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甘南藏区考古集萃李振翼著本书是一部很有考古价值的专著,它用辞条的形式,从自然风景、古遗址、古墓葬、古城边墙、碑碣古刻、寺庙以及馆藏文物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甘南藏区的文物考古情况,为世人全成展示了在这块民族走廊地带,经过历史上数以夺计民族间的征战、迁徙、融合所遗留下来的古硬戍区以及文物遗存情况,客观地介绍了为这块考古学处女地地上和地下文物分布脉络,也为我们今天研究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和语言学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
-
敦煌悬泉汉简释粹胡平生,张德芳编撰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的敦煌悬泉遗址,共出土了各类文物七万余件,其中最重要有是二万多枚汉代简牍、十份帛书、十张纸文书以及一幅墙壁题记等两汉文书。
-
宫殿考古通论杨鸿勋著现在,《宫殿考古通论》作者正撰写试图阐述发展演变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其中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便是历代的宫殿。这次作者应紫禁城出版社总编辑孙关根先生之约撰写《宫殿考古通论》,促使作者先对宫殿考古材料进行系统地考证,为实物史料完成基础工作。许多案例考证难度之大是过去《建筑考古学论文集》中涉及的课题所不及的,这可以说是对作者将近30年来从事建筑考古学工作的一个考察。
-
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编本书包括河南博物院精品文物展示,大气磅礴的地区建筑典范,精品荟萃的七大陈列展览等内容。
-
人类学家的博物馆李艺主编;云南省博物馆编本书内容包括:云南民族文物简论;云南民族生产工具概说;云南民族生活用具概说;云南民族宗教器具概说;云南民族文字古籍和绘画概说;云南民族服饰概说。
-
关沮秦汉墓简牍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桥遗址博物馆编编辑推荐:本书收录了荆州市沙市区关沮乡的清河村周家台三O号秦墓和岳桥村萧家草场26号汉墓所出的两批竹简及一方木椟。书后还附有出土文物的鉴定报告等考古成果报告。 本书内容丰富,大开本印刷精美,可供考古作者参考学习。
-
寻找文明的足迹彭明瀚,段红编著本书以大力宏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播、普及历史文物知识为指导思想,把基本读者群定位在非专业人士、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和文物考古爱好者。行文力求做到知识性和科学性相结合,趣味性与学术性相统一,将极为严肃的学术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表述,将枯燥的考古过程用平易的方式加以表现,对每一项发现,从背景材料和发现过程入手,以该发现带来的学术意义为重点加以描述,做到熔学术性、知识性、科普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于一炉,目的是向全社会宣传、普及文物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文物研究和利用工作,推进人类文物保护事业。
-
流光溢彩许道胜,李玲著《流光溢彩:楚国的漆器竹简玉器丝》主要内容包括:墨朱流韵楚漆器、价值连城楚竹简、高雅洁润楚玉器、绚烂浪漫楚丝绸。
-
北京文物精粹大系梅宁华,陶信成主编;《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编委会,北京市文物局编;赵秀珍卷主编一、选录范围包括汉、元、明、清各时期的织绣精品(均包括服装)150余件。 二、凡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北京地区考古发掘品和传世品,尽可能对其不同的品种和纹样形式加以精选收录。 三、选录的织绣按时代顺序、品种、样式编排。同一时代织绣,出土文物在前,传世品在后。品种分丝织、缂丝和刺绣三大类,每一类又分织料、服装、欣赏品等。四、卷首有《北京地区织绣艺术》作为概论,图版有随文说明和附录简介。对于织绣文物的名称、年代、原存地和现存地均有介绍。学术界对于某件藏品存在的不同见解在图版说明中加以介绍,以供研究者参考。 五、有关织绣名称,均以织绣专家认定的学名为准。
-
故宫藏紫砂器王健华编著江苏宜兴县生产的紫砂陶制品,以深邃的文化品位,精湛的工艺特色,质朴无华的文化韵味,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中国陶器最精美的艺术品而享誉全球。名家手制茗壶,与明清两代的景德镇官窑名瓷一样,精美绝伦,广被赞誉。清初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紫砂器的生产已经形成独立的手工业生产体系。从明代开始,紫砂壶及文玩用具就引起了宫廷的高度重视,开始由宜兴进呈宜均制品,或以紫砂壶胎子进呈,再由宫廷雕漆装饰。清康熙时用紫砂壶作内胎画珐琅彩。雍正时曾屡下旨让景德镇按照冒兴壶式样烧制瓷器。乾隆七年,(1742年)宫廷开始直接向宜兴定制紫砂茶具和文房罔具崾之成为珍贵的御前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