行。缪君持书稿相示,余读而善之,因书其端曰:自东汉高诱注《战国策》,其后宋姚宏、鲍彪,元吴师道,均有校注。清人治《战国策》撰著成书者亦不下数家,其中固多精言正解,然亦不免疏误缺失,此固由于研虑不周,而凭藉不足,参证无从,亦一因也。缪君校注此书,既博览前人疏释考证之作,择善而从,又莧采晚近出土之竹简、帛书、铜器、石刻,与文献参稽互证,细心研寻,遂能发覆纠谬,度越前修。此固由缪君用力精勤,抑亦时代之赐矣。兹就释事、释人、释地、释官、释文辞诸端举例以明之。释事者:(齐策一,邯郸之难章》载魏攻赵邯郸,齐军救赵,败魏于桂陵事。《战国策新校注(修订本)》取银雀山所出《孙膑兵法》以印证之,较《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所记更为本末详尽。又《秦策二》医扁鹊见秦武王章)载扁鹊以石为秦武王医疾事。《战国策新校注(修订本)》取山东出土之汉画像石“扁鹊针灸行医图”(此石今藏曲阜孔庙内)加以证释,其事益明。释人者:《中山策》载司马惠相中山,旧注于司马意但言其为中山臣。《战国策新校注(修订本)》取《吕氏春秋,应言》载墨者师与司马喜(喜与愚古通用)于中山王前议兴兵攻燕事,证以河北平山所出之中山器,知此司马喜实即《中山王鼎》铭文所言“奋桴振铎”亲率三军攻燕之中山相邦司马〈贝用〉。又《战国策》多记奉阳君事,其人亦见《史记》。但此奉阳君为何人?与李兑是否一人?众说绘纭,迄无定论。《战国策新校注(修订本)》证以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第十二章,奉阳君自称其名为“捝”,“捝”即“兑”字,则奉阳君与李兑为一人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