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
-
广府文库丛书·水乡漳澎龙莆尧 著《水乡漳澎》是“广府文库”丛书之一种。漳澎是东莞人口第一大村,粤曲文化、中秋添油、漳澎龙船景等传统民俗文化底蕴深厚。200多年前,这里靠着东江水的冲刷及狮子洋海水的顶托,淤积成一个可供人类踏足的沙洲,四面八方的移民前来落脚谋生,进而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在这过程中,村民一直坚守和弘扬着广府地区先民从珠玑巷南下珠三角共济包容、艰辛开拓、在建设美好新家园的同时、创造广府文化的精神。 本书为反映漳澎村落历史、社会变迁的通俗性读物。全书以漳澎的形成过程、先民畔水而居的生活方式,当地富有特色的公共凉棚、娘仔房、粤剧班等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地反映广府文化的一个概貌。
-
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历史实录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党史办公室 编暂缺简介...
-
图说杭州百年团史沈在蓉 著2022年,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杭州团组织是全国早建立和恢复的17个团组织之一,杭州团史既是全国团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地方团史的缩影。梳理杭州百年团史,对研究浙江全省乃至全国共青团历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杭州市团校在团市委的大力支持下,查阅大量档案资料和文献书籍,整理编写《杭州百年团史(1922-2022)》《图说杭州百年团史》套书,翔实记录了杭州共青团的百年奋斗历程,以丰硕成果献礼建团百年;引导广大团干部和青少年在杭州青年运动史中感受奋斗精神,汲取奋进力量,自觉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杭州百年团史(1922-2022)》记述了杭州团组织和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奋斗历程,讴歌了他们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全书史料翔实、观点鲜明、语言简洁、主题主线鲜明,较好地突出了杭州共青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和全面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突出了杭州地方团组织自身发展的历史。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百年团史,也有助于人们通过团史,了解杭州党史和杭州发展史、改革史,更为人们开辟未来提供历史借鉴。
-
紫气东南暂缺作者东南大学自20世纪初成立至今已逾百廿年之久,随着学校从其前身的师范学堂发展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综合性大学,其校园也经历了纵贯一个世纪有余、横跨众多校区的变迁。从北极阁下的四牌楼、玄武湖畔的丁家桥、嘉陵江边的松林坡和柏溪村,到江北的浦子口、江宁的九龙湖所连接起的校园画卷,见证了东南大学从艰辛创业走向辉煌的沧桑巨变,也承载了一代代东南学人的美好记忆。这本校园图史以东南大学校园演变的10个时空节点为线索,精选了520余幅图片和文字,全面、直观地展示了东南大学逾百廿年的校园变迁,是关心东大成长的各届友人了解校园历史、历届校友回味校园生活的形象读本。
-
江西省乡土地理陈伟,熊四华,李娟主编暂缺简介...
-
大数据精准助报80个高考志愿杨忠贤,钟峰华,王荣波,谌志群,任新年 编按照“专业(类)+大学”的2021年录取位次号排序,与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完全匹配。适合普通类各段考生以及艺术、体育类考生参考使用。大数据作支撑,位次排列清晰,一目了然,80个高考志愿一本书全搞定。随书赠送“选考在线”高考顾问服务,免费获取超值志愿填报网络服务。本书清晰呈现了各高校同一专业间的录取分数和位次号差异,大大方便了浙江考生精准把握专业平行志愿并精准填报80个高考志愿。
-
清代富察氏家族研究张明富 著清代富察氏,即辽之蒲察氏,历金、元、明,庚续不断,至清成为满族八大姓之一。富察氏家族是清朝统一全国的重要支持者、参与者,其家族成员对清朝的国家治理亦贡献卓著,对其研究意义非凡。本书为张明富主持的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清代富察氏家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的近百万字的资料,从历史学的视角出发,综合运用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方法对富察氏家族在清代的政治建构、疆域形成的作用及其家族成员的文化素质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湛江市霞山区革命老区发展史湛江市霞山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 编本书记录和反映霞山革命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推进改革开放,谱写新时代篇章的光辉历程。翔实地记录霞山革命老区的革命斗争足迹和发展轨迹,既是一部革命斗争史,又是一部发展史。让我们进一步弘扬光荣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不断开创霞山发展新辉煌。
-
六朝故城图考[清] 史学海 著本书详细考证了清代以前有关六朝故都建康城的记载,对诸书附图中的讹误逐一订正,重新绘制了《六朝建康图》。作者对传世文献的搜集几无遗漏,达到了传统史学时代六朝建康都城资料整合及研究的高峰,对当今建康都城的历史学、考古学研究大有裨益。
-
历史的见证李硕 编《历史的见证:北京中轴线(精)/北京那些事儿》讲的是京京、皮皮猴、小桃子乘着“魔法时光机”一起顺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去观看历史上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物,并获得了不少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