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中华易学张涛,刘永海 编《中华易学》力倡运用 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整合多 学科、多方面以及海内外的 资源和力量,多角度、全方 位地开展易学文化研究,坚 持正确的治《易》理念和宗 旨:繁荣学术,古为今用, 会通中外,推动人类命运共 同体不断发展。本书为第九 卷,收录了《新语》与秦汉 易学;范晔易学思想新探; 汉宋“太极”思想衍变文献论 略;易学视野下的韩愈;政 治语境中的经学:范祖禹《 家人卦解义》的政治解读; 东谷易学探微;南宋理学诗 中《易》之理体与心体—— 以朱熹和陆九渊为考察中心 ;尚秉和治《易》方法浅议 等文章。
-
故事里的敦煌胡同庆本书为“故事里的敦煌”丛书之一。敦煌石窟艺术是一种佛教艺术,而作为佛教艺术,佛、菩萨、弟子的形象必然是敦煌彩塑和壁画中的重要题材内容,因此,要真正理解敦煌艺术,就应该对这些形象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本书分为三章,分别为觉行圆满的佛、自利利他的菩萨、断尽烦恼的弟子,有前言、后记,结合敦煌彩塑和壁画,对诸佛、诸菩萨、诸弟子的身世、职能、特长等内容作了比较全面、详细的介绍,有助于读者学习相关的图像和内容,对敦煌佛教石窟艺术真正有所了解。
-
大成旧藏玉志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海外遗珍叶佩兰中国作为古老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从来就没有断裂过,因此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留下了丰厚的文物遗产,这些文物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形成发展过程的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中国文物不仅仅保留在国内博物馆中,而且有大量的国宝级文物流失海外,本书就是已流失海外的文物为出发点,按照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漆器、丝织品、书法、绘画、雕塑等进行分类,全面展示中国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鲜明独创性的文物,展现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
-
北方民族考古 第十三辑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等《北方民族考古》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办的集刊,此前已出版12辑。本辑内容包括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索、北域撷英、碑铭考释四个栏目,收录论文23篇,以中国北方地区的考古学探索为重心,也包括一些境外重要考古发现的个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在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方面的前沿动向和重要成果。
-
聊聊考古那些事儿许宏 著考古人员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常常灰头土脸,偶尔惊天动地。 考古队员们编了顺口溜自我调侃:“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问是社科院的,原来是文物调查勘探的。” 考古人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活起居,一些生活细节,比如他们吃什么、用什么、扔什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古学就是一门关于垃圾的学问。我们的发掘对象往往是废墟和垃圾堆,但是我们能从其中探出许多宝物来。 考古有啥用? 人的历史至少有两三百万年,如果把这两三百万年假设为24小时的话,那么到半夜11点57分之后,才进入有文字的历史。而这之外的漫长人类发展史,要想搞清它的过程,复原它的轨迹,回答诸如我们是谁、我们是怎么来的这类问题,只能依靠考古学了。
-
敦煌蒙书校释与研究·语对卷王三庆,金滢坤,刘永海 编暂缺简介...
-
泸州宋城文化保护利用研究泸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编暂缺简介...
-
敦煌的光彩常书鸿常书鸿(1904—1994),著名画家,敦煌艺术研究家,我国敦煌学的奠基者和敦煌文化事业的开创者,被誉为“敦煌守护神”。1927年赴法留学学习油画,作品屡获大奖,并被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因在书摊偶遇《敦煌石窟图录》,决心放弃巴黎的舒适生活,回国投身敦煌石窟保护工作。1942年参与筹备敦煌艺术研究所,并任首任所长。1949年后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文物局顾问、甘肃省文联名誉主席。池田大作(1928— ),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创价大学创办人,世界著名的佛教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作家。其在中国获得的奖项包括:中国艺术贡献奖(1959),中日友好“和平使者”称号(1990),“人民友好使者”称号(1992),中国文化交流贡献奖(1997)。 【主编简介】常沙娜(1931— ),常书鸿之女,新中国第一代工艺美术设计家、图案学家、设计教育家、艺术家,原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美院)院长,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美术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曾参与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经典建筑的设计。
-
田野考古学赵辉,张海,秦岭本书是有关田野考古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科书,是根据当代考古学学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需求而编写的基础类教材。 在基础理论方面,强调“田野考古工作现场即考古学研究的第一现场”,突出以复原遗址堆积过程和人类行为模式为核心的考古地层学和埋藏学的理论基础,集中反映了近二十年来我国聚落形态考古研究应用到田野考古实践中的系统成果。本书首次将田野考古作为一项技术体系,分为发掘、采样和记录三个子系统进行全方位的阐释,为考古学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了田野工作的基础理论和操作平台,符合现代考古学发展的趋势。 本书既有西方田野考古的相关介绍,更重点论述中国田野考古的传统和特色。书中内容力求做到兼顾科学严谨和通俗易懂,既能满足高等院校考古文博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基础课程学习需求,同时也对考古研究人员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