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读物
-
旧京醒世画报杨炳延主编本书是“品味北京丛书”之一。清末出版的《醒世画报》乃是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的珍本,它创刊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是当时名噪京城的画报日刊,仅出版过六十期即告停刊。它以生动传神的图画、大众口语化的文字和嘻笑怒骂的风格,记述了清末京城的市井新闻和官场百态。对清廷的腐朽昏聩进行了入骨三分的抨击。因报馆地处北京青楼林立的“八大胡同”附近,所以对老鸨妓女、名流狎娼等多有报道,向后人展开了一幅晚清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醒世画报》在当时不仅以新闻内容脍炙人口,同时也因绘画精道而成为流传京城的学画画谱。它由京剧脸谱及插图绘画大家李菊侪先生和清末宣笔制作名家胡竹溪先生主笔,画面生动,场面宏大,极具中国传统绘画的工细与传神。形成了与当时南方《吴有如画宝》所代表“西洋派”画法鲜明对照的北方“传统派”画法,具有很高的绘画参考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
-
五千年闵凡祥等编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但是,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存在着差异,如果彼此不了解或了解不够,那么在交往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不愉快,甚至还会引起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历史告诉我们,在了解彼此的历史与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对话,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岁月流逝,沧海桑田,我们这个星球发生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事件,出现了多少风云人物。在这本书里,作者向你介绍世界各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只有了解人类发展史上的苦难怀辉煌,增强对其他国家的理解与认识,才能使我们更好地面向未来,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
大清织造冯精志著《大清织造》是作家冯精志在深受读者青睐的长篇小说《骗枭》、《大内锦衣卫》之后,打造的又一情节曲折、掌故丰富、人物众多、事件翔实、文化底蕴雄厚的新作。小说以《红楼梦》作者曹氏家族祖孙四代人的经历为纬,以这一家族之效劳与卖命的江宁织造为经,描写了曹氏一家由盛到衰、由受宠爱到被凌辱的命运;与此同时,小说用难以预料的故事情节,铺陈了大清康雍乾三朝的皇子皇孙与曹氏家族一代代男人女人异乎寻常的纠葛及让人意想不到的感情经历。读来令人扼腕,唏嘘不止。
-
殷墟文化研究杨宝成著本书由“殷墟的范围与布局”、“殷墟文化的分期与年代”、“建筑遗存”、“殷墟的墓葬”、“蔡祀坑”、“车马坑”、“殷墟的青铜器”、“殷墟文化几个问题的讨论”组成。 本书的要旨是对殷墟考古资料的梳理,对殷墟所揭示的文化遗迹与文化遗物的辨析,以及到某些殷墟考古现象的释读。总之,仅仅是做了一些初步的资料考辨工作。本书用了较大的篇幅讨论殷墟发现的车马坑以及商代马车的起源问题。
-
学生实用中华文化百科辞典雍海涛...
-
陶弘景丛考王家葵著本书作者试图通过史料的考据,勾勒出宗教教育家、医学家、书法家陶弘景的人物形象。
-
移民上海陈映芳编;姚松鑫,张浩摄影前言:关于这次调查“到上海去,到上海去!”今天,“上海”已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好去处,“去上海赚钱”、“去上海生活”成了时髦的话题。而上海、上海人也在试着习惯从四面八方蜂涌而来的“外来人口”、“新移民”们。的确,“上海”的迅速变化,可以被视作为一种奇迹。然而对于身处其中的社会学研究者来说,城市发展的这样的“奇迹”却是一种挑战,说实话它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无奈、是难于言表的遗憾:我们的学界,由于研究力量、研究条件、特别是学术准备的不足,或干脆是由于种种学术理念、研究志向的问题,对这样生动的社会生活、这样急剧的社会变动,是那么的缺少回应。也许正是出于这种无奈感,在教学中,我尝试着鼓励同学们尽可能进入社会深处,去探索那些自己及一般社会成员真正关心的事,学会自己去寻找、探索真正的问题。这正是我组织学生从事深度访谈的初衷。之所以尝试着把新移民作为让学生了解上海社会的一个切入点,一方面,大量外来人员进入上海,这本身是近年来上海这个城市社会变迁的最深刻的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对于非上海籍的学生来说,追踪新移民的生活史,正好可以让他们有一个接近上海的特殊角度。而对于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海籍学生来说,对新移民的了解,客观上可以帮助他们将自己熟悉的城市对象化。“上海新移民”,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及在许多媒体报导和文学作品中,早已不是个新鲜的话题。但它一直还没有正式进入我们的社会科学的话语系统。在大量的“研究课题”及其调查报告、学术论文中,这个社会群体多被划入“外来流动人口”、“民工”或“外来投资者”、“外来人才”之类,有关他们的问题被设置在“人力资源开发”、“城市化”及“城市发展规划”等宏观的叙事框架中。在一些政府部门挂着的相关机构的牌子上,他们甚至被简略地称为“外口”(“外来人口”的简称)。相对于这些,在这里,我所以采用“新移民”概念,理由很简单:社会学还需要关注人,人的状况、行为等等。这些人从别的地方移居到上海,在这个城市中工作、生活,且多有在上海长期居住的意向,采用“新移民”概念只是对一种既存事实的认定,“移民”在这儿是个社会性的概念而非法律上的身份标志。至于在上海多长时间才可算“新移民”,虽然有的调查机构(如盖洛普公司)认定在一个地方居住半年以上即可算移民,但出于对新移民生活史的调查需要,我希望同学们能找到那些移居上海时间稍长的人去了解。不过后来并没有对时间作明确的规定,事实上有个别同学的采访对象只有几个月的移居史。请读片断:人物一:王锦秀(Janet)自述我是王锦秀,你可以叫我Janet。我出生在江苏的一个小农村,小的时候因为父母的生意不错,我们就搬到小城市来了,我父母现在还在那里。这个小城市在江苏的北面,到南京只需五个小时。这些年来,我家算是幸福的,但是,我还不想回家,因为习惯上海的生活了。我晚上在交通大学读英语,一方面因为我真有兴趣,另一方面因为这几年来,如果要想做好生意,会不会讲英语很重要。我没有很稳定的工作,我把读英语当成我的重点,只是想努力提高我的英语能力。现在我给两位朋友帮忙,一位有衣服店,我帮她卖;另外一位有小餐厅,我给她们做饭。有时候我也帮我父亲做生意,以后我希望找跟房地产有关系的事来做。对我来说,来上海的原因就是要做生意。改革开放以后,我父亲每个月来上海一次。所以说,虽然我父母没有完全同意我搬到上海,但他们尊重我的选择。我弟弟也在上海读过书,但毕业后就回去了。他现在有不错的工作,结婚了,刚刚有了小孩子。搬到上海的时候我先跟我的伯母住在一起,但是现在我一个人住。不过在她家附近。我的房租是一个月500元,虽然不太贵,但一个人住,很自由。付过房租后,我只需500元左右的生活费就差不多了。来上海已经七年了,上海话讲得可以了,一般来说本地人很少看不起我。但我不太喜欢讲上海话,可是为了生活和工作,我也愿意讲。你可能不知道,本地人平常是看不起外地人的,尤其是瞧不起从乡下来的,但是有能力的外地人在上海现在有好多。上海人总是觉得自己比我们聪明,也许这是真的,因为他们的钱多了,自然机会和关系也就多了。七年前来上海,的确是一个好的选择。我没有考虑很久,大家都知道这里的机会多。因为我来过上海几次,对上海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做这样的决定并不难。因为在老家,我有一种被限制的感觉。我一年回一次家,朋友都问为什么还没结婚,她们不明白我是怎么了,因为她们都已经结婚生子了。但是,现在我觉得我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反倒觉得老家的朋友为了快结婚,随便选一位男的,很不能接受。找爱人的话,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可以。如果有机会找一个外国人,尤其是英国来的,我会更有兴趣。我认识一位,是在网上认识的。我在网上碰到很多外国人,但他是最好的。我希望有机会可以去英国,我不是说上海不够好,但是我觉得自己在外国发展会更好,我父母一定会同意让我去外国。我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决定自己做什么了,我们外地人和本地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我们要比他们独立得多。这七年来我改变了很多,但是我不是很满意。我发现学习很重要,所以现在我得赶快读英语。这一代如果不会讲英语能干嘛?尽管我对上海已经很熟悉了,但我还常常不相信上海人。你知道吗?你也应该小心,上海人太多,坏人也很多。这是我的手机号码,如果你还有问题的话你可以打电话给我。
-
美国华人李小兵,孙〓,李晓晓著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美国那样激起中国人复杂的感情,像美国那样唤起中国人的好奇和想象,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美国那样影响着中国的目前状况和将来的发展。在日益开放的中国社会,美国文化的影子俨然是个无处不在的幽灵;在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日常生活中,美国风格日益成为时尚;在中国的媒体里,有关美国的报道占据国际消息的大量篇幅;在大学、在研究机关、在政府部门,人们密切注视着美国政策的动向;在书店、在图书馆,各种有关美国的介绍和讨论受到人们的青睐......一句话:中国正在面临美国的全面“入侵”。可以预见,由于世界的日益缩小,由于中国加入WTO,美国对中国的重要性还将迅速增加,中国人对美国的兴趣还将继续加温。美国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当美国千方百计地加强自己的霸主地位时,拥有13亿人口的中华也在探求自己的光荣与梦想。中美关系将是21世纪世界事务的重大主题,中、美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关系到两国关系的好坏,也关系到世界未来的光明与黑暗。本书试图采取全方位的观察和思考角度与跨学科的研究分析方法,来提出和研究问题,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因此,本书一方面尽量着眼于华人的生活实际,听取美国各阶层华人的呼声,从诸多矛盾中去探索,从成败案例中去萃取。另一方面,又人美国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变化发展来进行透析,并尽量顾及到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变革与发展态势,来考察华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变化与活动方向。本书提出问题的现实性、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的多元性,以及解答问题的普遍性,将为进一步理解美国华人的历史与现实提供新的途径。
-
日本学研究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编暂缺简介...
-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国家图书馆编《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主要内容包括:追寻中华文明的起源、佛教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浅谈京剧文化、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人类社会之贡献、怎样欣赏芭蕾、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