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大河村遗址彩陶及应用研究胡继忠暂缺简介...
-
相观而善集冯时《相观而善集》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资助的考古学与古文字学研究集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时先生担任主编。本辑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刊发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古文字相关研究成果,深入发掘蕴含其中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揭示古文字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创新转化成果,服务时代需求。
-
大明宫遗址高本宪 著暂缺简介...
-
故宫的古物之美祝勇 著《故宫的古物之美》是祝勇继《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故宫美文”。在这本书中,祝勇选取了18件故宫藏品,以18篇散文讲述一件件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连缀起一部故宫里的艺术史,再现中华文明的营造之美。祝勇笔下的“古物”通过一个时代的物质载体,折射同时代的文化精神。这是对我们古老文明的惊讶与慨叹,是一种由文化血统带来的由衷自豪。 全书收录故宫及海内外博物馆近百幅高清详图,内文采用超感纸四色印刷,精装壳封采用麻布纹纸辅之以烫金工艺,精装外封采用雅丝纹纸辅之以高精度印刷工艺,做工精良。
-
洛阳邙山陵墓群论文选辑杜鹃花 主编暂缺简介...
-
淮北烈山窑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淮北市文物局,淮北市博物馆烈山窑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烈山村,处于濉河的支流雷河东岸,时代自唐代末期至元代晚期。2017年和2018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烈山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700平方米。窑址分为三个区域,Ⅰ区为金元窑址区、Ⅱ区为唐末至北宋窑址区,Ⅲ区为汉代窑址区。发掘共清理各类遗迹70余处,有窑炉6座、道路1条、灰沟14条、灰坑52个、墓葬4座。出土了数以吨计各时期陶瓷器和窑具残片,可复原的遗物标本有4000余件,主要产品是生活用具、建筑构件、玩具和各种装烧窑具。比较有特色的是定烧的“公用”“黄一郎宅”等瓷器,黄釉印花大砖类建筑构件和刻有“鞏縣”字样素烧瓷。烈山窑是安徽省首次发现并确认兼烧宋三彩的瓷窑址。窑址发现的几座窑炉属于北方典型的马蹄形馒头窑,窑炉建造技术较高,窑炉形体及装烧量较大,其中Y4窑室面积近24平方米,火膛又大又深,有10平方米左右,窑炉总长达12米。烈山窑址并没有发现炉渣,在金元窑炉的火门内发现多层木灰烬,说明烈山窑是采用柴烧。烈山窑址周围瓷土资源丰富,燃料充足,并且借用雷河、濉河与大运河便利的水系向南北方运输外销瓷器。烈山窑作为通济渠安徽段大运河沿岸的瓷窑址是南北方制瓷技术交流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安徽大运河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贸易瓷器,其中就有烈山窑生产的产品,烈山窑生产的瓷器通过大运河行销国内多地。烈山窑址的发现为大运河瓷器贸易产品来源找到一个重要的坐标点和产地,也为今天构建安徽大运河文化带提供了一处重要的支撑点。
-
列备五都 秦汉时期的中国都市成都博物馆 著暂缺简介...
-
国宝沉浮高小龙 著《国宝沉浮》一书以一件件文物为线索,描绘出隐藏于这些文物背后的传奇故事、屈辱历史、辗转历程,展示这些文物历经沉浮的非凡命运。全书在注重知识性、真实性的基础上,重点兼顾文章内容的趣味性、可读性。语言力争生动、形象、易懂,涉及的文物也选择那些“国宝级” 的、知名度高的、确实流传经历曲折的。书中每一篇故事讲述一件或一批文物的曲折经历,并配有彩色照片, 以使读者更直观清晰地认识了解这些国宝。其中部分稿件曾自20 世纪90 年代起在《北京日报》《中国文物报》等媒体刊载。
-
墓葬中的礼与俗沈睿文 著沈睿文先生主要从事汉唐考古的教学与科研,研究涉及陵墓制度、丧葬习俗、宗教、美术、中外文化交流考古以及中古城邑等领域。本书主题为《墓葬中的礼与俗》,涵盖的内容主要有堪舆、礼俗与墓葬,书评与综述,采访附录等。
-
多维视野的考古求索李水城 著本书首篇侧重了对考古学学科史以及理论方法的独到思考,折射出前辈学者高尚的人文情怀和厚重的学术养成,他们也因此构成了考古学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其他章节涉及区域考古、专门考古、盐业考古、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等诸多领域。可谓林林总总,视野十分宽广。