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洛阳考古百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考古百年》内容简介:洛阳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和重要发源地之一,保留了完整的中华文化链条和基因谱系。中国考古学诞生的百年来,一代代考古人在河洛大地上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建立了从旧石器时代直至明清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在人类起源、中华文明形成、国家诞生、商周汉唐考古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本书从洛阳的百年考古历程、百年重大考古成果、百年文物保护与利用三个部分展示了洛阳考古百年的辉煌成就。
-
徐州博物馆藏铜镜徐州博物馆《徐州博物馆藏铜镜》是徐州博物馆馆藏文物系列之一,遴选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180余面,以本地区出土的铜镜为主干,分为战国、汉代、隋唐、宋辽金、元明清五个部分,基本反映了馆藏铜镜的特色和徐州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时,《徐州博物馆藏铜镜》将《徐州地区出土铜镜统计表》作为最后章节,该表以时代为顺序、以墓葬为单位,便于读者从相对宏观的角度把握铜镜发展的脉络。铜镜存世数量大、时代特点明显,是见证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是洞察各历史时期社会风貌、审美取向、思想信仰的一扇窗口。
-
中国文明起源陶寺模式十人谈山西省文物局等;刘润民,陈星灿 主编本书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为抓手,聚焦时空要素在早期文明中的作用,阐释了“掌控时空,天下之中;照临四方,协和万邦”的陶寺文明,进一步探索中国文明起源陶寺模式。全书共有10位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从考古、历史、天文、建筑等方面来讨论中国文明起源中陶寺模式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意义。
-
国家宝藏 瓷器改变世界江建新《瓷器改变世界》一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外销瓷的通俗读物。在传统的观念中,中国的外销产品主要是丝绸和茶叶,这也是丝绸之路的由来。实际上,中国的外销品中传世最多、影响最大的是瓷器。从考古和传世文物的角度看,瓷器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名片。本书从外销瓷的海外考古故事、外销瓷的窑口探访、外销瓷本身承载的西方宗教、文化、艺术和生活,以及西方皇室、贵族和富豪定制的中国瓷器的相关内容。讲述被中国瓷器改变的西方生活,讲述中国瓷器的海外历程,讲述中国瓷器的世界影响力。
-
大连金普骆驼山金远洞遗址王元,金昌柱,朱敏大连金普骆驼山金远洞遗址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珍贵哺乳动物化石,同时存储了我国东北地区近300万年以来地质事件、生物事件、气候事件、环境变迁等方面的巨大信息,为探讨该地区哺乳动物化石及古人类起源、发展、演化过程和生态系统演替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和证据。《大连金普骆驼山金远洞遗址》展示和回顾了骆驼山金远洞开展发掘以来的系统性成果,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精美的照片向社会大众述说一个如宝库般的古生物化石地点如何被发现、发掘,如何开展研究和保护。以化石为线索,我们可以看到大连第四纪的原始风貌,沧海桑田变化中的恢弘历程。
-
石坊撷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嘉兴市文物保护所《石坊撷珍——嘉兴西曹墩遗址出土文物选粹》是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嘉兴市文物保护所编著的关于嘉兴西曹墩遗址考古成果的文图图集。包括出土陶器、石器等主要器物以及此次发现的较为重要的刻画符号、戳印符号等标本。西曹墩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余新镇金星村东南部,是一处与石器加工相关的良渚文化遗址。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嘉兴市文物保护所、嘉兴博物馆先后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和正式发掘,揭露面积650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灰坑、灰沟、井窖等遗迹15处,出土各类文物827件(组),其中包含带有刻画符号的标本150件。这批考古资料为浙北地区良渚文化石器加工产业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良渚时期文字起源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实物资料。
-
远帆归航中国航海博物馆 著本稿件为“远帆归航:”泰兴“号沉船出水文物特展”同名展览图录,此展览由中国航海博物馆举办。1822年,“泰兴”号满载着陶瓷、丝绸、茶叶驶离厦门港,目的地为巴达维亚,但在加斯帕海峡沉没。1999年沉船探险家迈克·哈彻组织人员对“泰兴”行搜寻和打捞。18年沣庐集团回购12万件沉船遗物,并于年向中国航海博物馆捐赠100件沉船出水瓷器,成为此次展览的主要展品,此次展览也是目前国内大规模的“泰兴”号主题展览。“泰兴”号出水器物中绝大多数为陶瓷器,其中又以青花瓷为多,青花瓷主要是清早中期的德化窑产品,其他还有德化白釉瓷、五彩瓷和青褐釉瓷等,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海上贸易、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
-
泰山文化研究魏泽华等 著本书自与封禅相关的先秦时代传说,到秦汉唐宋时期的六次封禅历史,再至金元明清时期的帝王祭祀活动,选取有代表性的遗迹及文物,旨在为读者提供真实资料的同时,尝试阐明还原封禅线路,探究封禅历史中各种遗迹的特殊文化价值,并希望本书能对读者研究封禅历史、游览泰山相关的文物古迹提供帮助。
-
中国史前艺术严文明 著本书是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研究中国史前人物和动物艺术的专著。作者系统梳理了考古学资料,总结出中国史前艺术的四个发展阶段。全书据四个阶段分为四个章节,按时代、分文化编排材料,以图文结合的方式阐述中国史前艺术各阶段的特征,同时还介绍了世界范围内的考古发现作为参照。本书面向社会大众和相关领域的考古学研究者,兼顾可读性和学术性,内容翔实、逻辑清晰、图文并茂,借助考古材料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是中国史前艺术研究领域的重要作品。
-
荆门新宏与余湾楚墓荆门市博物馆等《荆门新宏与余湾楚墓》是“蒙华铁路”湖北段文物保护项目——荆门新宏与余湾楚墓的发掘报告,逐一详细公布了春秋早期至战国晚期楚墓65座,其中新宏墓地战国中晚期墓葬8座,余湾墓地春秋至战国时期墓葬57座。荆门地区中小型楚墓过往发现不多,该批墓葬的发现,为汉水中游地区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