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敦煌蒙书校释与研究·习字卷任占鹏暂缺简介...
-
古人之夜[美] 南希·贡琳,[美] 阿普里尔·诺埃尔 编,郭峥栋 译诚如利希滕贝格所言,“我们整个历史仅仅是醒着的人的历史”,甚少有人研究夜晚。然而,古代的夜晚真是漆黑一片吗?古人又是如何度过漫漫长夜的呢? 作为“夜间考古学”领域一部具有实验性质的文集,本书为我们呈现了北美20多位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涉及旧石器时代的欧洲、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玛雅文明、古罗马文明等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案例。书中阐述了古人的就寝方式,夜间仪式与照明,夜晚的文化意象,星座与建筑、夜间生产活动、神话故事之间的联系等内容,带领我们进入古代世界的“夜之国度”,点亮了一直被学者忽视的那片暗夜。
-
古铜留墨里耶秦简博物馆本书精选里耶秦简博物馆藏36件青铜器的全形拓编辑而成,具有一定的资料性和艺术性。 本书收录了里耶秦简博物馆收藏的珍贵青铜器文物36件,采取高清图和全形拓的方式展现了这些文物的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例如,西汉时期铜博山炉。炉盖作博山状而名,炉侧有精美的纹饰,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人们在炉内焚燃球状或饼状的龙脑、苏合等香料,反映了那时候人们的薰香的习俗。
-
英藏敦煌藏文文献勘录暂缺作者本书为全藏文版,将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敦煌和陇右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挖掘其中的时代价值,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本书将为敦煌学、藏学、民族学等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资料查阅的方便,并可与同时期的汉文资料对照研究,以此推动学界对西藏前期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
-
吴越国塔幢研究魏祝挺 著本书是浙江省博物馆吴越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筹)副主任魏祝挺的最新著作,是迄今为止唯一将目光聚焦于吴越国时期塔幢身上的著作。相较于吴越国塔幢的盛名,当代关于吴越国塔幢的研究,却基本停留在个体遗存之调查、分析、复原的程度上,并没有形成统一和宏观上的认识,缺乏系统性的吴越国塔幢研究。本书作者依靠零散的吴越国塔幢地面遗存资料,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将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吴越国塔幢尽可能全部调查考证出来,建立起一份吴越国塔幢的资料谱系,集中研究了吴越国塔幢的形制、结构、装饰、功能、布局、舍利和供养品等各个方面,系统完整,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本书总共收录吴越时期舍利塔109 处(另有59 处存疑)、高僧塔30处(另有4例存疑),吴越时期经幢39处,通过五章正文、一份翔实的概述以及四则附录进行描述,勾勒出吴越国塔幢的完整面貌。
-
广西石刻发展史蔡文静广西石刻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始于秦、勃兴于唐、鼎盛于宋、低落于元、复兴于明、繁荣于清的发展轨迹,形成了全面性、系统性、开创性、珍稀性的石刻文献,是广西文化中的重要的、系统的一类文献。广西石刻各时代的石刻数量、内容、形制等各具时代特征,其中唐宋石刻以摩崖居多,参与者众多,其形式、内容、体裁丰富,奠定了广西石刻发展的基础。广西唐宋石刻与地理、历史人文等各种因素紧密联系,形成了具有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的石刻景观、文学景观。本书旨在梳理广西石刻从唐前至民国时期的发展历史,在概览发展总体情况的基础上,重点从石刻的内容分别论述分析,概括广西石刻的创作者、作品内容意义、文学性以及传播影响等方面特点,探析广西唐宋石刻规律与意义。
-
麦积山石窟第4窟研究张铭《麦积山石窟第4窟研究》主要探讨了麦积山石窟第4窟佛教艺术和世俗文化之间的关系。麦积山石窟第4窟,是麦积山优选的洞窟和北朝建筑遗存,是北周李充信为其祖父所开凿的私家功德窟,对秦州及麦积山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麦积山石窟第4窟研究》运用文献法、考古学及图像学等研究方法,论证严密,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
-
罗布淖尔考古记黄文弼1930年和1934年,黄文弼两次赴新疆罗布淖尔(即罗布泊)考察,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本书对罗布泊及其附近水道变迁问题、河源问题、罗布沙漠迁移问题、楼兰国史及其国都方位问题、楼兰在中西交通上的地位及其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等,都做出了许多独到的论述。
-
毓藏姜国富吉林毓文中学始建于1917年,目前收藏了500多件教育文物,门类全、范围广,包括瓷器、铜器、木器、珐琅器、丝织品、玻璃器、武器、古籍善本、老照片、印章、玉器、刺绣、徽章、雕塑、动物标本、古乐器等16个品类。本书对毓文中学所藏的这500多件教育文物进行了分类、概括和初步考证,并详细介绍了教育文物的收藏时限、来源、材质结构、藏品特色等,以及这些文物是如何记录中朝友谊的发展,如何见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变迁的。本书集知识性、资料性与学术性于一体,既展现了珍贵教育文物的教育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也为通过教育文物触摸中国历史、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提供了新的思路。
-
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青铜匜卷张懋镕王宏,阴玲玲《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青铜匜卷》以两周青铜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青铜匜的研究简史、定名与功用、型式分期、组合关系、地域文化风格、与相关器类之间的关系、起源与消亡等方面的考察,力求在系统收集整理两周青铜匜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这类重要青铜礼器的研究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