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中西初识二编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编后记题:中外关系史论丛第7辑。本书为中外关系史学会主办的学术论丛第七辑,主要内容仍是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其中包括论文14篇,述评4篇。
-
范成大笔记六种(宋)范成大撰;孔凡礼点校《范成大笔记六种:唐宋史料笔记》包括残本在内,是范成大现存笔记共六种,按照写作时间排列,第一种是作于宋孝宗乾隆道六年(一一七O)的揽辔録。揽辔録的历史研究价值很高。第一,逐日详细记载了从宋、金分界线的泗州(根据隆兴和议)进入金国直至金国及府、县、镇间的距离里程,还考察了一些名胜古迹。这些都是研究金代历史地理的第一手资料。第二,《范成大笔记六种:唐宋史料笔记》比较细地记载了金中都宫殿的布局。这些记载,往往可以作为金史卷二十四中都路的印证和补充。第三,范成大留心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是一个有心人。第四,宋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当范成大还在世的时候,他的好朋友陆游,就读到了《范成大笔记六种:唐宋史料笔记》,见《范成大笔记六种:唐宋史料笔记》中的所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乃“感其事作绝句”(陆游诗见《范成大笔记六种:唐宋史料笔记》附录)。此外,范成大注意到了在金国生活的老百姓“久习胡俗,熊度嗜好与之俱化”,这当然主要是指年轻一代人。
-
勾吴文化的现代阐释吴恩培著历史和文化的双重痕迹、泰伯、仲雍南下时黄河、长江流域各自的文明态势和文化背景之分析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系。在江苏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今天,为了有助于对江苏传统历史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江苏丰富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大学生和广大青年读者人文思想的潜移默化,我们一直对有关江苏地域文化的学术专著给予关注。2001年底,我们得知苏州一位对吴文化研究颇有造诣的教授撰写了一本关于吴文化研究的书稿,随即对此书稿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年底,去苏州组稿时,得以与作者见面。在与作者的交流中,我们很快便被书稿中的内容所深深吸引,更对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曾占有过重要地位的诸候国———勾吴国的建构———辉煌———灭亡的历史变迁、对吴文化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泰伯、吴王寿梦、吴王阖闾、吴王夫差、伍子胥、孙武子……那一个个历史人物活生生地立现在我们眼前,仿佛跨越时空带我们走进了远古时期吴、越之争的古战场。然而,在对书稿的编辑过程中,作者钟爱自己乡土的那份圣洁之情,更是字里行间随处可见;当社会的浮躁导引着人们在为“金钱”、“效益”奔波之时,作者却“固守于书斋,将纷纷扰扰的外部世界和情感世界置于脑后”,用“怀有生命的价值关怀”和“怀有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意义上的激情”之理念在从事着文化发掘和学术研究的精神,更使我们震憾而深受感动。几经波折,现在《勾吴文化的现代阐释》一书终于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春秋时期,勾吴文化是复盖江苏全境的远古文化,其时就已跻身于我国传统地域文化体系并和当时的楚文化、齐文化、鲁文化、晋文化等互相碰撞和交相融汇,成为我国春秋时期重要的地域文化。《勾吴文化的现代阐释》作为全景式地研究勾吴文化的学术专著,从整体研究的角度,对春秋时期的勾吴文化进行了多方位、多学科的现代阐释。全书内容涉及春秋时期吴地的政治、经济、语言、文学、艺术、民俗等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林非教授、苏州大学方汉文教授在为此书撰写的序言中,都对该书稿作了较高评价。我们特聘南京师范大学王长俊教授审读了全稿。王长俊教授在对该稿的审读意见中更明确指出:“《勾吴文化的现代阐释》(吴恩培著),以中国古代文献为蓝本,对勾吴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吴文化研究,已有多种著作出版,但占据如此丰富的史料的论著,尚不多见。尤其是作者的文化视角,触及历史深处,尤为可贵。在所有研究勾吴的著作中,该书是较为深入的一本,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吴文化研究在江苏正方兴未艾。因年代久远。有些学术问题目前争论较大且涉及江苏省内的多个地区(南京、徐州、镇江、常州、无锡等)。我们出版本书只是给学者、读者提供一部较为系统且较为深入地研究春秋时期吴文化的著作。以期有助于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江苏、了解江苏地区的历史文化。同时也供该领域研究人员参考与探讨,从而推动学术进步。
-
新唐人街(美)彼得·邝著;杨立信等译编辑推荐:游走世界的中国人丛书。美国《科克斯评论》榜首推荐书。 历来,世界上各大城市的唐人街,都给人一种神秘,保守而又充满暴力的印象,许多中外电影都围绕着这个印象来制作一幕幕血腥的帮会仇杀场面。 唐人街究竟什么样?一般人们很难知晓…… 作者以多年生活在纽约唐人街的追踪调查,描绘了唐人街与世隔绝的政治文化、经济繁荣的陷秘内幕、帮派冲突产生的背景根源、中国合法和非法移民的生存状态,为我们拨开了笼罩唐人街的朦胧迷雾。 本书1987年在美国首版发行,1996年做了修订,已在美国再版三次。
-
中国来信(捷克)严嘉乐著;(捷)约·符拉什吉尔辑注;(捷)约·科尔马什补注;丛林,李梅译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世界知道中国,不自今日始,回溯历史,中外文化交流共有五次高潮。文明交流的深度、广度也是近代超过古代。文化交流、交融、吸收、互补,也不是可避免的现象。只有在国力充实、文化发达、科学先进的情况下,才可以在交流中采取主动,吸取可用者为我所用。当国势衰弱,文化停滞,科学落后时,往往在交流中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失去对外来文化选择的主动权,成为完全被动的接受者。鸦片战争以后,在长达百年的这一段时间里,输入中国的外来文化,有些是我们主动吸收的,也有些是中国所不愿接受的,也有些是被迫引进的。历史告诉人们,当前世界经济已经一体化,世界上一个地区出现了经济危机,全世界都会受到震动。文化方面虽然没有达到这样紧密程度,却也有牵一发动全身的趋势。当前文化交流的条件大大超过古代,传递手段之迅捷,古人无法想像。因此,文化交流的责任也远比古代社会沉重。“国际汉学研究书系”负担着21世纪中外文化交流的艰巨任务。
-
清明杂谈张亦文暂缺简介...
-
两汉经学与社会孙筱著《两汉经学与社会》立论于经学与社会的关系,探讨了经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社会文化背景,澄清了经学各派的师承关系与经学的时代性,并对经学对两汉社会的实际影响与作用作出了具体分析。《两汉经学与社会》还对经学各派自古至今的学术研究作出了详细的回顾,学术规范、严谨不疏,这是现代一般学术著作无法比拟的。
-
天宝十四载谢元鲁著本丛书强调知识性,但不是一般性的知识读本;强调学术根基,但不是纯粹的学术专著,强调可读性,但不是违背史实的任意杜撰;强调个人新见,但不是只顾新异的凿空立论和华而不实的游戏笔墨。浓郁的文化观照反思和多出新见卓识,是本丛书的特色和宗旨。本书中的每一种,都精心选择国内的各自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学者撰写,注重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叙述方式,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选择相关的、经典的图片、采用彩色插页和黑折附图,从而更具有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本丛书面向中等以上文化的广大读者群,使其在轻公、趣味盎然的阅读中,得到启迪和收获,以提高综合素质和鉴赏品位。
-
秦淮旧梦赵伯陶著本丛书中的每一种,都精心选择国内在各自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学者撰写,注重深入浅出、雅欲共赏的叙述方式,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从而更肯人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本丛书面向白附图的方式,从而更具有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本丛书面向中等文化以上的广大读者群,命名其在轻松、趣味盎然的阅读中,得到启迪和收获,以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和鉴赏品位。 本丛书强调“可操作性和持续发展的张力”即灵活性和巨大的包容性,作为一个长期的品牌选题,视具体情况,分为若干辑陆续推出,逐步完成对文化中国重大历史、文化主题的另样解读。
-
从黎明到衰落雅克·巴尔赞史学大师雅克·巴尔赞以三十多部文化史和文化批评论著而闻名,本书是他毕生对1500年以来整个西方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20世纪文化论著中的经典之作,评论家们将此书推崇为文化作品创作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书论述了从1500年起至今约五百年西方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制度(如君主制)、宗教、社会思潮、哲学、文学、音乐、美术、科技发明、民俗及社会生活等,包罗万象,涵盖面很广,从文艺复兴的根源到说唱音乐,作者均予娓娓叙述,并将自己在漫长的一生中所作的思考融入其中,使本书内容丰厚并具独特的魅力。他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衰落的时期。他指出,目前存在着许多令人感到烦恼的因素,如死气沉沉的政坛、恪守陈规的学校教育、个人主义的蔓延以及高度抽象化艺术的盛行,等等,但是,文化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失望多于希望,而很可能会成为西方复兴的源泉。这一思想贯穿全书,成为全书的闪光点。称之为巨著,一是因为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广泛;二是因为其思想之卓越,论点独特,融会了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研究的精髓,全书充满了睿智而理性的论述,渊博而深厚的知识,一册在手,可使人纵览五百年西方文化的宏伟画卷,从中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