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铁源主编明清瓷器动物纹饰是仅次于植物纹饰的题材,在所有纹饰中占有重要位置。其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时代特征极为明显。如明初题材较窄,明早期以海兽为主,“空白期”以狮子、麒麟为常见,明中期动物题材日趋丰富,明晚期则赋予纹饰以寓言,明末虽画工草率,但生活气息浓郁。清代题材之广泛更基于明代,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纹饰的创新均有不凡的表现,特别是寓意吉祥的蝠纹更成为清代动物纹饰中不可或缺的题材。本书共收有明清两代饰以动物纹饰的器物五百余件,以表现物象的不同分为麒麟纹、瑞兽纹、海兽纹、狮纹、虎纹、松鹿纹、百鹿纹、鹿鹤同春纹、马纹、牛纹、羊纹、猴纹、喜鹿蜂猴纹、兔纹、松鼠纹、福寿纹、五蝠捧寿纹、洪福齐天纹、福禄纹、寿山福海纹、云幅纹、鱼纹、蟹纹及螺纹二十四章节。从纹饰的布局、画法、色彩等方面入手,对历代动物纹饰进行阐述,并断代鉴定。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有各朝代同类纹饰的比较,也有官民窑之间的异同,更有真赝之间的对比,特别是一些局部放大图,一扫见大不见小,见粗不见细的通病,使读者在细微之处找出差距,为准确断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
石门石刻大全郭荣章编著;汉中蜀道暨石门石刻研究会等协编一、本书图版编号共二三九号,其中一至三十六号单列于图版目录之中,三址七至二三九号随正文注明其所在页码。如段从龙等游石门题名文二三、图四三等。二、正文目录中,凡不注图号者,皆仅有存文而无图版,如宋积之等南宋庆元题名,因原刻与拓片皆无存,故仅注文八八页。三、石门石刻之组合,凡前有先例者,如《石门题名十八段》、《玉盆题名十二段》等,为便于与有关记载相对照,皆依循贯例而排列,并以专文予以述评。如《石门题名十八段述评》、《玉盆题名十二段述评》等,所有石刻皆以其所在区域而排列。以便查阅。四、鉴于有的石刻,前人著录或今人论述中歧见人生,特在相关石刻之后,附专文予以考辨。如在《晋潘宗伯、韩仲元造桥阁题记》之后,附《潘、韩题记及李苞题名考辨》一文等。五、凡自右至左为序且字数较多的石刻,其录文皆以7符号表示每行之末尾。个别左行文石刻或其排列有特定用意的石刻,则以其原样照录。六、鉴于汉人用字已有去繁尚简之风,无疑当予效法。因此,凡国家统一推行的简化字,本书亦应采用。七、鸡头关上久已散佚的石刻,因发现较晚,且自成体系,故以专篇予以增补,而不与其他石刻混合。
-
世纪存疑刘小萌主编本书涉及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大学术领域,选题时力求兼顾学术性、资料性和可读性标准。
-
敦煌石窟全集敦煌研究院主编;李永宁卷主编敦煌石窟是全世界规模最宏伟、内容最丰富、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石窟中内涵丰富的文化艺术题材反映了中古时代广阔的社会画面,被称为形象的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出版一部全面而系统展示敦煌艺术的《敦煌石窟全集》,是几代专家学者的心愿和不懈追求的目标。唯敦煌题材的出版项目过去已有不少,必须采用新的研究表述方法以突破已有的成绩,体现新的研究成果,从而充分展现敦煌艺术的重大价值。本《全集》以佛教、艺术、社会三大门类25个专题全面展示敦煌艺术的内涵,让读者在细细品味敦煌艺术的同时,对敦煌壁画、雕塑中所反映的佛教、艺术、社会内涵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敦煌石窟全集》已列入国家文物局重点出版项目,将在2000至2004年五年内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分批出版。这次率先出版的是其中的第7卷《法华经画卷》、第12卷《佛教东传故事画卷》、第19卷《动物画卷》,共三卷。本丛书由敦煌研究院、国内著名敦煌学研究专家(如段文杰、樊锦诗等)和美术专家共同组织篇撰,并由著名设计家吕敬人设计编排,使得本丛书有着其它同类图书难以企及的权威性和美观性。每卷图书用纸极为考究,画面摄制与印刷,极为飘逸生动,色彩焕然,笔墨无迹可寻,墨色却又妙趣毕现,造型特征、画面意境,真有呼之欲出之感!<
-
考古钻探知识与技术蔡全法主编《考古钻探知识与技术》主要是供河南文物考古钻探技术人员使用的。最近几年,河南省的文物钻探队伍发展较快,但从事这项工作的技术人员及探工,文化水平及专业技术参差不齐,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有的涉及考古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有的是操作中的技术问题。尽管有关文物考古学的参考书较多,但使学习知识和适应工作都很方便的综合性工具书却较少。为此,我们把多年来河南省钻探技术人员培训班的讲义加以整理编著此书,以供文物考古钻探人员学习和使用。
-
故宫藏珐琅彩瓷刘伟编著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蜚声世界的中国陶瓷业在清代臻于鼎盛。尤其是在康、雍、乾三代,我国制瓷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康熙时期的红釉、青花、五彩、素三彩,雍正时期的粉彩、珐琅彩、单色釉和乾隆时期的特种工艺瓷,都是前所未有之佳作。这些辉煌成绩的取得,无疑是继承了前代制瓷的成果,但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对瓷器的特殊爱好和重视却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康熙晚期的珐琅彩瓷,就是在康熙帝的直接授意下创烧的。它一经问世就享受着由宫廷画师出具样稿,由景德镇官窑瓷厂烧制上好素胎,然后送往京城皇宫内“造办处”选胎,再经“如意馆”画师绘画填彩,最后八宫内彩炉烘烧等一系列殊荣,在清宫内独领风骚近百年。珐琅彩瓷以洁白细腻的胎质,莹润如玉的釉面,明快艳丽的色调,以及精湛绝伦的技巧,成为紫禁城内皇帝后妃们赏玩的“御用瓷”。据档案记载:雍正三年(1724年),皇帝赐给暹罗国王各色官窑瓷器共146件,其中仅有一件是珐琅彩瓷。内廷大臣中也只有年羹尧在多次恳请下,才赐给一、二件。乾隆皇帝甚至颁御旨“庶民弗得一窥”。<
-
故宫藏汝窑瓷器冯小琦编著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地处河南汝州而得名。汝宝器物以其精致的造型、滋润的釉质、独特的呈色以及传世器物稀少为历代藏家、研究家关注。由于对汝窑窑址的寻找多年未果,更增添了汝窑的神秘色彩。对汝窑器物的研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早期阶段,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努力寻找汝窑窑址的同时,查找有关汝窑的文献资料,以文献列照传世器物进行研究。关于汝窑,宋、明、清均见有文献著录。宋代,主要有周辉的《清波杂志》,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周密的《武林旧事》和《乾淳起居注》,杜绾的《石谱》,叶寘的《坦斋笔衡》,欧阳修的《归田集》;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承天员的《汝州志》,李日华的《紫桃轩又缀》,王世懋的《窥天外乘》,黄一正的《事物绀珠》,高濂的《遵生八笺》,张应文的《清秘藏》,田艺蘅的《留留青》,谷应泰的《博物要览》;清代,王世祯的《香相笔记》,宋名立的《汝州续志》,唐铨衡的《文房肆考》,白明义的《汝州全志》以及佚名《南窑笔记》等。<
-
四版《金文编》校补严志斌主编本书是对《金文编》第四版的校订和增补。容庚先生编纂的《金文编》广泛收集了商周金文字形、释字、器物定名、注语等方面的问题。
-
乐器修海林,王子初著本书是走进珍宝世界系列图中的一册,全书以大量精美的照片介绍了新石器时期至清朝2000多年间的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乐器,每件乐器均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及多篇局部放大照片,便对读者的欣赏。全书印刷精美,图文并茂,既具收藏性又具有知识性及鉴欣赏性,是文物爱好者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
画像石欧阳摩一著《画像石》共分十二章,分别介绍画像石产生的背景、画像石的题材内容、雕刻技法,以及画像石对绘画和雕塑的影响。作者长期从事古代艺术研究,尤其对画像石研究至深。画像石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一朵奇葩。它主要用于墓室、石祠、石阙等墓葬建筑,石棺、石函等墓内载体的建造和装饰,产生于西汉中期,兴盛于东汉,衰落于东汉末年,魏晋以后少见。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四川、陕西、江苏等地,在湖北、浙江等省市也有少量发现。画像石的题材内容有:反映权贵豪富阶层的豪华生活、乐舞百戏,反映汉代人民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的神话传说、神仙、祥瑞、避邪、历史故事、天文图像,以及生产劳动等。雕刻技法有阴线刻、浅浮雕、凸面雕、凹面雕、高浮雕、透雕、圆雕等,而以前三种为主要刻法。画像石是厚葬习俗的产物,其风格浑厚、质朴,构图有疏有密。富于变化,线条简练流畅,形象灵动,对后世绘画和雕塑艺术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