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朱明遗萃梁白泉,张浦生 撰文南京,虎踞龍盤,形勝東南,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歷史上曾有孫吳、束晉、宋、齊、梁、陳、南唐,朱明(永樂十九年以後作為“留都”)、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十個王朝建都於此。先人遗跡,林林總總,其中明初京城,尤為雄偉壯觀。昔日的明故宮,位於南京東南隅,始建於元.吳(朱元璋稱帝前國號,1366年),後又幾經擴建。它南北長達五華里,東西寬及四華里,古樸壯觀。清咸豐三年(1853年)毁於兵火。光陰荏苒,我們今天看到的僅是斷續的門闕城台和明故宮公園内巨大的石礎,似乎在訴說著當年的輝煌。1964年春,城建部門在疏浚明故宮内宮西面圍牆外的玉带河時,南京博物院陶瓷考古人員在距地表1.4-1.7米深的淤泥中發現了一批景德鎮燒製的明代殘瓷,絕大部分是青花瓷。其中有元末明初青花,洪武、永樂、宣德官窯,民窯則明朝代代皆有。我院陶瓷考古專家以此為據.排比分析,揭開了古陶瓷學術界研究洪武瓷的序幕;領略到永、宣官窯的丰采;特別重要的是填補了被視為“空白期”的正統.景泰、天順三朝的空白;還窺測到“大明年造”款的使用年代;……無獨有偶,與南京相距千里的香港,在80年代的大嶼山竹篙灣遗址發掘中,也發現丫不少明代殘瓷,其中也有一批三朝器。本圖錄的出版,對兩地瓷片的參照研究,將大有裨益。在中國近代史上,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會流地,香港中文大學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結晶。南京博物院素以治學嚴謹著稱。此圖錄共囊括南京出土(主要是玉帶河)的明代瓷片250枚,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感謝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及高美慶館長,為它們的展示提供了如此難得的機會;感謝文物館高級主任林業強先生統籌策劃,使圖錄得以付梓。
-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印续集一王人聪 主编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自一九七一年建館以來,即致力於古代璽印的徵集。一九八零年出版《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印集》,著錄館藏戰國至明代璽印二百七十一方。其後歷年績有增益,至今已逾干數,因而编訂《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印續集》,分為戰國、秦漢至六朝及隋唐至明三冊,陸續出版。文物館璽印藏品,主要得力於北山堂基金會慷慨捐贈,謹此敬致謝意。至於館藏璽印的研究工作,乃由本館研究員王人聰先生主持。王先生原任職北京故宮博物院,一九七九年加入文物館以來,著述不輟,除上述《藏印集》外,先後編著《新出歷代璽印集錄》(1982)、《新出歷代璽印集釋》(1987)及《秦漢魏晉南北朝官印研究》(與葉其峰合著,1990),均由文物館出版。文物館著重古代璽印的蒐集和研究,乃有見於璽印在中國文化藝術上的獨特成就,不僅是傳統金石學主要的組成部分,在現代考古學也是一個備受重視的分科,更是明清以來篆刻藝術發展的源泉。《續集》所收的本館古代璽印品共一千一百多方,上溯戰國,下迄元明,為研究古代璽印的源流演變,提供了豐富的實物依據。其中璽印的質料,以青銅為大宗,亦包括金、銀、鐵、玉、水晶、瑪瑙、琥珀、綠松石、象牙、骨角、琉璃、陶瓷等,頗具規模。形制多為方形,輔以長方、圓形、橢圓、三角形、心形、葫蘆形及其他不規則形狀,而且除了單面印之外,尚有兩面印、六面印、子母印等特殊形制,具見其變化。以品類而言,官印並不多,以各種私印為主,如姓名印、吉語印、箴言印、肖形印、花押等,經詳細考釋,對典章制度、地理沿革、民族關係、風俗民情,以至在古文字學、姓氏學各方面的研究皆有價值,信可補歷史文獻之不足。
-
中国的印章与篆刻王志敏,闪淑华编写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100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扩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希望之套丛书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中国文化的主流与特点,读者能够从中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所系。
-
陕西钟山石窟重庆出版社编《中国石窟雕塑全集》系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的一个分类,由重庆出版社承担编辑出版任务。《中国石窟雕塑精华》系列丛书,系从上万张中国石窟雕塑图片中精选编成。中国石窟雕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最重要的地面文物;它上溯东汉,下至明清,分布南北,有清晰的流布路线和衍变的脉络以及不同的地域风貌。北方石窟造像的兴盛期在北朝,受印度造像风格的影响,表现手法凝重、古穆、简洁;唐宋以降,中国石窟造像逐渐南移,以四川为代表,雕塑手法逐渐中国化。出于对佛学“方便说法”的认同,南方石窟雕塑除反映佛教精神的慈悲、祥和、和庄严之外,更增加了不少民俗的成份。本“系列”意在提取南北石窟雕塑的精华,以雕塑的艺术价值为选取的标准,兼及各大石窟点和各省分散石窟的不同年代、不同特点的反映,特别对南方诸省较少披露的石窟雕塑,本“系列”给予了重点考虑。本“系列”初步拟定出版三十种。对中国石窟雕塑有兴趣作全面了解、学习、研究的读者,请注意1997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石窟雕塑全集》。
-
中国古代兵器王兆春著一发展简史篇1冷兵器的起源与发展2火器的创制与更新二冷兵器篇1格斗兵器2卫体兵器3特种兵器4射远兵器5防护装具6城池和城战器械三火器篇1火药2燃烧性火器3爆炸性火器4火箭5火枪6手统7火绳枪8燧发枪9轻型火炮10重型火炮11短管炮12佛郎机炮13红夷炮结束语附录一中国历代尺的长度比较简表
-
麦积山石窟孙永刚等摄影选自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中国石窟雕塑全集》。
-
书画鉴真史树青著本书关于书画方面者,除叙述书画之源流,评论作品之优劣,考证作者之行迹外,重点在识别书画之真赝,提示其历史、艺术价值。
-
古陶瓷鉴真冯先铭著《古陶瓷鉴真》包括有瓷器鉴定的五大要领,仿古瓷出现的历史条件与种类, 瓷器浅说, 略谈魏晋至五代瓷器的装饰特征, 从娄壑墓出土文物谈北齐陶瓷特征, 从两次调查长沙铜官窑所得到的几点收获,谈邢窑有关诸问题, 有关临安钱宽墓出土“官”、“新官”款白瓷问题等。
-
土石之魂赵策著暂缺简介...
-
敦煌莫高窟史研究马德 著本书在国内外前辈学者、专家多方面的、丰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史籍、敦煌文书、莫高窟供养人题记、窟前考古发掘、敦煌并相关的佛教和历史遗迹等大量资料,系统地叙述了莫高窟创建、营造、发展的历史过程、重点考证了其中部分洞窟营造的具体年代。同时就莫高窟营造的各个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各个时期的统治者、贵族阶层和僧侣集团对莫高窟及其营造活动的利用,广大劳动者阶层对莫高窟的贡献,各个时代各个阶层和洞窟营造者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莫高窟在敦煌历史上的社会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佛教石窟建筑的起源、莫高窟“崖面使用”研究方法的应用、曹氏归义军时期主要洞窟个案研究、莫高窟佛事活动的社会性先进问题上提出了新的看法。在手段和方法上,本文作者运用了石窟考古学上的崖面使用的新理论和敦煌石窟与敦煌文书相结合研究的尝试,立足于石窟而又走出石窟和超越石窟,综合历史、考古、文献、艺术、建筑、宗教等学科,对莫高窟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民族关系等社会历史背景进行总体研究,探讨莫高窟的人文内涵,力图在敦煌学各领域的综合研究方面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