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黄河中游史前农田管理研究王欣著本书梳理了史前农田管理研究现状及意义,系统阐释了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原理,并借助案例研究尝试揭示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农田管理策略,为探讨早期农田管理技术的发展、区域特点以及与社会复杂化过程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本书为植物考古、稳定同位素研究、史前农田管理研究等相关领域提供参考,适合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经济学、农学等相关专业的学者、大专院校师生及相关爱好者阅读、参考。
-
蚕桑萃编(清)卫杰编.
-
南方草木状·桂海虞衡志·浙东纪游草[晋] 嵇含,[宋] 范成大,[清] 沈锡爵 著.
-
成都东华门明代蜀王府遗址出土瓷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等2013~2019年,为配合“成都体育中心升级改造项目”的建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位于成都市青羊区东华门街西侧的成都体育中心内外场区域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揭露出大面积的明代蜀王府遗址,并且出土了大量明代瓷器,为研究明代蜀王府的物质文化面貌、探索明代宫廷陶瓷史提供了极其可贵的实物证据。本书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瓷器标本190件,囊括了此次发掘出土瓷器的各个品种、窑口、器形和时段,同时配发了五篇研究论文,分别关注了明代蜀藩瓷器的总体面貌、四川出土的明代“西平佳器”款青花瓷、蜀王府遗址出土明代景德镇瓷器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15世纪越南官窑瓷器的生产状况、蜀王府遗址出土的明代御用瓷器,并就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
玫瑰国度河北博物院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 编著 著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史书先后将在古代叙利亚地区建立的国家称为“条支、大秦、“大食”等。随着中国和西亚一带交往增多,中国对叙利亚的认识逐步加深。为促进中叙人文交流,助力两国友好发展,满足中国观众多元的观展需求,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组织策划了叙利亚古代文物主题展览来华巡展,为促进中叙两国文明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新的人文交流平台,也让中国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感受亚洲文化地缘相近、文化相亲,和而不同、和谐共存的特质。本书为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河北博物院联合举办的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的同名图录,收录了近二百余件精美文物,图文混排,以大量图片为主,文字为辅,通过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来自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的出现、形成、发展、融合的过程。
-
大唐的颜色赵宇共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陶器,造型雄浑大气,釉色奇幻绚丽。作为唐代艺术的一个重要代表,唐三彩从人物俑、动物俑、生活器具到建筑模型、宗教祭器,无所不有,包罗万象,反映了唐代缤纷多彩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创作,也使今人对唐代的文化、社会充满了想象。《大唐的颜色:唐三彩面面观》作者通过对博物馆藏品和已发表资料的研究,依据考古报告和历史文献,从功能、出土地、品类、数量、质地、使用痕迹等方面讨论唐三彩的属性,同时,结合古代文献,对唐朝时期的唐三彩诸问题进行探析,如唐人如何称呼唐三彩,唐朝时唐三彩的生产流通,唐三彩是否统一配给,等等。此外,作者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对唐三彩的鉴赏心得,其中不乏实用性的观点。《大唐的颜色:唐三彩面面观》图片百幅,图文并茂,方便大众读者从多个方面认识、了解唐三彩。
-
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两周装饰艺术卷曹芳著本书以两周青铜器装饰艺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周青铜容器的造型设计、器表装饰、地域风格及审美观念与装饰风格的嬗变等方面的系统考察,力求在宏观把握两周青铜器装饰艺术总体面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两周青铜艺术丰富内涵的认识和探索。
-
盘山摩崖题刻调查报告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著;杨新 主编本书通过对天津市蓟州区盘山全境摩崖石刻的实地田野踏查,在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力图真实记录盘山摩崖石刻的分布情况和保存现状,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历代盘山史料分别对石刻加以著述著录,介绍盘山摩崖石刻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以期厘清历代盘山摩崖石刻的发展脉络,并**限度彰显其文化价值。
-
大学问·里耶秦简编年考证蔡万进里耶秦简为秦王朝洞庭郡迁陵县官署遗留的公文档案,共计38000余枚。本书是对2012年1月《里耶秦简(壹)》所公布2627枚简牍的编年整理与研究,收录《里耶秦简(壹)》中能确定具体年代或年代范围的简文,按年代早晚次第排列。年代上限为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下限为秦二世元年(前209)。释文均经作者据有关简牍图版校定。每一简例之后附有按语,主要阐明校正简牍释文、确定简牍年代(或年代范围)的缘由,同时还包括对简文内容的解析和考证、文书性质的阐述,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书后附录有《〈里耶秦简(壹)〉人名统计表》、《秦始皇二十五年至秦二世三年朔闰表》、《主要参考文献》等。
-
美洲考古学史戈登·R.威利,(Gordon R.Willey),杰瑞米·A.萨伯洛,(Jeremy A.Sabloff)夫《美洲考古学史(第三版)》旨在为大家提供一段考古学科在美洲过去和现在发展的历史。这样,我们的重点将是考古学自身的发展。我们将关注考古学家提出的文化史问题和相关概念如何随时间而产生变化。在研究这个主题的过程中,我们将检验研究过程中运用的研究策略和方法——材料是如何获取、分析并从中得到结论的。换句话说,我们揭示的是这个学科的思想史。这将胜过仅仅罗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考古方法和发现。我们将通过论述曾对美洲考古学产生过影响的其他学科、思潮,使读者了解不同时期的学术环境。我们认为,美洲考古学几乎等同于一系列的考古学理论,美洲考古学的发展史实际上与一些应用于形态、空间和时间维度以及情境、功能和进程等因素的理论更新直接相关。为此,我们将着重讨论和关注那些与新的重要理论的引入和实践紧密相关的论著。有时,这些论著的作者将其作为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直接提出,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是通过具体的资料和解释婉转揭示。秉持这一撰写思路,我们在编写这部书时既不可能面面俱到,同时也有意识地对内容做了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