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尼山萨满》研究宋和平著编辑推荐:流传于古代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各民族地区的《尼山萨满》,早已被世界满学者所重视,并译为俄、德、意、日英、韩、汉七种文字,文种之多为世界为首。笔者仅依据在满族流传6种满文和4种汉文文本的《尼山萨满》,除对各种文本内容探讨同异外,同时又对传说所表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如宗教、历史、民俗、经济、生活等进行深入具体剖析研究,又与我国北方各民族文化进行比较,探讨满族古代传统文化的特点,民族意识以及发展规律等文化现象。
-
白话国语赵望秦等注译《国语》一书,所记历史事件的时间长达500年左右,上起西周穆王征犬戎,下至战国初的赵、魏、韩三家联合消灭智氏。但这两头的史事记述仅寥寥数条,大量而主要的是记载春秋200年这一处在中间阶段的历史事实和人物言论。书中所记地域也相当广泛,既有周王室、还有鲁、齐、晋、郑、楚、吴、越等诸候国,除秦国外,当时主要的诸候国都涉及到了。所以,《国语》与另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史事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劳动人民称双璧。
-
中国儒学史姜林祥主编;李景明著编辑推荐:《中国儒学史》是目前我们乃至世界上篇幅至巨的中国儒学通史。儒家文化适合于现代社会需要的普遍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儒家文化以伦理恝置为中心;儒家文化以社会国家为本位;儒家文化以义务至上为准则;儒家文化以民本主义为依据;儒家文化以完美人格为理想;儒家文化以世界大同为归宿。
-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著这是一九四五年二月我题拙作《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的一首旧诗,没有什么诗味,权且用来作个话头。这本小书,原是我研究院毕业论文,属稿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一九三一年,脱稿于国民党反动政府与日寇签订卖国的“塘沽协定”的一九三三年,诗所谓“十年前”,便是指的这段悲惨的时候:“十年后”,是指我将论文修改出版的一九四三年,也就是抗日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的第六年,那时我在昆明西南联大,为避日机轰炸,住在城南二十里的跑马山,没有电,没有煤油,真是一如豆。为了一家生活,我有课即兼,不论大专中小,也不计远近高低,全凭两条腿,生命也胡的悬诸奔走的。于今已是四十年了。在这四十年中,我们多灾多难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连续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之后,建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切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呢,也居然活到七十多岁,而且还要继续活下去,继续工作下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还居然能看到本小书的重版发行。所有这些,都是我当时不敢也无从梦想的。对于先师黄晦闻先生,我是服膺的,也是感激的,但并非单纯地为了他的学问和对个人的私恩。有这样一件事:“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的一天下午,黄先生从城里来上课,他平素从一迟到早退,可这天却突然中途辍讲,宣布下课,掩卷而去。老称生出于爱国的愤激心情,我们能理解,但反应如此强烈却也令人惊讶。第二天我去有看他,他写了两首七绝,题目是《书愤》,其中有“眼中三十年来事,又见虾夷入国门”和“老去此忧无可寄,不从今日始伤神”之句。我这才明白,原来老先把三十几年前曾经目击的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次侵华战争(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之战)和当前的“九一八”事变联系在一起,而他又看不到人民的力量和祖国的前途,这就难怪他的心情特别沉重了。“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因此,黄先生在另一首题为《我诗》的七言律诗中,痛斥当时国民党反劝政府为”群贼”:“伤心群贼言经国,敦谓诗能见我悲!”(此诗不见于他的《兼葭楼诗集》,当为当路者所删。)黄先生的这一行事,对我和我的论文写作都很有影响,我说的“未欲一字苟”,并不仅在文字之间。本书虽名为《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其实就是汉魏六朝民间文学史,说得更确切点,也就是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史,因为从数量到质量,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从对当代到对后世诗人的积极影响,府民歌,尤其两汉乐府民歌,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在诗歌史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遗憾的是,《汉书》的作者班固没有把这些乐府民歌记录下来,这实在是一个无法弥补的莫大损失。不过,班固也做了两件好事:一是比较具体全面地记载了当时乐府采诗的范围和数量,计采自全国各地的民歌凡一百三十八篇(未标明产地的《杂歌诗九篇》等尚未计在内)。二是对这一百几十篇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和政治功用作了很好的概括和评价,这就是他说的“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以观风俗,知薄厚。”(均见《汉书·艺文志》)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就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乐府诗的传统角度,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如果没有“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便不会有曹操诸人的“借古题而写时事”的拟古乐府,也不会出现所谓“建安风骨”和“五言腾踊”的局面。数百年后,由杜甫开创的“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以及由白居易倡导的以“诗歌合为事而作”为号召的新乐府运动,也都无从产生。唐代是诗的黄金时代,成就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五、七言绝句之特见繁荣,显然也受到南北朝小乐府的影响。鲁迅先生说:“旧文学衰颓时,因为摄取民间文学或外国文学而起一个新的转变,这例子是常见于文学史上的。”(《门外文谈》)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便是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关于本书的写作意图,我在“引言”中已有所说明,这里需要略作补充的有两点:第一,本书自草创以至出版,十余年间,正当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秋,故篇中于叙及民族矛盾时,往往不免流露出一种传统的狭隘民族观念,然非甚有碍者,亦不加点窜。第二,此书系已出版过的旧著,为了保存原样,不拟多所更张。凡此次增补之材料,一般均用按语加括符以示区别。本书,抗日战争期间曾由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但印数甚少,纸张亦劣。解放后,由于同志们的关怀,每以“重予付梓”相敦促,并谬有所称引和评介;今承人民文学出版社大力支持,修订重排发行,刘文忠同志并对全书作了细致的核校。
-
左传译注李梦生撰《左传》是中国现存的第1部编年史, 起于隐公元年, 止于哀公二十七年, 记载了这一时期各国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生平.
-
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著;黎欣点校大明帝国的车轮运行至神宗朱翊钧的万历一朝,已颇觉滞重迸拽,内忧外患,国运暗淡,然却在此时进入其学术的黄金时代:哲学的勃郁,史传的繁荣,艺术的猥兴,共构成一时之盛。即以史学论列正史、别史、谱牒、家乘,无不在数量和质量上超越前此数朝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一经问世,便引起学入的注目,被誉为明代野史之冠。
-
西周封建制考实王德培著暂缺简介...
-
东京梦华录全译(宋)孟元老原著;姜汉椿译注暂缺简介...
-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吴于廑 齐世荣天地鸿?,宇宙洪荒;日月盈昃,星辰列张;春种夏锄,秋收冬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
人之初知原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时光,不论是欢乐还是愁苦,它都会让你难以忘怀。每一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故乡,不论是绿水青山还是僻壤穷乡,它也同样都会让梦萦魂牵。那先祖生活过的故土,不论是秀丽的山水,还是贫瘠的僻壤,远方的游子都会永生怀有刻骨铭心的爱,终老时都会产生落叶归根般的情。“人之初”的研究,是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它的研究离不开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史前考古学和民族学的参与。史前考古学是获取中前人类基本研究材料的学科,特别受到人类学家与考古学家的关注。古老的华夏文明,像是一座巨大的迷宫,锁住了太多太多的秘密。我们的作者们领先一步,进入这千古迷宫探秘,一睹尘封的光彩,他们愿意与读者分享先睹的快乐,与素不相识的老少读者进入时空隧道,一起寻根,共同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