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
-
虞城名郡苗仪,刘姣妹 著韶关在古代素以“岭南门户”知名。传说中五帝之一的虞舜曾南巡至此,并命奏韶乐,此事成为北来士宦及当地百姓千百年来不断追慕称颂、口耳相传的文化记忆,即书名所谓“虞城”的由来。本书立足于韶州古郡人文典籍、文著,择其史实、文记、诗词,以及遗存史籍等精要,分山水形胜、人文景观、石刻碑拓、典籍辑录等四个篇章,辑录了自秦汉到明清时期韶郡的史料典籍遗存,搜罗广博,来源丰富,对于整体上把握韶关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有益,对于地方历史文化史研究者具有参考价值。
-
走进奉贤杨杨 编本书系“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之一种,聚焦奉贤新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点带面地介绍奉贤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发展脉络,有历史的遗迹,更有现代城市新规划的辉煌,通俗、生动地展示了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的内涵。“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由上海通志馆主编,定位为“反映上海历史、具有方志特点、贴近社会关切”的地情普及读物,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重大战略,紧密围绕重大时间节点、重要事件,紧密围绕重大史料的发掘和开发利用。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新城发力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第四辑聚焦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大新城。
-
江南旧志图选 境域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江南旧志图选•境域》为“志说江南”系列丛书之一种,是江南旧志图谱的首次汇编整理,从江南地区历代方志中精选珍贵图谱,以苏州地区为重点,涵盖八府一州,包括苏州境域 图、嘉兴境域、湖州境域图等。所收图谱均按照年代编排,每幅图都有图注。
-
松江简史何惠明 著,陆军 编本书为“松江六史”的第一种,时间跨度上溯松江史前文化,截至2020年,绵延六七千年,充分利用考古实物、传世文献和当代学界研究成果,重点记述发生在今松江区区域内的历史,对与行政管辖、经济发展关系紧密的历史内容作为记述重点。对历史上发生于华亭县、松江府范围内,不属于今松江区范围内的事物,但又必须交待清楚的内容,原则上予以略记为主。对松江历史上具有地方特色特点的棉纺织业、畸重的赋役、松江书画派、松江府城等特色内容,都作了较详的叙述,另外对历史上流寓松江较著名的人物也作了介绍。是一部详略得当、简洁明快的松江地方史著作。
-
海派.第2辑陈子善,张伟 著《海派》内容立足近代上海开埠以来,发生在以上海为中心并覆盖江南一带,体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要求原创、雅俗共赏,对某专题有独到见解。
-
转型与跨越张励,郭继,贾彦,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著《转型与跨越——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是一本研究专著,聚焦上海城市的发展演进。主要章节有“建设生产性城市目标的确立”“生产功能的逐步强化”“释放老工业基地潜力”“建设先进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基地”“上海城市形态的演进”“向多功能中心城市转型的起步”“从‘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到‘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新思路”。城市发展战略是研究城市发展历史的主要线索之一。1949年后,上海经历了从初期多功能中心城市向生产型城市转型,以及改革开放初期从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型城市再向多功能中心城市转型的两次比较大的调整。上海是我国**经历现代化进程的地区,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研究上海的发展战略就全国而言也具有很强的示范性。通过研究上海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对我国其他地区如何合理制定发展战略、推动自身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广州历史研究王美怡 主编广州历史源远流长,与古为新,于经世致用中孕南方精神,在市井繁华里藏粤地风华。《广州历史研究》植根于深厚的广州历史文献,以近代广州城市史研究为核心,上溯下延,力求不拘于模式,不囿于成见,严谨治学与拙诚探索相结合,以深功夫、大视野、多角度书写活着的、流动的历史,在深研近代广州政治、经济、文化之宏大叙事的同时,关注与城市律动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民间记忆、影像寻踪等微观历史,立体呈现广州城市历史,传承、传播广州城市文化,探索学术大众化、传统新生之路。
-
寻找浙里的乡愁印记王慧盛本读本选取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的40个古村落,包括26个历史文化名镇和14个历史文化名村,并按出行时间轴的模式双语介绍各村落的独特文化印记,从建筑文化、非遗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等维度探寻每个村落的独特文化印记。
-
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王振忠、张小坡 主编本书围绕“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之主题,收录相关成果18篇。论文涉及徽州文书的整理与研究,以及基于文书的对于徽州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的出版旨在激励相关学者在以徽州文书为基本史料的同时,不只是着眼于徽州地方史,而能透过徽州研究,深入了解传统时代的中国社会,立足于徽州区域研究提供的丰富内涵,深化对整体中国的认识,解释中国的大历史。
-
图腾呈祥王其旗 著有一种舞蹈能代表中华民族的形象,有一种舞蹈能体现中华儿女的气质,有一种舞蹈能凝聚华夏子孙的信念。它为全中华儿女共同拥有,只要有中华儿女生活的地方,就有它的身影。它就是龙舞。有人说,如果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那么龙舞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代表着腾飞的力量、开拓的勇气、奋进的姿态。是的,龙舞作为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龙文化发展过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无疑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传统民间舞蹈的艺术美的升华。一部龙舞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龙文化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当我们翻开史册,从文字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龙舞几乎是与中国的龙文化同生共长的,同时又是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存与发展紧密相连的。迄今为止,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龙舞完全打破了时空限制,其流传之久远、分布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任何艺术都难以相提并论、与之媲美的。衢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绵长,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丰富,据统计全域竟分布有四十多种民间龙舞,堪称“龙的故乡”。当地许多乡镇村落以民间龙舞文化资源为特色,已发展创建成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村镇”“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如龙游县湖镇镇以民间盛行硬头狮子、滚花龙等传统舞蹈而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开化县苏庄镇被列为“苏庄草龙艺术之乡”等,蓬勃发展的龙舞艺术,逐渐成为当地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并广泛参与的文化表现形式。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身为一个衢州人,如果你不只是听别人口头上所说,而是真正深入地去了解、研究和认识龙舞,你会从内心深处深刻地体会到,龙舞的历史原来如此源远流长,龙舞的文化原来如此博大精深。研究和探寻中华民族的龙舞文化,显然也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就是这具有民族独特形态、气势和神韵的龙舞,这极富活力和华彩的龙舞,这极具文化上认同、精神上鼓舞、情感上密切的有着巨大凝聚作用的龙舞,吸引着我们不由自主地走进它璀璨光彩的世界,企图探究它背后不一样的故事。在对龙舞的调查研究过程中,作者竭力从浩如烟海的传统民间舞蹈中,选取一些当地具特色的代表性龙舞,重点从具体实践的角度对其常用的代表性动作、套路和一些基本的舞龙技巧和方法进行归纳叙述,让更多的人不仅能对龙舞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且能通过对相关套路、动作的学习,基本掌握龙舞的一般舞法和规律,从而让龙舞这一中华各族人民所共同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让龙舞这一民族的瑰宝得以世世代代的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