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老学庵笔记(宋)陆游著;王欣点评南宋著名文学家陆游所撰的一部笔记体小品文集,记述了当时社会历史、政治、人物、等许多掌故和轶闻。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心态和思想会大不一样,表现在文字中的感情也不一样。写《老学庵笔记》时的陆游,经历了大半生的峥嵘岁月,早年的激情已在坎坷的人生路上逐渐消退,他回忆自己的历程,已经是一种比较冷静的态度了,但我们依然可以在他的笔记中看到一些陆游独有的东西。
-
宋代文史考论诸葛忆兵著“打通文史”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冶学方式,其所获得的学术结论也往往具有坚实可靠的优点。本书作者多年来以“打通文史”为自己的学术追求,在所收的十七篇论文中,概有对北宋“大晟词派”重新认识的新说、对代恋情诗之实质的新说,也有对宋代二府三省制度的深入探讨,展示了作者“打通文史”的学术追求,而这些论说又都是以翔实的史料的基础,立论公允。此书是宋史研究与学习的重要参考书。
-
中国书法史曹宝麟著本书为国家“九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中国书法史》的第五卷。由著名的书法家、?榉ㄑд卟鼙胱础K未俏夜飞献钗渴⒑头比俚氖贝唬蘼墼谖难Щ蛞帐跎隙加屑叩某删汀1臼槎粤剿魏土山鹗贝母髦质榉缌髋勺髁讼昃〉牟龊团朗幔乇鸲运未吧幸狻笔榉绲男纬珊屠酚跋欤运斩隆⒒粕焦取⒚总篮筒滔宓取八嗡募摇弊髁酥氐愕慕樯堋?
-
中国书法史华人德著本书为国家“九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中国书法史》7卷中的“两汉”卷,由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学者华人德主笔撰写。作者对两汉的简牍、铭刻、碑版的形成以及风格特色,主要书家代表作品以及两汉书法教育和书学影响,以一个史学家的高度,以一个艺术家的视觉作了分条缕析的爬梳。作者曲尽前人和今人未竟之处,其对石刻、砖文、瓦当的独有情钟,加上他本人在书法篆刻上的实践和领悟,使得本书在学术上和艺术上都有相当特色和高度。
-
阮元年谱(清)张鉴等撰;黄爱平点校以所著车制图解付梓。按,揅经室集考工记车制圖解后跋:“右车制圖解,元二十四岁寓京师时所撰,撰成即刊之。其间重较、轨前十尺、后轸诸义,实可辨正郑注,为江慎修、戴东原诸家所未发,且以此立法,实可闭门而造,驾 而行之。此后金辅之、程易田两先生亦言车制,书出元后,其于任木、稍薮等义,颇与鄙说不同,其说亦有是者。元之说亦姑与江、戴诸说并存之,以待后学者精益求精焉。”五十四年己酉(一七八九),二十六岁。 会试中式第二十八名。时大总裁为经筵讲官、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韩城王文端公杰,署经筵讲官、礼部右侍郎满洲铁公保,文渊阁直阁事、工部右侍郎阳湖管公幹珍,同考官吏部文选司主事凤臺关公遐年。四月,圆明园覆试,钦取一等第十名。殿试二甲第三名,赐进士出身。朝考钦取第九名。引见,改翰林院庶吉士。时掌院学士锡山嵇文恭公奏派先生习国书,以先生在江苏吉士中年最少也。后奉旨以清书人数多,特改习汉书,钦命大学士伯和公珅、吏部尚书彭文 勤公为庶吉士大教习。旋充万寿盛典纂修官,国史馆、武英殿纂修官。 冬十二月,散馆期近,人宿庶常馆读书。五十五年庚戌(一七九0),二十七岁。万寿覃恩,封公得敕封儒林郎、翰林院庶吉士,林太夫人敕赠安人,及先生二伯父承义貤 赠儒林郎、翰林院庶吉士,伯母江氏貤封孺人。四月,散馆。一目罗赋。钦取一等第一名,授职编修,迁寓外城扬州会馆。 秋告假省亲,掌院大学士阿文成公以大考将近,恐规避,固不允,并曰:“原知阮编修学问,不是避考,但若准伊一人,则他人纷纷告假,我何以应之。”八月,恭遇纯皇帝八旬万寿节,恭进宗经征寿说文册,蒙纯皇帝亲览入选,特赏大缎一疋。五十六年辛亥(一七九一),二十八岁。先是,庚戌年因散馆为第一人,又进呈文册,蒙恩奖赏,将次大考,南书房需人,浮议以先生当列高等,因告假以避之。及告假未果,先生遵王韩城相国谕,避居内城,假馆于诸城刘检讨佩循先生镮之家,同读书闭门投辖者数月。自变字体,不令人识,至拆封,乃知拟第二者即是也。二月初十日,圆明园大考翰詹,钦命题为拟张衡天象赋、擬刘向请封陈汤甘延寿疏并陈今日同不同、赋得眼镜诗。阅卷大臣见先生赋博雅,而不识赋中“峜”字之音,置三等,继查字典,始置一等。封卷进呈御览,次日奉谕:“第二名阮元比一名好,疏更好,是能作古文者。”拟疏云:“臣向疏:郅支单于兼并外国,日益强大,杀辱汉使者,在廷诸臣未有为陛下画一策者。
-
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胡厚宜著该书系中国现代甲骨学家、商史学家胡厚宣所著。《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收论文20篇,《甲骨学商史论丛二集》收论文4篇,以上均在通盘彻底整理甲骨材料基础上用科学方法统计、比勘、分析、考证,并结合商代历史、商代遗迹遗物作精密研究,解决了不少甲骨学商代史上的重要问题。<
-
魏晋清谈唐翼明著唐翼明,湖南衡阳人。先后任文化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政治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著有《古典今论》等。:本书系统地探讨了魏晋清谈
-
中国中古政治史论毛汉光著本书作者为台湾著名的另类学家。作者从陈寅恪“关陇集团”理论中提炼出核心区和核心集团观念,将这两大主题贯穿于北魏至北宋建立前后约六百年的历史中,探求中古时期核心区与核心集团的凝结及转移轨迹。通过对史料的翔实考辨,结合社会学、政治学理论,并充分运用计量统计和分析比较方法,就中古时期的核心区与核心集团,如何自拓拔氏以之化地区为其核心区,以国人为其核心集团,转变为西魏宇文氏以关中为本位,重新凝结胡汉关陇集团,再演进至唐代安史之乱以迄北宋建国,魏博汴梁一带成为核心区,河北河东河南等地的职业军人成为北中国各地藩镇的统治集团,并统一而成为各王朝的核心集团等纷纭复杂的历史现象,作了圆满周详的解答。
-
探古集沈长云[等]编著;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编本书主要收录了有关中国古代史学科的论文20篇,论述内容涉及华夏民族的起源与形成过程、中国古代早期几个重要历史问题的真相、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荀子的价值立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唐朝使职若干问题研究等。
-
中国书法史刘涛著《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一书,自东汉末至南北朝末历时三百余年,作者刘涛先生,并未一味地罗列书体资料而纠缠于当时书体、书风的变化演进上,而是溯本穷源,从历史文化大背景来阐释当时书风之盛、书体之变的,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全面考辨论述的。因而揭示出南北朝时期书法一道,不仅是魏晋风流的余绪,更是儒林士风的又一端。正如包世臣所言:“南北朝尤重此艺。工文者史入文苑,工书托体小学,乃入儒林”。这不仅是那个时代的追求,更是那个时代的标榜。从该书各章节的论述中,都可对当时这种世风时尚有所领略,进而明了书体之变尽在不言之中。仅从该书《南朝帝王重视书法》、《南朝寒门书家与士族书家》两节所述“‘侍书’的设立”、“帝王与高门书家争胜”、“寒门书家的崛起”、“书家的士庶之别”等内容,就可窥见当时书风之盛,已非士人雅好之举。那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风行,是一种文化追求,虽多少有点附庸风雅或追求功利之敝,但韵致高远。这比起自下而上的趋俗、媚势、逐流,则显得高贵不少,也更具文化意义。这本书正是着眼于这种时代文化风貌而撰述的,因对审美价值的全面述求而有了一种全新的审美经验,由处处闪现着的思想火花而见作者异乎寻常的深思熟虑,因此避免了将所引用的大量新旧书法资料进行放慢板地、简单地罗列、展示、说明。可以说,这是一部真正文化意义上的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