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法)杜赫德编;郑德弟等译耶稣会、入华耶稣会士以及他们寄自中国、后在西方结集出版的书简和它们的影响等等,这一切对不是从事专业研究的读者来说很陌生,本书的出版,对那些垂顾于它们的人自有其吸引力和教育意义。历史可供借鉴,在当前中外文化交流新浪潮涌动之时,读读这批书简应该是有益的。
-
文史宋一夫主编;中华书局编辑部编《文史(2001年第3辑·总第56辑)》主要包括:史官的规谏记言之职与《尚书》、《国语》的编纂、定州汉墓竹简本《论语》为“鲁论”考、雍州势力与梁代政治、敦煌表状笺启书仪探源、两宋政府与印刷术关系初探、西夏文曹道乐《德行集》初探、金末诗人“稷亭二段”的卒年及出仕问题、《尚书》文献用字札记、王维诗口语疑难词疑议等内容。
-
中国文化陈廷湘主编《中国文化》一书是根据教育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编写的,适用于非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教材之一。具有一种深刻的爱国情怀,是大学生素质构成的最必备前提。而一个民族的社会成员,尤其是年轻成员对本民族的向心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本书对中国文化的精神成果作了简明的介绍,向大学生们展示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史上创造出的灿烂的古代文化成就。限于篇幅,书中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生发展原因、内在精神和发展趋向等较少涉及。但编写既注重通俗性和可读性,也兼顾了一定的学术性,并非一本纯通俗读物。作为素质教育教材,一定的学术性对学习者是有益的,可以形成一种无形的挑战,促使学习者去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辉煌成就。
-
史记菁华(汉)司马迁著;陈茂兹,吴添汉译注本书选择了史记中的一些名篇,除了把原文翻译成白话并加上注释外,还在正文前写了说明文字,对该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作了若干分析。
-
华学饶宗颐主编本书收录了《尧舜禹伐三苗的综合研究与夏代始年的讨论》、《秦王政时期历法新考》、《郭店楚简文字研究综述》等二十余篇文章。
-
失衡的帝国童中心著本书的目的,如副标题所指,是要考察“长期影响中国发展的历史问题”,即考察那些历史上就存在今天仍然影响着中国的问题。既然是考察这类长期性问题,就要涉及历史,涉及数千年的中国历史。我们的视野将统摄自商朝至清末的历史,但又不是叙述历史,而是从复杂的历史中清理出问题,考察这些问题在各时代的共同性,然后进一步追寻它们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从而判断出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例如,我们考察历史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时,特别注意它们与历史统一性的关系,具不具有各时代的共同性特征,如果具有共同性特征,那么中国历史的统一个性是什么?如果它们不具有共同性特征,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从中我们将寻找中国历史的品性或个性以及由历史品性或个性决定着的中国的前景。为了这样的目的,我们首先从中国历史形成与发展的地理条件这个在历史中具有长时期不变性的重要因素入手,采取“还原历史”的方法来考察中国的地理生存环境对于中国历史品质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
《资治通鉴》精言妙语张大可主编本书收《资治通鉴》中精言妙语1206条,按照内容分为40类目排列,类目下的语条按《资治通鉴》书中行文的先后顺序排列。
-
中华文史论丛李国章,赵昌平主编暂缺简介...
-
史记故事精粹浣官生,浣涓编撰本书对史记所记述的史料加以组织编排,以讲故事的方式编撰了史记故事666篇。所有的故事均以事件为中心,基本上按时间顺序编排,反映了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到西汉武帝时我国这段历史发展的脉络,仍不失通史的性质。本书集翻译、材料取舍、比较、综合、分析、考证于一体,在文后的注释中注明了出处,以便有兴趣的读者查对原文。
-
历史的B面聂作平著被史学家们一再否定的王莽事实上是一位天生的书呆子改革家;有海青天之称的海瑞有着极其可怕的另一面;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功名不仅来自于经年血战,更来自于美丽的千金姬和久战不泻的房中药;而贞节烈妇,后宫宦官,昏君暴君与政治流氓,这些中国历史上的黑色毒素,都在作者笔下一一现出原形。这是一部挑战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新型大历史文化随笔集。在《历史的B面:一个新锐作家的另类史观》作者看来,面对中国历史,鲁迅看到了吃人,柏杨看到了酱缸,而他则看到了一种毒素的沉淀。在《历史的B面:一个新锐作家的另类史观》20篇互相关联又独立成篇的作品里,年轻的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无畏的批判精神,直面了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让我们看到若干与我们惯常所知的历史不尽相同的历史的另一面。《历史的B面:一个新锐作家的另类史观》文字雄奇,脉络清晰,汪洋恣肆中更有一种绵长丰沛的学术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