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三峡考古文化教程杨华,唐春生《三峡考古文化教程》广泛搜集了三峡地区截至目前所发现的自旧石器时代至元明时期的考古资料,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对三峡地区考古文化进行了全面分析,厘清了三峡地区各个历史时期考古文化的内涵及其演变序列。《三峡考古文化教程》对三峡地区考古文化与周邻地区考古文化的关系,三峡地区古代人类居住环境以及农业、饲养业、渔猎业、盐业、手工业等方面的探讨,尤为深入。《三峡考古文化教程》资料翔实,论述清晰,观点独到,是一部系统研究长江三峡地区考古文化的重要著作。
-
三门峡历史文化研究侯俊杰暂缺简介...
-
玉器马文戈玉器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本书以“玉器”对描写对象,首先,对中国玉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予以呈现;其次,讲述了玉文化中如何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再次,从玉的寓意方面描写了玉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描写了中国玉文化及名玉器走向世界的辉煌历程。
-
甲骨文与殷商史宋镇豪 编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本书为《甲骨文与殷商史》新十二期,内容涉及甲骨拓本的介绍、甲骨文献整理、甲骨文与殷商史的研究、商代礼制的探讨、具体字词的考释、甲骨鉴别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
殷周青铜器综览林巳奈夫,郭永秉润文 著,[日] 广濑薰雄,近藤晴香 译已刊行的《殷周時代青銅器之研究》和《殷周時代青銅器紋飾之研究》,討論的是從中國青銅器開始出現的時代到第一個高峰期——即以商晚期、西周早期爲中心的時期——的青銅器。這個時期的青銅器,雖然有時候是幾件形制相同的器被同時製作的,但都是一件一件單獨製作的。本卷討論的青銅器與前兩卷討論的很不相同。本卷的時代是從春秋中期到戰國晚期,其最盛期是春秋中期偏晚到晚期偏早,即公元前6世紀左右。
-
湖北省文物保护工作印记汤强松2015—2018年,湖北省文物保护工作成绩显著、亮点纷呈。唐崖土司城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重要考古发现捷报频传,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全面展开,书院文庙民居等文物建筑得到系统保护,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圆满收官,文物宣传教育作用不断彰显。《湖北省文物保护工作印记:2015-2018》从原湖北省文物局官方网站精心选取了能够反映各方面工作的部分信息,回顾总结了这3年时间的主要工作,为推动全省文物事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
穆穆之容晖晖之业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松原市博物馆《穆穆之容 晖晖之业——大金得胜陀颂碑的大千世界》是40多年来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金得胜陀颂碑的弘扬、保护、研究、管理、维修、文献资料搜集等方面的总结,也是一个让人们了解、认识大金得胜陀颂碑的窗口。《穆穆之容 晖晖之业——大金得胜陀颂碑的大千世界》搜集了大量不同时间段与大金得胜陀颂碑相关的照片,让人们直观地了解到不同时期大金得胜陀颂碑(及周边环境)保护维修等的历史变迁。
-
西安城墙保护范围微地质条件研究与应用李俊连、刘海、王伟本书是作者基于长期的城墙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总结和梳理,先从大的地质环境上讲西安市区地形地貌情况和演化史,到微地质环境上讲西安城墙形状的历史演变,分析了地震和地裂缝、湿陷性等不良地质作用对墙体病害的影响,并对周边水体进行了调查研究,着重说明了西安城墙的保护范围内墙体病害与地质作用的关系,对整个城墙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分区,实现了从大的区域地质条件科学认识城墙的病害原因。在抢险加固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可根据本书提供的的技术指标,及时找到病害原因,以便能“对症下药”,将安全风险减至最小。本书正文内容分为六章。
-
千铜千面开亮君2023年双春逢吉,祥纹送金。青铜器承载着中国传统礼制,是我国文化非常重要的见证者。青铜器最初的模样与我们今日所见十分不同,彼时为金色,故又称“吉金”。因时间流逝,产生锈蚀,颜色转为青绿,器身上的精美纹饰也被隐去了真容。故而《千铜千面》周历选用以各色线条勾勒器物纹样的方式,展现其古朴之美。全书精心挑选了54件青铜器物,涵盖了鼎、觥、卣、彝、簋、盉、壶、尊等多种传统青铜礼器,各器身所饰纹样包含鸟形纹、兽形纹、龙纹等,周历背面配以文字,对纹样进行了细致的讲解。2023,一起走进“吉金”时代,感受古青铜带给我们的震撼。
-
广东文化遗产广东省文物局本书在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2462处古遗址和近十年的考古新发现遗址基础上,遴选出251处,分为洞穴遗址和聚落遗址,窑址,城址与军事设施遗址,宫殿衙署遗址与寺庙遗址,矿冶遗址与窖藏址,驿站古道遗址,桥梁码头遗址、水利设施遗址与水下遗址和其他古遗址八大类,扼要介绍了广东地区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古遗址概况,为了解广东古代社会提供了系统的实物证据,也为构建广东乃至整个华南地区古文化的“区系类型”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