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
-
世界之城王敏 著,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编1843年开埠以来,上海城市近18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崛起的历史。本书将上海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1843—1949年,上海开埠到现代市政的建立以及初具国际大都市雏形;1949—1978年,转型为内向型的工商城市以及城市空间的拓展;1978年至今,回归国际大都市并实现超越,从全球化的视角,以城市的发展,即空间的拓展和城市功能的演变为基本线索,选取了上海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历史时期,勾勒了上海由普通的港口城市崛起为国际大都市,经历一段时间的内向工商业发展后,回归多功能国际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定位,并进一步朝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卓越的全球城市迈进的历史。
-
小楼忆春秋马宇彤三十栋别具特色的天津名人故居,走过百年风雨,无言矗立,却能够让今天的人们穿越时空,去聆听曾经发生在其间的时代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折射出近代天津乃至近代中国的真实履痕。
-
舟楫济千里陈克天津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荣,十四个篇章,全景展现天津运河之自然地貌、遗存分布,追溯漕运兴衰,讲述南北交融。诗词雅集、园林曲艺、武术杂技,无不具备。天津,不负河海要冲、畿辅门户之盛名。
-
中国古代江湖游艺王俊我国的一些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音乐、舞蹈、戏曲、杂技与杂耍总称的百戏,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不同环境的生产和生活中所创造的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反映古代先民的生活场景,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有音乐,舞蹈,杂耍等,不仅对中国古代人们文化生活的发展与精神需求及美好愿望的满足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更是在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些艺术作品是一座文化宝库,它的意义和价值正等我们去开发和传承。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
明清民国西安城墙维修保护史研究史红帅明清民国时期(即1368-1949)为主要研究时段,以西安城墙为研究对象,以历次建设维修工程、活动、事件等为研究重点,基于工程史的研究视角,融合城市史、社会史、环境史等学科理论与方法,对明代以迄民国581年间西安城墙建设与维修的历史进行个案与综合研究,全面梳理城墙建修的工程细节,系统阐明城墙建修的历史过程,客观总结城墙建修的经验教训,深入探察封建时代后期至近代转型期西安城墙景观面貌的发展变迁,以及西安“城工”与区域城乡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关系,以期推进西安城市史、历史城市地理、古都学、长安学等领域的研究,并为当今西安城墙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明清民国历史时期的研究空白。
-
浙江城市名片政协浙江省委员会 编《浙江城市名片》坚持明古详今、图文并茂,深入挖掘浙江城市的地域特质、史迹遗存、历史经典、人文精神等历史文化元素,充分展示各地经济特色、科技发展、地方产品、标志性建筑等现代文明元素。让读者既能感受历史的厚重,又能体味时代的活力;既能领略城市的风采,又能纵览省域的风貌。
-
千古第一村周慧慧江西省乐安县流坑村被誉为“千古村”,著名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悠久,社会文化底蕴深厚。该书内容包括村落的经济生活、婚姻家庭、宗族社会、宗教信仰、风水文化、傩舞艺术、传统建筑、匾联文化、教育事业、旅游开发、社会治理等方面,于不同面向透视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流坑古村如何回应时代,如何承续传统和再现生机。书中调查资料翔实,文字朴素简洁,图文并茂,生动地呈现了当代的中国农村图景,是认识新乡土中国的一个典范。
-
广州城市社会变迁李淑蘋 著近年来,随着社会史研究的深入和城市史研究的发展,近代广州城市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层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本书主要依据广州市档案馆丰富的馆藏档案和民国时期大量的报刊资料,重点从城市空间的重构、公共卫生的推进、市政建设的发展、社会事业的进步四个方面反映近代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广州城市社会的变迁。
-
申报馆剪报资料·上海卷上海报业集团 编申报馆剪报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持续到1949年5月末,前后近20年。申报馆剪报资料依托当时较具影响力的报纸,主要剪取《申报》《新闻报》《时报》《大公报》《中央日报》《时事新报》等数十种民国重要报纸的专题资讯,加以剪贴归类,装订成册,总量达13000册之巨,内容涵盖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为迄今规模的剪报类民国史资料库藏。其中已初步完成篇名、来源、时间和专题整理的“上海卷”部分,约计15万份,对进一步丰富民国时期上海地方史、社会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文献史料。本书为《申报馆剪报资料•上海卷:医疗公卫专辑》(全5册),专门选收1934年至1948年间有关上海医疗、公共卫生事业的剪报资料,大致分为“医疗机构(1934—1947)”“各年度公卫概况(1934—1948)”“卫生运动大会(1934—1942)”“工部局卫生报告(1934—1943)”“卫生局传染病报告(1934—1935)”等专题,这批珍贵的剪报文献,对研究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共卫生管理、上海近现代各大医疗机构的情况、医疗卫生史、传染病防治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成都传蒋蓝 著蒋蓝笔下的《成都传》呈现出浓郁而独特的西南气质与诗性空间结构:“成”(古蜀干栏式建筑是中国干栏式建筑的发祥地)与“都”(两江汇聚的低地)的分野,到“成”与“都”的汇聚为城市的演变;重要历史人物情感踪迹与物理踪迹两条线路是《成都传》的复线构成,比如杜宇与凤凰山、开明氏与茶叶入川、司马错和张仪与成都城的雏形、李冰与天府富庶格局的形成、文翁兴教的人才格局……成为贯穿《成都传》的两大经纬之线;成都自古以来的水路、陆路的交通史,成为了成都包容吸纳的两条血脉;成都经历十几次的移民,形成了人种、文化、风俗、园林、饮食、建筑、街区、植物的落地与繁荣,充分彰显出成都近3000年城址不迁、2500年城名不变的底蕴。这一世界城市史上非常罕见的现象,充分显示了成都这座城市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